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24 刘伯承的“死讯”――中央社的专利,只要国军还在打仗,就要不停地播! 播!!播!!! 战争是个变幻莫测的怪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捉摸不透。 这不,几个月来在晋冀鲁豫战场上,国军与共军杀了好几个回合,孰胜孰败, 孰赢孰输,各自心里都有数。可是,国民党的中央电台却天天广播“国军屡战屡胜”、 “共军节节败退”的消息。更有趣的是,每隔十来天,就有“刘伯承仓皇逃走”、 “刘伯承中弹殒命”、“刘伯承被国军俘获”的爆炸性新闻。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每一条好消息都像给国军不断注射的“兴奋剂”。尽管 许多官兵不相信这些新闻,却有不少人亲眼看到“刘伯承”“狼狈逃窜”的镜头: 某村庄,凌晨共军突然撤走,遗留物品甚多,似仓皇逃遁。 土路上车马杂沓,到处撒满粮食、物品、还有文件若干…… 国军“王牌”第五军、第十八军的侦察官员见此情景,也按捺不住兴奋的情感, 仿佛已经看到要把刘伯承、邓小平赶过黄河的景象。 其实,刘伯承早就看出了敌人妄想逼我连续作战的企图,决定走出一步退棋。 他诙谐地说:“对发了疯的野牛,不能跟它角抵角。我们要机动歼敌。只须留几个 小团跟蒋军周旋,主力要大踏步转移,到后面休整。” 一位参谋报告说:“对‘黄河小组’的美国人怎么办?” 所谓”黄河小组”,是由美国救济总署出面,以救援黄河水灾的名义来到中国 的。刘伯承早就知道其中有不少美国人是专门替蒋军搜集情报的。他们经常以勘察 地形为名,乘着吉普车到处乱窜,把地形、道路和我军军情通报给蒋介石。 “美国人?哼!”刘伯承轻蔑地一笑,若无其事地说:“他们是来搞‘救济’ 的,当然不能赶走。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跑,不要理睬。” 部队快速向北撤去。可战士们发现,这次撤退跟以往大不相同,指挥员不要求 有整齐的队形,甚至要大家装得“狼狈”些。而刘伯承看到这人马杂沓,车辙混乱 的状况,却露出满意的微笑。 “怪!”许多战士交头接耳,感到迷惑不解。有几个调皮的战士,竟然向刘司 令员提出责问。刘伯承避而不答,反倒对三纵的指挥员说:“部队要走得再轻快些, 要把大车翻倒放在路边,粮食也不要那么多,可以往地上撒……”。 这样一来,队伍里的疑问也多起来了。刘伯承司令员却依然满怀信心,一直朝 前走着,还风趣地和大家搭讪说: “哎,前面到啥地方了?” “大名县。” “古时候这里是啥地方哟?” “马陵道。” 刘伯承满意地点点头,说:“对,前面就是马陵道。哪个来摆咙门阵’,讲一 段孙庞斗智。” 战士们面面相觑,不敢应承。大家知道,刘司令员博古通今,深谙古今兵法, 在马陵道讲孙庞斗智,其中必有用意,便一齐要求说:“请司令员摆一摆!” 刘司令员也不推辞,一面朝马陵道“败退”,一面讲起了几千年以前,孙膑用 “减灶”示弱的谋略,诱歼魏军数万兵马,逼得庞涓自杀的故事。 果然,“黄河小组”的一些美国先生向蒋军送去了“重要”情报,说共军“狼 狈北窜”,后方“十分空虚”。蒋军一听,鄄城一带确实没有共军,估计共军已由 菏泽、巨野公路向濮阳、清丰北逃。于是,严令“王牌”第五军和第十八军火速挺 进,大胆深入。 待敌军乖乖地钻进我军布置的“口袋”,刘伯承马上命令部队:“向西南进发”。 不到几天功夫,敌人所谓的“王牌军”全部被第二野战军分割包围。经过激烈 的交战,共毙伤蒋军3000余人,俘获5500余人。战士们扛着战利品,乐呵呵地说: “马陵道上摆奇兵, mpanel(1); 孙庞斗智又一轮。 先施‘拖刀计’, 牵住‘王牌军’; 再杀‘回马枪’, 全歼‘豆腐兵’。” 看来,播发假消息、假新闻也帮不了国军多少忙。像刘伯承这样九死一生的战 神,压根儿就不把“死”字放在心上,也可以说是超凡脱俗了。所以,国民党方面 不断报道刘伯承的死讯、伤讯。刘伯承则不断地创造惊人的战绩。真邪! 