加书签
第 14 章 代蒋受过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十四章 代蒋受过 1948年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10月底解放军获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歼灭蒋军约50 万人,白此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11月初,解放军又发动了淮海战役,12 月战役接近尾声,蒋的军队败局已定。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时局的声 明》,提出了和平谈判的8项条件:“(1)惩办战争罪犯;(2)废除伪宪法;(3)废除 伪法统;(4)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5)没收官僚资本,(6)改革土地制 度;(7)废除卖国条约,(8)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 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一切权力。”这8条是对蒋介石在政治方面 的一个致命打击。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政治上连连失利,经济上、外交上也遭受严重的挫 折:物价飞涨,人心恐慌;美国杜鲁门当选总统,表示对蒋介石失去信心,但却表现出对李 宗仁有兴趣。蒋介石审时度势,决定退居幕后,让李宗仁出来过渡一下。1949年1月,蒋 介石发表元旦文告,透露了准备下野的意向。1月21日上午10时许,蒋介石在官邸召开文 武百官紧急会议。会上,蒋介石宣告退位,由李宗仁“继任”总统,当天下午,蒋介石亲自 审定的下野文告,由张群转到了李宗仁之手。文告不满500字,李宗仁细读之后,觉得有不 妥之处,不但原先的“继任”变成“代行”,而且连蒋介石引退下野的字眼也没有了。李立 即把总统府的秘书长吴忠信叫来责问,要求改动。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他不理李宗仁,让 吴忠信将这文告刊登各报。李宗仁认为蒋欺人太甚,把吴忠信叫去,声称名不正,言不顺, 决不就职。吴忠信见李强硬,便威胁说:“德公,我们是老朋友,我愿以老朋友的资格来劝 劝你。你是知道蒋先生的为人的,你应知道你自己现在的处境。南京现在特务横行,你身边 的卫士都是蒋先生的人,你还争些什么呢?争得不好,你知道在这种局面下,任何事情皆可 发生,你自己的安全,可能都没有保障。”听了这话,李宗仁更是生气。但一时又无法。这 件事很快传了出去,众多国大代表和立宪委员也为李宗仁不平。是日深夜,白崇禧从汉口打 来长途电话,以十分激动的情绪说:“蒋介石下野文告,我们从广播中听到了。全文没有 ‘引退’这个词。蒋既不‘引退’,你德公怎么能上台呢?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绘 设法补救。”李此时已经晕头转向,也许是知己者的关系,听了白的话,丝毫无顾虑,竟升 起无名之火,大声责斥自:“算了吧,你这套我已经听够了,我不要听了。”说完就挂断电 话。这件事成了李、白感情破裂的开端。可是事情并非了结,20日一早,司徒雷登的私人 顾问傅迳波匆匆拜访李宗仁,他以严肃的口吻对李宗仁说,“司徒雷登大使要我向李先生传 达下面的活,蒋介石下野文告中原有的‘引退’字句,后来在一个茶会中,由于有两个CC 分子的反对,忽被删去了。这样一来,势必使李先生在将来执行职权时遇到不可克服的困 难,对此他愿以私人资格提请李先生特别注意。”至此,李宗仁感到问题严重,有些焦虑不 安,于是让张群、吴忠情到杭州同蒋介石商量。结果蒋同意文告恢复原样。20日晚9时, 中央社重新播放蒋的下野文告,加入“引退”字眼。 “引退”风波暂息,1月22日,李宗仁发表就任代总统文告。