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康生推波助澜加害李立三(1) 1935年,李立三又与王明结下了新怨。 话还得从头谈起。 在反李立三斗争中,康生由于反戈一击有功,摇身一变又投入到王明的怀抱。 由于他善于拍王明、米夫的马屁,在四中全会上,当上了中央组织部长。四中全会 之后,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发表20多篇文章,宣传王明思想。但是,错误的决策,给 中共带来严重后果,党中央在上海连个落脚地都没有。康生为找个安全地方,决定 走王明的路,于 1933 年7 月带着老婆曹轶欧、小姨子苏枚离开上海前往莫斯科, 一头扎进米夫、王明的腋下,紧跟王明的指挥棒转。不久便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共 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 康生到莫斯科后,对王明竭尽吹捧之能事,特别是1935年7 月25日至8 月25日 在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表现得更加露骨。 由于当时,中共中央正在长征途中,中断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国内无法派出 代表去莫斯科出席会议,只有在莫斯科的中国同志出席。李立三也作为代表参加会 议。 在大会开幕之后,中共代表团20多人在一起举行庆祝宴会。康生带头举杯,提 议为王明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干杯,并向王明欢呼。宴会后,王明与康生沆瀣 一气,策划了一个篡党阴谋,指使几个人发起倡议,以出席共产国际七大的中共代 表充作代表,召开“中国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企图让这次非法的“临大”,选 举王明为中共中央的总书记。有两个人拿着草拟的“倡议书”去找李立三签名,让 李立三也作为发起倡议人之一。李立三认为,尽管中共中央暂时失去了与共产国际 的联系,但是中共中央及全党都是在国内,在莫斯科的少数党员,是不能代表中国 共产党的。他严词拒绝在倡议书上签字,并向其他同志揭穿了这个阴谋。结果,这 个倡议遭到多数人的共同反对,迫使王明假称自己不知道此事,还假惺惺地对发起 人作了批评,使王明的阴谋未能得逞。这件事引起王明对李立三更加恨之入骨。 尽管王明想当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阴谋遭到了失败,但康生后来在向人作介绍时, 仍然肉麻地称“王明同志是我们的总书记”。特别是在1936年7 月1 日举行的庆祝 中共成立15周年宴会上,康生连连举杯,衷心祝福“王明同志身体健康”!并带头 高呼:“王明同志万岁!” 1936年,斯大林借1934年发生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基洛夫被暗杀身亡事件, 掀起了一场“镇反肃托”运动。康生与王明商量,这是他们排除异己的“千载难逢 的好机会”。他们立即在“柳克斯”招待所召开会议,宣布:“我们也要搞运动, 也要把我们党内的奸细、叛徒、汉奸、坏人来一次彻底清理。”他们把他们所认识、 所了解的、一道工作过的,或被他们利用过的特别是过去曾给他们提过意见的中共 党员,一个一个地扣上“叛徒”、“特务”、“汉奸”或“反党嫌疑分子”的帽子。 不少人就这样无端地被康生、王明送交苏联保安机关,关进监狱,流放西伯利亚, 甚至被处死了。李立三当然也难逃这一劫。 1937年夏天,李立三在上班途中把一个“公文包”遗失在电车上,第二天就从 车站工作人员手中找回来,里面并无重要文件。但是,此事终于被王明“抓”住了。 他趁机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硬说李立三泄露了共产国际的重大机密,抓住不放, 多次召开会议给予严厉批判。 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工作责任事故:外国文工人出版社中文部在出版共产国际 七大文献时,印刷厂排字工人在“七次大会”一词中,错将“大”字排为“犬”字。 两字词意不同,写法上只差一点。校对员发现后向李立三作了汇报。李立三经过认 真调查,确认是一个偶然错误。原因是当时有一个学徒工把铅字分格放进字盘时, 错把“犬”字放入“大”字格里,排字工人没有发现,偶然弄错。所以只限于在生 产会议上向这个工人提出批评而已。王明、康生得知后,更是抓住这个问题,不依 不饶,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提到阶级斗争的高度,说是故意所为,定性为一起反 革命事件,要追究李立三的政治责任。 康生知道王明对李立三有一箭之仇,为讨好王明,又对李立三下了毒手。对李 立三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刁难。有同志见李立三的处境日益艰难,就劝他“你还 不如回国去吧!落在这两个人的手里,还能有你的好!”李立三琢磨着也有道理, 拿起笔来,再次给王明、康生写了一个要求回国的报告。康生拿着这个报告递给王 明。 mpanel(1); 王明问:“你的意见怎么办?” 康生阴险地说:“他回国,这不是放虎归山?这几年,我们没给他好气受,他 对我们肯定是耿耿于怀。这个人,不是无能之辈,万一他将来东山再起,这对我们 是很不利的。我的意见,不能让他回去。理由嘛,他对错误认识还不深刻,还没做 到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反正他的命运是在我们手里掌握着的。” 王明听了康生的意见,深思一阵表态说:“我也是这个意思,不但不让他走, 还要让他检查,为什么要离开苏联?是不是逃避批评?”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调王明、康生等回国。两人对如何处理 李立三的问题始终放心不下。李立三是前任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在莫斯科这几年,王明没有让李立三安静过,万一他回国,必将后患无穷。“不能 让他回国”是他俩的共同意见。就在11月他们动身回国前夕,一方面没有说明任何 理由,宣布李立三必须继续留在莫斯科(使李立三回国的多年夙愿完全落空了), 同时,又通知苏联保安机关,“李立三是个托派,这是一个危险人物。”他们还向 共产国际诬告李立三在上海时“贪污三万美元”。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