当时,新华社的战地记者曾针对敌人宣传机关多次造谣刘伯承将军负伤、逃遁, 战死,作过战地采访,其中有一段报道如下5 “刘伯承将军总部浸润在紧张而冷静的气氛中,发电机的马达隆隆作响,街上 电线纵横,通讯设备极忙碌,刘将军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以电话指示机宜,记者 以‘中央社’捏造刘将军牺牲的广播稿出示,刘将军一笑置之,继续其电话指挥, 他正创造一个惊人的战果……” 记者所指的“惊人的战果”就是即将开始进行的巨金鱼战役。 1946年11月底到12月初,蒋介石为配合伪“国大”召开后的声势,在南线战场 伸出了两个拳头,准备与我军决一死战。一个拳头伸向苏北,以徐州绥署主任薛岳 指挥12个整编师(军),28个旅,分四路对华东我军进攻;一个拳头伸向豫北冀南, 以郑州绥署主任顾祝同指挥4个整编师(军)、10个旅,分两路东西并进,向冀鲁豫 我军进攻。两个战区由陈诚统一协调。 看国军的气势,是要打一个大仗。以挽回过去失利的面子,压制住共军的发展 势头,看看这个阵式罢:向豫北进犯的是王敬久的整编第二十七军(辖第五军、整 编第七十五师)王仲廉的整编第二十六军(辖整编第三十二师、整编第八十五师) 共9个旅,由东明、滑县向预北、淄阳、内黄进攻。另以整编第四十师一个旅和暂编 第三纵队由安阳向冀南大名进犯。两路敌人齐肩并进,寻机与刘邓军主力决战。 敌在豫北战场的部署煞费苦心,顾祝同的目标是夺取平汉线上重镇、我晋冀鲁 豫解放区首府邯郸,以实现其打通平汉线的计划,兵锋所指却并非邯郸,而是绕道 豫北,走了一个“)”字形。其企图有二:一是将我军压向豫北、冀南,与华北十 一战区孙连仲部协同,两面夹击我军,打开华北大门,尔后再拍兵东调华东战场。 二是先置邯郸而不取,使我军有后顾之忧,背着保卫邯郸的包袱,不能远离邯郸, 从而可抑留我军于黄河故道以北,割裂我晋冀鲁豫和华东两大战略区的联系,配合 徐州绥署苏北作战。 国民党战略家们的如意算盘是“一箭三雕”:打开华北大门;歼灭或抑留共军; 打通平汉线。 乖乖!表面看来,老蒋的这一招着实厉害。可是,他那里晓得两个拳头伸了出 去,却敞开了鲁西南这片胸膛,为其最后失败埋下了伏笔。 管他呢,国军还有几百万人,有美国老板,怕谁?!干!11月28日,国军由两 门镇、滑县北犯。12月上旬,进至豫北濮县、清丰、内黄一线,并向冀南大名推进。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了打破敌人这次进攻,迅速扭转战局,并抑留该敌于中 原地区,使其不能东调华东战场,决心集中力量于豫北地区寻机歼敌。刘、邓首长 率二、三、六、七纵队同这批敌人周旋了20多天,曾几次准备好战场,拟在淄县、 清丰、南乐地区,寻机歼灭王敬久集团一部,但终因该集团以数个旅的密集队形稳 步推进,加之连日下雨,地面泥泞难行,而没有打成,只是锻炼了部队的脚板,欣 赏了马颊河畔南乐、清丰一带秀丽的风光。 当然,战争不是儿戏,打仗不是游览。尽管许多作家把革命战争史描写得轻轻 松松,把刘伯承写得神乎其神,而实际情形却是严酷的。 12月中旬,敌人占领了濮阳、临漳、大名,离邯郸只有几十里地了,情况吃紧, 我后方机关开始转移。 仗怎么打?战机何在?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所内,刘伯承陷入了沉思之中: “很明显,这样僵持下去,不仅不能抓住或制造战机,给敌以打击,反而使晋冀鲁 豫野战军主力陷于被动,遭到打击。” 想到这里,刘伯承的目光转到了军用地图上的鲁西南地区。突然间,刘伯承目 光一亮,大声对站立一旁的作战参谋唤道:“马上把鲁西南敌人分布情况送来。” 不一会儿,作战参谋有条不紊地向刘、邓首长汇报了鲁西南敌人的情况。 “黄河故道以南的鲁西南地区,仅有敌方先觉部整编八十八师两个旅,位于徐 州西北的金乡、鱼台、丰县地区,以防守徐州西北门户。敌整编第七十五师一个旅 和第四区刘汝珍残部,摆在郓城、菏泽、东明、考城及其以南地区,护卫开封。敌 暂编第四纵队两个支队分别在定陶、巨野守备。其余敌人多是地方土顽。” 说到这里,邓小平政委接过话来:“这个地区原为我老解放区,群众基础好, 除一些县城外,广大乡村仍为我地方部队和游击队控制。而且,这个地区是敌徐州 集团和郑州集团的接合部,敌两个集团互有矛盾,协调困难。