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五章 高峰 一 养精蓄锐 待机出击 (一九九○年) 如果说: 五十年代是李兆基的摸索期, 六十年代是李兆基的奋斗期, 七十年代是李兆基的成长期, 八十年代是李兆基的发达期, 那么,九十年代是李兆基的高峰期。 一九九○年初的他,实力与名望已经在香港以至亚洲相当显赫。 无人会否认他是稳居香港十大首富和十大知名企业家之行列。 一踏进九十年代,李兆基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以为集 团和家族筹划前途大计。 一九九○年度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海湾危机,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国金融观 察家都对全球经济看淡。 于是外围股市全面大幅下挫,港股敏感地被波及以致下跌二至四成。 李兆基本人认为“伊科”问题不会一发不可收拾,对香港前景更是满怀信心的。 他当然没有受内外围的影响而不发展正常业务。正如他一直在人前人后解释,各行各业 中最长线投资的生意就是地产。房产事业的生产期至销售期相当长,由政府拍卖土地,到画 则起楼,再而至出租出售,首尾最起码要四年时间。如果地皮不是由拍卖而来,靠收购旧楼 改建,则更需要长达六至七年光景才能见到焕然一新的大厦面世。 地产发展这行业绝对不是即食面,不可以今日好景,就搭棚建筑,到楼宇落成,届时可 能又是另一番新景象了。故此,从事地产业务是不能以一九九七年为界限。 李兆基有别于其他某些地产公司,他视恒基兆业为楼宇工厂,工厂假期除了春节之外, 是一年到头都不会想到停工的。只会不断的生产,不断的销售,不断的再投资、再生产、再 销售。总之要价廉物美,货如轮转,不着重于收租。 然而,这个既定的宗旨,一直施行,也有缓急之分,轻重之别。 那就是说从买入“原料”,到设计兴建“制成品”,再而销售或出租,有很多工序。 哪一个工序在哪一个时间应该加速进行,哪一个阶段要拖慢完成,就是最高的调控技巧。 全看总舵主的头脑是否精明,手法是否灵活。 其时一九九○年度伊科海湾危机,造成国际投资不景气,当时股市大跌,地产价格虽然 仍站得住阵脚,但李兆基在这一年不打算为集团作什么大计划。 他视这一年为清闲期,劝喻下属不必冲锋陷阵,就利用时间做好后勤工作,争取把极度 忙碌时积下来的事务清理。 李兆基观察到中小型楼宇价格仍然坚挺之外,又不至于有价无市,这反映一般市民的心 态,无非是趁低价格置业安居。 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兆头。 虽然银行将最高按揭成数定为百分之七十,政府亦立例规定住宅物业印花税须于签订买 卖合约时缴纳,但仍阻不了楼市有上升之趋势。 为此,李兆基作好种种部署,等待在海湾危机消弭后便可立即进攻市场。 二 望子成龙 后继有人 (一九九○年) 一踏进九十年代,李兆基就为家族部署一件大事。 长子李家杰在英国接受完正统大学教育之后,已在八十年代回港在集团内学习。经过了 这几年的观察和培养,是时候放手让他去独当一面了。 mpanel(1); 对于儿子,他自问其实是有要求的。 李兆基早期熟读中国古书,后期参读中国新文学,思想开明而自由。他心里盼望儿女成 才,但所采用的教导方法既不是严肃拘谨,又没有流于保守迂腐。 含着银匙出生的孩子既有优越而充足的条件去风花雪月,或是伤春悲秋,做父亲的就由 着做儿女的先去过他好奇而盼望能过的生活,然后,盯着他,看准了时机,把他拉回身边来。 李家杰从英国学成回港,没有立即在恒基集团服务,他先与友人合伙经营娱乐性质的生 意,赢取经验,稍后才回到父亲的企业内助父亲一臂之力。 说来难得的是,李家杰十五六岁开始,因为受李兆基熏陶,竟然也喜欢闲来就念四书五 经。国学很有点底子,总算有中国人的儒家传统思想这方面的心得。 李兆基对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的训练都一样,要他们在集团内涉猎各方面的工作, 好好学习。 