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行医受挫 二十六岁的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但是,这个高才生,却不能在香港 行医。 原来,在香港医学局看来,西医书院的课程并没有完全按照英国的标准设置, 因此,它的毕业文凭就不能承认,它的毕业生也就没有行医香港的权利。 对此,孙中山愤愤不平,可是又没办法去改变现实。无可奈何之下,就打算在 香港开设一家药房,于是让陈少白代他草拟一份招股章程。 康德黎博士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孙中山这样做很不妥,因为在英国,医生的地 位很高,是社会的“上等人”,做买卖的自然不能入流,于是,就亲自赶到孙中山 那里,劝他不要这佯做。博士带点生气的口吻说: “用你的名字开药房?你怎么能做这样的事!要知道. 你是西医书院第一届第 一名的学生,应该自爱才是。”孙中山无话可说,他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最后他 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然而,康德黎对自己的得意门生也并不足劝劝就了事,他非常关心孙中山以及 另一名高才生江英华的前途,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与地位,为他们四处奔走。最后请 香港总督罗便臣驰书英国驻北京公使,托英国公使向北洋大臣李鸿章陈述孙中山、 江英华两人“识优学良,能耐劳苦”,“请予任用”。 李鸿章给了英国公使一个面子,即覆函表示同意,说:二人可来京候缺,每人 暂给月俸五十元,授予“钦命五品军牌”。 孙中山非常感谢康德黎博士的大力举荐。京城人多,各色人物都有,在那里一 定可以结交更多的有识之士,使他们与自己一样,向往并从事“医国事业”。 于是,孙中山改变了原来在香港、广州活动的打算,同意与江英华一道上京赴 任。 康德黎博士见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心里十分高兴,就亲自带领两位得意弟子 直奔广州。 到达广州之后,他们住了下来。因为是北上赴任,必须向李鸿章的哥哥两广督 李翰章领取军牌。这本是件小事,很快就能办好的。但他们上总督府求见,却被门 吏挡住了,要他们三天后再来。他们只好等着,白白等了三天。 憋得孙中山一肚子气没处发泄。 三天后,总算见到了李翰章。李翰章阴阳怪气,打了几句官腔,又对孙中山、 江英华教训几句,然后让他们去办理有关手续。 手续十分繁琐,跑这跑那,跑得孙中山身上直冒汗。最后,衙吏还要他们填写 一张表格。孙中山拿起表格一看,表格要求填出一家三代明细履历。 “这不是侮辱人格么?”领取军牌的是我,为什么还要填上祖父与父亲的情况? 孙中山原本就因为等啊、跑啊憋了一肚子气一肚子火,这下一齐爆发出来。他 把表格掷还给衙吏,掉头就走了。 于是,孙中山想到了澳门。还是在西医书院读书时,有一年假期回家经过澳门, 曾经为当地绅士、镜湖医院董事曹子基、何穗田的家人治过病,那是久治不愈的一 种病。孙中山经过详细诊断,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很快使病情有了起色。等 开学返校再路过澳门时,孙中山又根据病情对用药作了调整,终于使病人迅速恢复 了健康。大家对孙中山的医术赞叹不已,赞他“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并热情地 发出邀请,希望他毕业后来镜湖医院就职。 如今,香港难留,北上又不成,孙中山使决定去澳门碰碰运气。 孙中山到了澳门,来到镜湖医院。由于他在镜湖医院留下了好印象,立即被聘 任为这个医院的主治医生。 镜湖医院是一家慈善医院,专用中医中药给病人治病。孙中山的受聘,使他成 为这家医院的第一个西医医生,因此,医院打破了专用中医中药的惯例,开创了中 西医兼用的薪的格局。 但是,受聘于镜湖医院,并不能使孙中山满足。他想自己开一家医院,单独行 医。而这个愿望,在孙中山到达澳门之后不久,就实现了。 1892 年12 月18 日,澳门大街出现了一家中西药店。它是孙中山开办的。 为了开办这家药店、实现自己单独行医的愿望,孙中山四处奔波,花费了大量 的精力和时间,最后通过老朋友杨鹤龄,终于说通澳门豪富、杨鹤龄的七妹夫吴节 薇同意作担保还银人,向镜湖医院贷款本银二千元。才解决了开办药店的最根本的 资金问题。 中西药店的出现,结束了中国籍西医从未在澳门开业的历史、孙中山成为中国 籍西医在澳门开业的第一人。 中西药店是办起来了,但是它的前途如何,却令孙中山十分担忧。他的一些朋 友也对孙中山能办好药店、收回投资持怀疑态度。一家颇有影响的医学杂志《中华 基督教医学报》曾刊文指出,说行医治病,“在香港或者上海这样的地方机会尚且 有限,何况别处?”机会有限,并不是说中国人很少生病,而是由于迷信、愚昧和 偏见在作祟,使得很多生病的中国人,常常不是是求医而求神明,或者只相信中医 而忌讳西医,甚至心甘情愿地投向巫婆和江湖骗子的圈套中。 孙中山决心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精湛医术来改变人们的观念,纠正这种不正常 的现象。在这方面,他有过一次亲身实践。 mpanel(1); 1892 年春天,在孙中山即将从西医书院毕业的时候,孙眉从檀香山汇来一大 笔钱,要给家里盖座新楼。为此,孙中山特地赶回翠亨,亲自设计建筑图样,将1885 年孙眉所建的一所房宅加以扩建,建成一幢中西式结合的两层楼房。新居落成,孙 中山亲笔写了一副四字对联,张贴在大门两旁,对联云: “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表达了孙中山新居落成后的欣喜之情。