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广交名流   李云鹤在俞启威的影响下,读了一些社会政治学方面的进步书刊,革命热情日 益高涨。在学校里,她常和左翼学生们在一起,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与俞启威的 关系日益密切。   暑假期间,她没有回济南,一方面因图书馆有工作,另一方面,她知道俞启威 也留在青岛,不愿失去经常和他见面的机会。   俞启威交给她一项任务,要她利用暑假到教授家走访,进行社会调查。于是她 大胆、认真地在学校中拜望名流,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她是首先从梁实秋先生开 始的。那时,梁先生住在青岛鱼山路4号一幢租来的小洋楼里,夫人程季叔在家带 孩子,操持家务。梁先生教课之余正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虽然很忙,但仍然友 好地接待了她。平时,她经常向梁先生表示薪水不多,生活困难,有时梁先生就借 钱给她。她这样做的目的,也许是想叫梁先生给她提薪,可她并不知道,每个职员 的工资,是由校方有关行政人员研究制定的,梁先生本人做不了主。她为此常去找 梁先生,梁先生为了使自己能够更集中精力写作,只好主动给她一点儿资助。由于 她和赵太侔一家的关系,梁先生无论在人前和背后都讲过她一些好话。   爱国诗人闻一多,当时在青大开设名著选读课,李云鹤是旁听生。从唐诗宋词 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她都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读过。闻先生 也欣赏她的好学和钻研精神。她去拜望闻先生,常把话题引向社会政治的主题上, 闻先生也很感兴趣。   校长杨振声先生是小说《玉君》的作者,主讲写作辅导课。李云鹤和他接触也 较多,她曾写过短篇小说,亲自上门求教,杨振声先生夸她文字清新,行文流畅, 有冰心风格,这使她感到欢欣鼓舞,受宠若惊。可是当她交了第二篇小说,杨先生 在班上讲评时,说它没有第一篇好,而且人物语言与身分不相符。小说中强盗说的 话似乎太文雅了等等,她便有些接受不了,从此不再去听杨先生的课了。   后来,她还写了一个话剧剧本,名为《谁之罪》交给赵炳欧教授提意见。这是 以她和裴明伦的婚姻为主线加上一些虚构情节撰写的,内中人物颇有性格,受到了 老师的好评。这是许多年之后,她仍念念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   她不听杨振声先生的课之后,改听沈从文先生的课。沈先生也欣赏她的勤奋, 鼓励她每周交一篇短文章。有一天,沈先生见她穿一件结花的毛衣,夸她织得好。 她说:“您拿线我帮您织一件。”沈先生听人说,她家境贫苦,收入也不多,就托 人说,想请她帮忙织一件毛衣,一定要给她钱,否则不忍心浪费她的时间。李云鹤 一听,反而生气了,说:“我是诚心诚意的,要给钱我就不织了,我并不出卖劳动 力!”毛衣终未织成,沈从文先生为此还深有负疚之感。   在拜望教授的过程中,她又积累了一些待人处世的经验。过去,如在历城小戏 班,她也学到过不少,但那是在社会的底层,是为了与那些小人物勾心斗角,如今 已不可同日而语了。来青大后,尤其是在这次社会调查中,她自认为摸透了知识分 子的心理和他们为人处世的特点。当他们热情招待时,她就留下;他们稍有怠慢时, 她就起身告辞。这样既显示了自身的修养,给别人留下了好印象,也免得自己尴尬。 她把从他们那里听来的、套来的话转给俞启威,也完成了社会调查的任务。   总之,在青岛大学的三年,李云鹤受益匪浅。曾与她同住过一个宿舍的人在评 价她当时的表现时说:“李云鹤有一定姿色,人很聪明,非常活跃,上上下下认识 她的人很多。心情好时不难相处,爱听好话,沾沾自喜,逆耳忠言却听不进去,心 胸狭隘,喜怒无常。”这些话还是相当客观的。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