用李自己话说,他是为 挽救国民党统治,阻止共产党军队的进攻而上台执政的,因此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共产党 发动“和平攻势”,声称要为“和平建国之方针,为民主自由而努力”,表示愿与中国共产 党进行和平谈判。饬令行政院长孙科实行七大和平措施。①将各地“剿总”改为“军政长官 暑”;②取消全国戒严令,③)裁撤“戡乱建国总队”,④释放政治犯,⑤启封一切在“勘 乱”期间因抵触“戡乱”法令而被封闭的报章杂志,⑥)撤销特种刑事法庭,废止特种刑事 条例,⑦通令停止特务活动,对人民非依法不能逮捕,又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弘、彭昭 贤为和谈代表人等候共方代表,在双方同意的地点进行和谈。蒋介石不愿李宗仁与共产党谈 判,因此为孤立李宗仁,在溪口的蒋介石指示行政院长孙科采取不合作态度,于是出现了孙 科内阁悄然离京赴沪的惊人一幕。内阁全体离开首都,只留总统一人,李感到非常难堪。但 也无可奈何,为了挽回僵局,李宗仁于2月1日上午坐专机赴沪。下午3时许,在外滩中国 银行四楼召集行政院内阁成员会谈,讲了些团结负重、共支危局的勉励话。孙科等不但不听 李的劝告,在蒋的怂恿支持下,在李宗仁离沪后,于2月4日将内阁迁往广州,总统劝内阁 的驾,这已属怪事,但更奇怪的是,内阁不但不听劝,反而更远走高飞,使政府处于一个四 分五裂的局面,李宗仁立刻陷身于困境。这还不算,2月9日,国民党国防部政工局局长邓 文仪发表了“不惜牺牲一切,与共党周旋到底”的谈话;13日,因民党中央宣传部发出 《特别宣传指示》,表示“与其无条件投降,不如作战到底”;19日,蒋介石公开指责李 宗仁“以毛泽东8项条件为和谈基础,直等于投降”。蒋介石的一系列动作,使李宗仁处于 战不得,和不成的境地。 李宗仁原以为,蒋介石下台后,可平息国内舆论;争取依靠美国的支持,与共产党平分 天下,以长江为界,隔江而治,如今蒋引退后仍控制着政局。这样,李宗仁只有“背水一 战。了。为了加强自身的政治地位,李一改对蒋的软弱姿态,采取各种办法,逼蒋出国。他 请求美国协助他阻止蒋介石:“干涉政府和军队的事务”,把“一切权力和国家资财”移交 给他,亲自致函蒋介石,指出蒋如不停止幕后活动,他将“决心引退,以谢国人”,给蒋施 加压力;他派吴铁城、张治中联袂赴溪口劝蒋出洋。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蒋采取了无动于 衷的态度。与此同时,李宗仁还利用立法院、监察院对他的支持,并拉拢张发奎、余汉谋、 薛岳、陈济棠等广东实力派向孙科施加压力。孙没有蒋的表态,对各方的劝说来取不予理睬 的态度。2月14日,李宗仁电令内阁回京,孙竟称病不起。孙科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广东实 力派人物的恼怒,要求罢免他,改组行政院。全国各主要报刊也大造舆论,要求行政院返京 办公。蒋看到形势的发展对他不利,邀阎锡山赴溪口一谈,想让阎锡山从中斡旋,缓和一下 蒋李的关系。李宗仁对蒋介石的这一招是很熟悉的,于是他乘着舆论对自己有利,于2月 20日坐飞机赴粤,向孙科伸出合作之手。这是蒋和孙事先所预料不及的。这样,孙科不得 不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示同意将行政院迁回南京办公。李宗仁离广州的第三天,2月28 日,孙科带着内阁大员回到南京,蒋介石企图把内阁一直留在广州的企图未能实现。 孙科回到南京后不久,立法院要在3月8日的院会中,让孙科答复擅自将行政院迁往广 州的行为,孙见情况不妙,向李宗仁提出辞职,孙辞职后,李宗仁邀请何应钦组阁,何组阁 后,李宗仁立即抓紧与中共的“和平谈判”事宜,重新派出了以张治中为首的6人谈判团, 于4月1日赴北平重开谈判。对于谈判,李宗仁抱定宗旨:共产党军队不得过江,停止一切 战斗,各守原防。他的隔江而治的思想,与共产党“无论和战,人民解放军都要渡江”的要 求相距甚远,因此谈判最终破裂。1949年4月20日深夜,中共中央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