更重要的是,这个地 区战略地位颇为重要,可直接威胁陇海铁路和徐州,我军一旦有所动作,敌人恐怕 坐不住了。” 说完,刘伯承、邓小平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已定下一条妙计: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敌进我进,插入敌人纵深薄弱要害之处。” 正当紧要关口,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给刘、邓首长打来电报: “华东主力在宿迁附近已获大胜,第二步准备西进,进逼津浦与徐州。”这次 华东大胜,就是12月13日至19日陈毅、粟裕组织指挥的宿北战役,歼敌整编第六十 九师等部2.3万余人,击毙敌师长戴子奇。毛主席指示刘、邓:“如你们西面之敌不 好打,似以南下寻歼八十八师,恢复嘉(祥)、巨(野)、金(乡)、鱼(台)、 成(武)等地,调动五军、七十五师而歼灭之为有利。” 最高统帅部和刘邓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刘、邓大军开始向鲁西南疾进,千 军万马如同一把尖刀插向国军敞开的胸膛。 刘伯承是位举轻若重,远虑深谋的战略家。但是,每当作出一个新的决策后, 便显得格外轻松、坦然。进军路上,刘伯承对身边的参谋人员讲起了“围魏救赵” 的典故: “蒋介石重兵向我解放区腹地进攻,想侵占我们的邯郸。我军既不在冀北恋战, 又不回顾邯郸,而是大胆向敌兵力空虚的鲁西南进攻,威胁徐州和陇海线,逼敌回 援,这不正好是‘批亢捣虚’‘直趋大梁’吗?这样既可救邯郸,又可牵制在中原 的敌军,这就是我和邓政委的作战决心。” 战局后来的发展,证明了刘伯承的预言,在我军南线强大攻势和陇海线、徐州 之敌告急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将进攻豫北的王敬久和王仲廉部撤至陇海线,邯郸 之围得解。 中央社越是播刘伯承的“死讯”,人民解放军越是打胜仗;人民解放军越打胜 仗,中央社越是频频播发“死讯”。这是1946年冬季中国战地新闻战的一大特色。 为着传播正确的消息,戳穿中央社的谎言,新华社著名记者朱穆之、李普也频频出 动,对刘邓大军作战地现场采访。 朱穆之去采访时,正值鄄城大捷后。自1946年8月以来,刘伯承亲率边区健儿, 驰骋于广阔的冀鲁豫平原,纵横进退,所向披靡。总计蒋军在边区被歼灭者凡十三 个半旅,二十一个保安团,被俘者有师长(原军长)赵锡田以下官兵四万余名。 加上鄄城一役,战果尤为可观。朱穆之趋赴前线某地访晤刘伯承将军,并转达 新华社总社的祝贺及敬意。刘将军精神焕发,当即纵谈目前战争的形势。刘将军议 论精辟深邃,又谐趣横生。 “三个多月来,我们以冀鲁豫十七座空城,换得蒋介石六万多人”,刘将军微 笑地说:“据说蒋介石认为这是一个好买卖,还要坚持做下去,好罢,让他做下去 吧,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算出总帐来的!” 记者写道:刘将军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主力之保存或丧失,存人失地,地仍 可得;存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巨野战役即为一例。当我歼灭蒋军西线主力整三 师及四十七师共四个旅后,蒋军西线全线崩溃,其占领我东明之左翼也不得不撤退, 东明重归我手。因此,蒋军主力被我消灭到一定程度时,蒋军将不仅无力进攻,也 将无力防守。在我保存的优势兵力攻击下,终将所占城镇全部都吐出来。刘将军认 为目前此种形势已日益接近,再消灭相当数目的蒋军主力,我军大举反攻的局面即 将出现。接着,刘将军用冀鲁豫前线的变化来说明了这个道理。冀鲁豫前线的国民 党军王敬久九个旅,刘汝明集团六个旅,孙震集团七个旅,共二十二个旅,其中被 我歼灭者有刘汝明集团三个半旅,孙震集团七个旅,王敬久集团亦被我消灭约一万 人。现存国民党军十五个旅,而其中八个旅也已被我所重创。