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并非结束的余波 毫无疑问,安源的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篇章。 这也因此成为李立三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革命生涯中的一个极其成功的高起 点,他的非凡的组织活动能力和领导才干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也获得了广大工人 群众的真诚拥护和爱戴。从此,他成为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很快从安源走向全国。 mpanel(1); 然而,后来由于历史上种种的原因,这段史实却长期未能得到实事求是的反映。 一些史学工作者,不顾历史真伪,极不严肃地采用移花接木的“换头术”,把 本来属于李立三的功劳,随意安置到他人身上去。1963年夏,电影《燎原》正式上 映前,《北京日报》某记者约李立三写影评,李立三不得不违心地写了一篇《看了 “燎原”以后》,发表在当年6 月4 日的《北京日报》上。之后,马上受到中央某 位领导的批评,说文章对毛主席突出不够。不得已,李立三在原文的基础上又增补 了一些内容,再刊登到8 月4 日的《人民日报》上。更有甚者,在史无前例的 “文革”时期,有人又把在工人群众中流传了几十年的民歌歌词“有个能人李能至”, 硬改为“有个能人毛润之”……于此,安源,几乎成了李立三心中的一块“伤心地”, 成了他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禁区。他自1923年4 月离开安源以后,再也未敢涉足安源 了。即使在1954年他回故乡醴陵探亲,对近在咫尺的安源,也只能“望洋兴叹”, 不敢“越雷池一步”,实堪可悲之至!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