这幢楼房, 就是今天供人参观的“孙中山故居”。 这里要说的,是楼房即将竣工时发生的一件事。 建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为楼房砌一道围墙。几个被孙中山请来的工人,在工 地上已连续干了一个多月。其中一位工人上长了一个久治不愈的大疮,虽然疼痛, 但他仍然坚持出工做活。 一天,庭院外传来了“咚、咚、咚”的竹筒敲击声,工人们一听都知道是来了 江湖医生,都催促那位生疮的工人去找江湖郎中治一治。 生疮的工人已备受折磨,听说来了江湖医生,就像盼到了救星一般,连忙跑出 去喊住那江湖郎中。其他几个工人也都放下手中的活,一起出来看热闹,看看江湖 医生是如何治病的。 江湖医生摸摸那工人的腿,又看看他的神色,知道那工人的心情很焦急,就说 : “这个大疮有奇毒,再拖下去就麻烦了。我包你治好,但得付五两银子。”工 人们一听都一起嘘起来,“啊呀,这么贵呀!除个小疮就要花这么一大笔钱!你该 不是敲竹杠吧?”生疮的工人面有难色,再三恳求说:“医生你就行行好,便宜一 点吧。”“不行不行,没有这么多钱,我是不会替你治的。”那江湖医生丝毫不肯 让步。 工人们便一边嚷,一边帮着说,声音越来越杂,越来越响。惊动了正在屋里看 书的孙中山,他便走出院子来,想看个究竟。当问明白是这么回事之后,就对那工 人说: “我是个医生,你有病为什么不叫我来替你治?”那工人见东家这样说,倒显 得不好意思,不知如何回答。 一旁的江湖医生却被激怒了,立即大声嚷道:”你小子竟敢与我抢生意,难道 你以为我治不好他的病?老实告诉你”他顿了顿,从袋中取出飞砣,恶狼狠地接着 说: “我一飞砣打断你的脚,也能替你治好。”话音刚落,他便把手中的飞砣晃了 几晃,眼睛紧紧盯住孙中山。 那飞陀是个酒杯大的园锥状铁球,连着铁索,是打人的一种凶器。 工人们都惊呆了,一起注视着孙中山,看他如何应付这种场面。 却见孙中山转回身去,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跑进正厅,一转眼工夫又噔噔地 跑了出来。大家都在纳闷,只见孙中山用左手的长抽遮住右手,比画成一副开枪射 击的架势,又听见他大声说道: “你那一点雕虫小技算什么。我一支‘对面笑’(手枪)打死你,也能叫你起 死回生。”工人们实在没想到孙中山还有这一手,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又一起把目 光投向江湖医生,只见那江湖医生吓得脸色苍白,手足无措,木鸡似的站着。 孙中山的母亲、姐姐这时也都出来了,她们怕闯出什么祸事来,连忙上前劝阻。 那江湖医生见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便趁势溜走了。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看江 湖医生走了,才好奇地问道:“阿弟,你从哪里弄来的手枪? 孙中山哈哈一笑,露出手指,把刚才那姿势又做了一遍,说,“姐姐,你看, 这不是手枪吗?”大家都一起开心大笑起来。 孙中山立即为那工人治疮,并说:“我一分钱也不收你的。保证把你的毒疮治 好。”果然,那工人的毒疮不久就治好了。 回想起这一段经历,孙中山既获得了勇气;又获得了启迪。他深深懂得,面对 人们的迷信、愚昧,只有用无畏的精神、高尚的医德和优良的医术才能打开局面。 孙中山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自愿充当镜湖医院的义务医生,不收取任何报酬。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人们对医生的好感和信任。 而对于自己开设的中西药店,孙中山更是“德”字当先,以优质、真诚的服务 赢得病人的心。他始终以一种友好而善良的态度为病人治病。收取费用十分合理公 道,对一些贫穷者甚至赠医送药,分文不取。 不久,中西药店的名声就传了出去。人们都知道中西药店有位姓孙的医生、医 德既高,医术又好,有了病,都乐意来中西药店找孙中山医治。 孙中山的医术很高,尤其擅长外科手术。有一次在镜湖医院,他为一个病人开 刀,取出一块大如鸡蛋、重一两七钱多的肾石,这在当时,手到病除是极其罕见的。 而且,每逢有什么犬手术,孙中山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总是请康德黎博士来帮 忙。而康德黎总是有请必到,他乐于帮自己的学生。因为孙中山有一种“易于使人 们注意他”的天性,“一种吸引人们亲近他的磁性”。 由于有老师的帮忙,孙中山的手术做得干净利落,从未失过手。按当时的习惯, 医生做手术时,允许人们坐在一旁观看。这就使得人们能亲眼目睹孙中山动手术时 的风采,尤其是当人们亲眼看到孙中山从病人肚腹中取出肾石时,都惊讶而且佩服 得五体投地。 于是,孙中山行医不到两三个月,就声名鹊起,被人们誉为“国手”、“神医”。 孙中山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上门求医的人数极多,达到了“户限为穿”, 也就是踏破门槛的地步。 孙中山的声音越来越高,引起了澳门岛上葡萄牙籍医生的妒嫉。他们以孙中山 没有葡萄牙政府准予开业的证书为借口,开始是阻拦、禁止孙中山为葡籍人治病; 接着又明确告知各个药房,除了葡籍医生外,不准为他国医生开的药方配药。 这样一来,孙中山的行医便遇到了严重的阻碍,他开出的药方,在澳门竟拿不 到药。他愤慨,他多方奔走,极力为自己争取应有的行医的权利,但是最终却没有 丝毫的结果。“刚刚打开局面的孙中山猝然遭受挫折,面对无可挽回的现实,他不 得不摘下中西药店的牌子,关闭了店门,迁往广州,另谋生路。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