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3 章 改革之洽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三章 改革之始 沙皇悄然返回京都,没有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彼得看过戈登之后,在他宠姬 安娜・蒙斯那里小住几日,随后便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去了。他不愿见到后妃 ,而她对与君王重续恩爱之情尚抱着一线希望。 沙皇返驾的消息次日才在首都传开。领主们来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祝贺他 平安归来。但这里发生了一件使祝贺者震惊的事:沙皇命令递给他剪刀并开始亲自 动手剪掉领主们的胡须。曾指挥忠于政府的军队击溃了射击军的舍英,此时却成了 沙皇注目的第一个牺牲者。罗莫达诺夫斯基那一把“恺撒大公”式的大胡子也未能 幸免,然后沙皇依次剪掉其余领主的胡子。 过了几天,剪胡子手术又重复一次。这一次操剪刀的不是沙皇自己,而是他的 侍从。在舍英家的宴会上,他一会儿跑到一个领主跟前,一会又跑到另一个领主跟 前,剪光他们的胡子,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这种改变俄罗斯外观的做法看来微不足 道,但对彼得未来的统治,却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胡须的崇拜是从东正教开始的。教会认为这种“上帝赐与的饰物”是俄罗斯 人自豪的标志。彼得的同时代人阿德里安大主教把不留胡须的人比作公猫、公狗和 猴子,他宣称剪胡子的作法是大逆不道的。 尽管剪胡子遭到指责,某些大胆的和追求时髦的人仍然冒险在彼得采取强硬措 施之前把胡须剃了。但是宽阔密实而且完整的一部大胡子被认为是威严和端庄的表 征。 罗莫达诺夫斯基公爵在得知领主戈洛文在维也纳身穿德国服并剃了胡须时,愤 怒地喊道:“我不相信,戈洛文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罗莫达诺夫斯基的胡须后来 是沙皇亲自剪掉的。 剃须一举在宫廷实行起来毕竟要容易些。彼得把胡须上的变革视为政府政策的 象征,并宣布剪胡于是全体居民的义务。 农民和市民顽固地反对这一政策。胡须成了因循守旧的象征,并以此作为反对 革新的一种口实。 留须权可以花钱购买,富商留胡须要付很大一笔钱,即每年一百卢布;领主和 官员每年要付六十卢布,而其他居民――三十卢布。农民每次进出城要付一戈比。 有一种专门制造的金属小牌,作为缴纳胡须税的收条。留胡子的人把小牌挂在脖子 上:它的正面画着短鬓和胡须的标记,同时写着“须税付讫”的字样。只有僧侣可 免纳胡须税。 另一个在他看来应刻不容缓付诸实践的措施,涉及到了他的家庭生活。沙皇想 要休掉皇后的决定早在出国之前就已考虑成熟了。他委托留在莫斯科的朋友们解决 这个微妙的问题。劝她进修道院。叶芙多基娅没有听从劝告,这一点可以从沙皇和 他在莫斯科的朋友来往书信中得到证明:“陛下信中命仟悔牧师列夫・基里洛维奇 并臣办理此事,吾等均已尽力而为,任凭其自愿出走,唯娘娘乃生性倔强之女性, 拒不听从劝告。为此再度致函忏悔牧师,请其劝说时采取较为强硬之态度”。彼得 向罗莫达诺夫斯基公爵表了态,命其按斯特列什涅夫的主意行事。 政治审讯机关头子罗莫达诺夫斯基主持处理此项离婚事件,为此他在普列奥勃 拉任斯科耶政厅设立了刑讯室。这都说明彼得无意一味说服对方接受离婚,还要来 点硬的,然而可以断定,哪怕再倒霉皇后也决不改变主意的。 mpanel(1); 沙皇与王后是在 8月28日,即彼得回到莫斯科的第三天会面的。他们之间长达 四个小时的谈话后人一无所知,但是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这次谈话没有使彼得 达到预期的目的。叶芙多基娅仍然不愿听从摆布去落发为尼。如果她同意。那么就 给她隆重送别。可是送别仪式并没有举行。因为三周以后,从克里姆林宫驶出一辆 没有侍从的简朴的轿式马车,朝着通往苏兹达尔女修院方向开去,叶芙多基娅从此 将更名改姓,脱下俗人的衣服,换成修女的长袍。修院还为这位名叫叶莲娜的修女 准备了内修室。 彼得还强化了对射击军的侦讯,这同胡须上的斗争以及和叶芙多基娅离婚案相 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彼得和射击军有一种特殊关系,而且每次新冲突都加深了沙皇和他们之间的猜 疑和故意。但问题并不仅在于射击军缺乏应有的训练和战斗力,而在于它本身组织 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旧时代的痕迹。 在彼得眼里,射击军“不配称为军队,而是一群乌合之众”,这首先因为这批 人不仅再三寻衅滋事,心怀叵测,阻挠他即帝位,而且还有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