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1 章 童年的苦闷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一章 童年的苦闷   日本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曾写过一部名叫《苦闷的象征》的书。他说,艺术是 苦闷的表现,文艺是苦闷的象征。当然,这种看法不无偏颇之处。如果说苦闷对艺术创造是 相当重要的,也不是毫无道理。这点,对曹禺来说,倒多少有点真实性。他曾对我说,“你 要写我的传,应该把我的心情苦闷写出来。” 的确,曹禺从小就有着不少的苦闷,好像生来就是一粒苦闷的种子。他上中学时,才不 过十几岁,他的父亲就对他说:“你小小的年纪,哪里来的这么多苦闷?”连自己的父亲都 不能理解儿子的内心苦闷,说来都会使局外人感到奇怪。 从曹禺的家境来说,他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住的是小洋房。家里有各 种佣人:拉车的、做饭的、看门的、打杂的,还有保姆等等。生活优裕得很。按理说是不该 有什么可愁的可苦闷的;但是,他偏偏却有着许多苦闷。他对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会有那 么多苦闷,可那时我的确是苦闷的啊!”家庭生活的优裕,不但没有给他增添欢乐,反而成 为他痛苦的渊薮了。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曹禺先天就带有忧郁的血质,以致从小就忧心忡忡,心怀苦恼。这 自然是说不通的。尽管曹禺的父亲不能理解儿子的苦闷,但要理解曹禺的苦闷,还得从曹禺 的父亲的苦闷谈起。原来,曹禺的父亲也是一个苦闷盈胸的人。 曹禺在戏剧创作上是个天才。可是,你要从他那里去了解他的父亲,了解他的家世,他 却不能给你一个详细的回答。似乎他很健忘,他说不清楚他祖先的事情。他对他父亲的脾气 和性格,有很深的了解,但他却说不清楚他父亲的确切履历,这也多少反映了曹禺的个性。 他对他家的有些事是漫不经心的,甚至是很生疏的。并不是家里人未曾对他讲过万家的家族 史,而是他从不记忆这些“家庭琐事”。他不是故意不记,而是他的大脑不储存这些信息。 因此,当人们问起他的家世时,有许多事他说不清楚,讲不出个来龙去脉,年月更是模糊不 清;或者是不知道。对于这种尴尬的场面,他总是摇着头,喟叹一番,而终于说不出一个究 竟来。有时,这使来访者格外扫兴,这确是无可奈何的。譬如他童年时代曾有一段十分重要 的经历,他说他六七岁或者八九岁曾随父亲到过宣化,但究竟是几岁,他始终不能说出个究 竟来。除非你调查来一些事实材料,再问他,那也许会从他的记忆库存中又引起一些回忆, 但也不是每件事都能说个明白的。要么,他就干脆说,这件事你去问某某吧。但是,有的事 他的记忆却十分清晰,连细节都记得十分真切具体。他念过的书,有的至今都能倒背如流, 如美国总统林肯在葛特斯堡的演说,他还能用英文背下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说起曹禺的家世,得亏还有几篇资料,还有他的同族的一位长辈万枚子的回忆记录,使 我们对他的家族史有个粗略的了解。这对了解曹禺,特别是了解他的父亲是很有帮助的。曹 禺的父亲,名叫万德尊,字宗石,原籍湖北省潜江县人。他一辈子都梦想光宗耀祖,实现万 家祖辈代代相传的理想。但是,他闯荡一生,却没有实现祖宗的理想和愿望而恨恨死去了。 知道了万家的家世,就懂得万德尊的苦闷了。 据说,在明朝的万历年间,江西省南昌府九龙街石门限万庄,有个叫万邦的武官,因为 当时天下扰攘不安,他便宦游到今天的湖北省潜江县定居下来。这样,万邦就成为万氏的支 脉在潜江的始祖了。万邦娶妻杨氏,万家的子孙便在这块土地上一代一代地繁衍生长。最初 的几代没有什么可考的事迹。到了万邦的八世孙万廷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