刘将军说:“看蒋介 石能有多少个八个旅,能有多少个六万人,如果他愿意,我一定还可再拿几个空城 换得他的第二个九个旅,第三个九个旅,第二个六万人,第三个六万人。” 记者的报道也为刘将军的幽默所感染。“刘将军更精辟地指出,死守一城一地, 无异自背包袱,如果我们不在必要时毅然放弃某些城镇,那么我们就将被迫分散兵 力,处处防守,而处处挨打。刘将军称这种战法为牛抵角战术,挨打战术,死猪不 怕开水烫的战术” 刘将军笑着说:“可是我们把这些包袱丢掉了,而蒋介石却拾起来背上了。他 背得越多,他就越重,就越走不动。蒋军在冀鲁豫现仅残存的十五个旅中,有十个 旅就被迫固守着十七个空城。仅余五个旅可作机动部队。如果蒋军减少守备兵力, 增强机动兵力,那么守备部队被我个个歼灭的危险就更大。如果减少机动兵力,增 强守备兵力,那么就无法进行作战。相反,我军因无防守城镇之累,部队集中机动, 随时可以优势兵力攻击与歼灭其任何一点。这一个矛盾,国民党是极难解决的。这 种形势最好的说明了蒋军的兵力已极分散,其攻势已达顶点,其在战略上的主动已 开始转入被动。”刘将军极深刻而又诙谐地说:“蒋军暂时占领的那些城市与碉堡, 都是我们最好的钳制部队,它们替我们把蒋军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等待我们一个个 去消灭呢!” 记者就中央社鼓吹的“国军接连胜利,且采用‘齐头并进,稳扎稳打’最新战 术的”的消息提问时,刘将军说只有兵力十分充足,这种战术方能收其效果。但今 日蒋军兵力已极空虚,一个月前蒋军主力第五军及整十一师遭受挫败后,东拼西凑, 仅调来整七十五师两个旅的疲惫之师,以后即再无补充。蒋军以现有兵力,既要集 中进攻,又要集中防守占领之城镇及御护漫长的补给线,是熊掌与鱼不可得兼!其 结果必为顾此失彼,这正是蒋介石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此次鄄城战役正是一个最 好的例子。 记者深为刘将军的坦诚与自信所折服,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刘将军承认蒋军 火力颇强,但他认为由于我军夜间作战及突然迫近白刃格斗,战斗全凭刺刀肉搏, 蒋军的重兵器,几陷于无用之地。尤其蒋军士气很低,每次战斗,很多放下武器。 因此纵有美式装备,也无法改变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至此,刘将军特别指出我军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军士气旺盛,这是因 为我们是正义自卫的战争,士兵都是翻了身的人民,他们为保卫自己的翻身果实而 战,因此在战斗中莫不奋勇向前,以一当十。刘将军特别赞扬守卫龙(土固)集的战 士,他们以寡敌众,敌人进攻的火力虽有如一片火海,而他们坚守阵地达十一昼夜, 始终未后退一步,完成了上级的任务。刘将军认为这也说明了如果我们必要坚守那 一点时,我们是不可被攻破的。 刘将军在军事上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早为中外所称颂,而他对每一个战役 的指挥,英明远识,谨严缜密,尤为每一个将士所叹服。前线某高级军事干部说: 蒋军作战,其指挥官与其说是白崇禧、陈诚,毋宁说是刘将军。 1989年夏季的一天,笔者到新华社新落成的记者大楼,访问著名记者李普老先 生。李老先生精神矍铄地告诉笔者,他正在写作一部《忆刘帅》的长篇专著,几十 年来深入研讨刘伯承元帅的主要成果将收入其中。他一边找出有关资料向我介绍, 一边侃侃而谈: “1946年冬天,一个不曾预期的机缘,把我带到了刘邓大军。11月21日,我第 一次访问了刘帅。然后作为随军记者,在刘邓野战军中工作了约近两年。 那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美帝国主义帮助蒋介石完成了“剿灭”共产 党的军事部署,8月,最后揭下了在国共两党之间斡旋和平、进行军事调处的假面具, 国内和平已经无望。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准备出上海版 的计划,已经完全不可能实现。