李兆基没有一下子就把大权交到儿子手上去,而是循循善诱。他最要令家杰明白,年轻 一代入主父系企业,切忌动辄革新以示现代化,以示讲求进步。 好大喜功往往是下一代在承接顺境之中,最易触犯的大忌。 李兆基与李家杰在这一点上,沟通得十分好。 记得李兆基年轻时,初到贵境,在中环有家字号老的药材铺,金融界中人有什么头晕身 热,伤风咳嗽,就会跑进去买包中药医治。 铺内的掌柜会不厌其详,和善诚恳地将每一种中药的药名和成效用途,向客人详加解释, 令人不但增加知识,而且增加信心。 到近十年八载,后人继承药店事业,雷厉改革,说是讲求工作效率,开始取消了与客人 的亲切沟通,日子有功,旧顾客没有了亲切感而不一定光顾,新客更无特别关系可言,只要 药到病除,走进哪一家药店去买药都没有两样。于是生意与信用也就大不如前了。 李氏父子齐齐分析,这药材铺的成功故事,根源在于照顾客人的诚意,从而建立客人的 信心,于是人人心目中有个要买好药真货,就是途长路远,拐多少个弯,转多少角也得去光 顾他们。 全盘现代化之后,抽离了诚意,削弱了信心,一旦客人生了个“哪一家药店都差不多” 的念头,等于自行取消了顾客心上的专利权,让同业竞争者有机可乘了。 所以,机构的根本宗旨不可胡乱改革。 创办人的处事作风更不宜鲁莽动摇。 这是继承人最要明白的大方向。 大方向对了,其他的处事细节法则,反而可以一步步的体会吸收。 李兆基常常教导儿子家杰和家诚做事要紧记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是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 放纵自己,轻挑浮躁,早晚会闯祸。 凡事不可忘本,饮水而不思源,后果堪虞。 李家杰信服父亲为富不骄,怀旧致远的性格,因为小时候家里未曾发大达,那时的李兆 基跟现在富甲一方的他,根本没有丝毫改变。家杰认为做儿女的,必须仿效父亲的品德,以 他为模范。 其二是“一曰忍、二曰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凡是忍让,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李兆 基从来教诲两个儿子,在与对手交易时,必要“预留一手”,即是说必须留一些空间,好让 对方“踩”过来。 这种预早留有余地、明让对手占便宜的措施,可以保障几十年的人生过程中不会伤和气。 做生意固然如是,就是平日做人,也别争先恐后。 李家杰和李家诚都谨记父亲的教诲,在父亲平日的言行中,明白他的个性,譬如李兆基 每逢到北京去见政要人物,很多人往往希望能在领导人身边拍照与亲近,只有李兆基老是随 遇而安的不为人先。 其三是财来自有方。 先放利益在第一位,是功利主义,效果不一定好。 先放责任在第一位,以诚意待人,做好本份,利己利人,有因有果。 家杰和家诚都深信父亲是个不折不扣、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长辈商人。他的人生修养、 处事哲学,是值得后辈效尤的。 李家杰在恒基锻炼了一段日子之后,李兆基就放手让他独立主管一些计划或处理一些投 资。 当他发觉家杰在这些问题上处理出色之后,他又会多让他主理更多的个案。 比如投资方向的选择上,李兆基毫不介意任由李家杰去领教美国市场。结果放在德州地 产的一项投资,回报率十分微,反而让李家杰自动检讨得失,以“美国”。“香港”、“中 国”互相比较,便可在生意的回报率及成就上,得出了一个明显的结论。 这结论是父子同心,中国人始终在自己的社会里更便于发挥,更容易获利。 一九九一年,李家诚尚年幼,仍在加拿大念大学,其时,长子李家杰已正式进军内地地 产了。 这些年来,李氏家族留心着中国大陆所推行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已到了稳打稳扎 的地步。 一九九○年江泽民访问深圳时,约见过李兆基,款款而谈,对香港表达充分的关怀与诚 意,这是李兆基亲耳所听的。 同年,朱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