11月,我被派到华东解放区采访,我和一位女同志 从上海经南京、北京,飞到邯郸,准备由晋冀鲁豫解放区走到华东去。 日本投降以后,邯郸曾经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我们到达邯郸的时候,晋 冀鲁豫中共中央局和军政领导机关又搬回了农村――太行山东麓的冶陶镇,属河南 省武安县,在邯郸西侧约六十公里。我们到了冶陶,从中央局听说前方马上又要打 大仗。作为新闻记者,我们当然首先去抓这条大新闻。这里所说的将在前方打大仗 的,就是刘邓大军。那时候它的正式名称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改称第二野战军。 刘(伯承)是它的司令员,邓(小平)是它的政治委员。讲到这支部队的活动和业 绩,他们两位是分不开的。他们的老部下说得很形象:刘邓就是刘邓。这两个字中 间,顿点都加不进去。 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正是我第一次访问刘帅的那一天,1946年11月21日,毛主 席在中央会议上讲到了这次战役,讲到了刘和刘邓。那天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周恩来 同志关于国共谈判最后破裂的报告,他刚从南京撤回延安。毛主席在会上说:刘邓 19日已经开始反攻了。我们有办法。是半年到一年的问题。已经过了五个月(6月到 11月),还有七个月。将来问题的解决,还是靠刘伯承,再打几个胜仗,事情就好 办。今后半年到一年,再消灭它七八十个旅,两党力量就平衡了。达到了平衡,要 超过它就比较容易。我们第一年内线作战,第二年就可以到外线去――安徽、湖北、 河南和四川的一部分。” 李普老先生接着点燃了另一支香烟,两眼放射着睿智的光芒,一板一眼地强调 说:“毛主席这样讲刘帅,显然绝不是指刘帅一个人,也不是仅仅指刘邓两人和那 一支部队,而是指整个人民解放军,指还是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不过,刘帅 在解放战争中以及在他革命的一生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和独特的伟大贡献,也是 确凿无疑的。对于我来说,正好碰上这一天,却实在是太凑巧了。 我们登上一辆运载弹药的大卡车从冶陶镇出发,在大雪纷飞之中去前方,去刘 邓野战军总部。 这次采访是不期而遇,我事先毫无准备。我们党的许多高级领导人和高级将领, 大多充满传奇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那时我对刘帅的经历,仅仅知道在1927年 南昌起义和后来红军的长征中,他是总参谋长。此外,日本投降以后,他和邓政委 指挥晋冀鲁豫军民打了两次大胜仗,两个月之内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大规模进攻, 对于当时国内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点,我和当时重庆新闻界某些人一样, 倒是多少注意到了。 第一次是上党战役。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向各解 放区大举进攻,9月间蒋介石命令阎锡山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腹地的上党地区,刘邓 在九十月之交当头一棒,全歼了他13个师,共三万五千多人。那时候毛主席、周恩 来同志正在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才迫使蒋介石同意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会谈纪 要》。这个又被称为《双十协定》、以“坚决避免内战”为核心的文件,实际上是 这样打出来的。 第二仗是平汉战役。平汉铁路贯穿于晋冀鲁豫解放区。蒋介石极力要占领华北, 抢夺东北,必须打通平汉铁路。因此,他在这里下的本钱极大,晋冀鲁豫解放区又 首当其冲,在10月间爆发了平汉战役。刘邓大军激战10天,全歼蒋介石两个军共2. 3万余人,同时争取了高树勋将军一万多人起义。 蒋介石又一次全军覆灭,这才迫使美蒋认识到他还没有准备好,只得再施权宜 之计。这样便出现了有美国政府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参加并作为主席的‘三人委员 会’及其下属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出现了1946年1月10日签订的两党‘停战协定’, 然后出现了大约半年之久的国内和平。 我们当然不能说当时形势的这种发展,全是刘邓大军这两仗打出来的。这种形 势的出现,还应当归功于其他解放区军民的胜利,特别是首先应当归功于党中央和 毛主席的领导和决策。但是刘邓大军处身于自古以来号称‘四战之地’的这个重要 的战略位置,使它承受了当时极大的压力。迫使它打了整个解放战争中最初的两次 大仗,从而对当时形势的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些,当时我还没有认识得 这样清楚,只能说多少注意到了而已。现在再回头一看,如果这两仗没有打好,打 败了,特别是如果刘邓没有当机立断,报经中央批准先打上党一仗,一开首就去迎 击平汉之敌,整个形势的发展恐怕会是大不相同的。 那天刘将军不在总部,正在前线指挥作战。果然,一次新的战役已经打响了。 这就是滑县战役,又称濮(阳)滑(县)战役。刘将军同意我们到他的前线指挥所 去看他,那是在抵近战场的地方。 第二天下午我们从总部前往,小吉普车的行程约近两个小时。 那是滑县战役的第三天,这次战役历时四天,共计歼灭蒋军两个旅,一万一千 八百多人,其中生俘旅长杨显明以下八千多人。 刘将军的前线指挥所设在一个小村子里。我们走进村边他的临时办公室。大概 是刚下过雪的缘故,房间不大却很敞亮。他站起来迎接我们。屋里生着一盆炭火, 他叫我们一起围炉而坐。 我们也叫他‘师长’。最初,显然是受了同志们中间那种气氛的感染,同时大 概也多少带有入境随俗的意味。但是经过这次访问,我就深深感觉,对我们革命队 伍中这位老前辈,没有比‘师长’更贴切的称呼了,越到后来,我对这点体会越深, 至今回想起来更是这样。” 李普老先生欠了欠身子,掐指算了一下,说道:“那年他54岁,在刘邓全军各 级领导人中,年事最长。他身材略高,微胖,显得很结实,比我从照片上看到的和 想象中的形象年轻得多。他穿着一套崭新的蓝布棉军装,戴着棉军帽,动作矫捷而 又稳重,果然气宇不凡,显出大将军的风度。他戴着眼镜,我看不清他的眼睛,只 见他脸上堆着微笑。这是那种慈祥的微笑,胜利的微笑。 那种慈祥的笑容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使我感到很亲切,竟像见到了自己家里 的长辈一样,和我同行的那位女同志的反应尤其如此。我们竟没有很快提出事先拟 好的问题,却像向家里的老人那样诉说起自己的心事来,说:我们是第一次上战场, 不懂得军事,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后来谈话转入正题,当他回答我们提问的时 候,我们又冲口而出,问了一些很外行的问题。他一面不厌其烦地解答,又一再微 笑着鼓励我们说:‘不要紧,慢慢来,有许多事到现场一看就明白了。’他那语气 使我感到他十分体贴人。当他鼓励你的时候,也不着痕迹。” “我们在指挥所交谈,可以听到前线的炮声,刘伯承同志仍是那么从容,好像 手下的千军万马不是在战斗,而是在操练和演习一样。”李普老先生告诉笔者说, “过去我看过不少历史书,中国的、外国的,军事人物的传记读过不少,我从未见 过像刘帅那样指挥若定的军人。” 感谢李普老先生把历史的镜头拉成近距离的特写,使我们探寻到刘伯承若干克 敌制胜的秘诀。回到家里,我又翻阅了1946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其中有一 篇《刘伯承谈蒋介石》,署名是新华社记者李普。文字不长,特录于下。 刘伯承将军以猛虎掏心战术打击蒋介石停战令以后的偷儿行为,四日之内歼灭 了他一万一千多人。战役开始的第三天(十一月二十一日),他允许我们到他的前 线指挥所去看他。他穿着一套崭新的灰色棉军服,动作矫健,比我所见他的照片胖 一些,而且大出我意外,比我预想中的他要年轻得多。他首先告诉我们这次战役的 经过:蒋介石一面下令于十一月十一日中午起停战,一面密令他侵占滑县一带的部 队继续前进,相继侵占濮阳。“这是偷儿形式”,他说,“他想以他的停战令麻痹 我们,可是我们不上当,他越下令停战,我越当心他吃我,对蒋介石这种人,鲁迅 的《推背图》说得好,他说什么话,你要从反面想。”当时的形势是这样,这一线 从东到西是三个大据点,何冠三的河北保安第十二总队以朱楼为依托,江匣锋的一 二五旅以邵耳砦为依托,杨显明的一○四旅以上官村为依托,大家伸出手来向濮阳 方向偷摸,各各伸展出来二十多里,建立了许多小据点。“我们打法也怪”,刘将 军微笑着说,“我们不理会那些伸出来的手。我们从他们的手边擦过,穿过他们的 小据点,一下子抱住他的腰,猛虎掏心打他的根根朱楼、邵耳砦、上官村,一下子 解决消灭了他们的旅部和总队部,俘虏了旅长杨显明,副旅长李克源和总队长何冠 三。”他顿了顿接着说:“蒋介石,你不能以人情常理来推断他,他就是不做人的 事,要学《推背图》。”他提到这次在杨显明的旅部,得到蒋介石一个密令,停战 令以后仍旧继续进攻,但是严禁发表战报。这时候,这位老革命家的表情是很复杂 的,有勇者的愤慨,智者的镇静和仁者的热忱,热忱地教人不要上当。他允许我们 到战地去看看蒋介石的工事。“那是很坚固的乌龟壳,这就是蒋介石的乌龟战术。” 他说:“我们固然不容易打进去,但是从旅长到伙夫要爬出来也很困难,你可以想 到那是多么结实!”我请他以权威军事家的资格谈谈蒋介石的战略战术,他说: “他这乌龟战术即所谓步步为营,另外还有一套是并进长追。从内战以来,他打我 们就是这两套东西。从今年八月十日以来一百天内;我跟他打了五仗,消灭了他十 一个旅。第一次陇海之战,他是步步为营,我干掉他两个旅;第二次定(陶)曹 (县)之战,他改成并进长追,我干掉他四个旅;第三次张凤集之战,又是并进长 追,送掉一个半旅,所以这次又换成步步为营,采取所谓战略的进攻,战术的防御 了。总而言之,这一套吃了亏换那一套,那一套吃了亏又换这一套,有时候两套都 带一点,这就是所谓翻过来牛皮楂,翻过去楂牛皮!”这是一句四川土话,和蔼的 老人和我们一起大笑了。“他的致命弱点在于这是出卖祖国,压迫人民的战争,而 现在已是人民的时代。”他说:“无论哪一国的军事学说,守备兵力必须大大的小 于机动兵力,比如说吧,一比九已经太多太多了。你要卖国独裁剥削,非压迫人民 不可,人民已经晓得反抗,你就更得加强守备兵力才能控制,否则人民就不听招呼 了。他现在用于守备的兵力太大,第五军、十一师这样的完全美械部队都拿来守备, 太不合算。同时,他们没有日本人强,日本人一排一班可以守个地方,而他现在规 定一营人都不打仗。他们对我们有三怕:一怕夜战,二怕野战,三怕白刃战。白刃 战是士兵们不“敢,夜战、野战呢,怕士兵们跑,士兵都是抓了来的,再好的飞机 大炮也要人拿呀!谁来给你当兵。他把军队集中到前线来,后方空虚怎么办?老百 姓发生民变怎么办?”他一再地说:“这是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独立民主和平的 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农民都起来了,当兵进行爱国自卫战争,这就是制胜的根 据。”最后,关于城市得失问题,他说,“这是很简单的算盘,比如他拿一百五十 个旅,我拿一百五十个城,一个换一个,等到我把这一百五十个旅消灭完了,这一 百五十个城不还是我的!”他又为我说了一个故事,他说:“老百姓很容易懂得这 个道理,三个星期之前的鄄城之役时,鄄城有一个老头子问他的儿子:到底消灭了 没有,怎么消灭的?儿子说:消是真的消灭了,旅长活捉了起来,他亲眼看见的, 另一个老头子插嘴说:“这办法最好,东消灭他一股,西消灭他一股,等到他没人 守城就对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