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3 章 “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三 “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他们的构想达到极限时, 会丧失继续创作的毅力,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在这个美国 第一个工业实验室里,他大搞发明并创制出自己的产品。他在那里从事电话的研制工作,虽 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 )是第一个发明电话的人,可是爱迪生利 用一个可变性碳阻装置,改进了电话的传声性能,他搞出来的感应线圈使电话线路有可能绵 延几百英里。电话和电报的发明在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是自觉应用电学知识的 产物。有人说“它们的意义可以和蒸汽机的发明相提并论。因为蒸汽机利用自然力代替了人 的体力,是扩展人类肢体功能的一次革命;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 在门罗公园,爱迪生所面临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用机械的方法来复制声音,而这项研究导致 了留声机的发明。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 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第一个工业实验室 1876年,当爱迪生29岁时,他从纽瓦克迁居纽约城外25英里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 从事实验直到1886年。在迁往门罗公园之前,他就打算找个离纽约不远的地方施工。最要 紧的是环境幽静,以免分散科研人员的注意力。爱迪生在酝酿这一研究中心的时候,还考虑 到要为他的工作人员提供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而不是像纽瓦克那样,街道狭窄灰暗。 爱迪生所以要迁离纽瓦克的原因传说虽然很多,但大约是为了想避免那些制造商的苛求 和许多分散他注意力的杂务。 后来在支付工厂的房租时,又发生了不少的麻烦。他本来在每月月底就将房租付清的。 准备迁出时,又曾通知业主在月底交还。可是在他迁出后,接到一份通知书,要他偿付本年 中9个月的租金。爱迪生说:“这真太不公平了,我决定远离这一个地方”。 实验室的地点是由爱迪生的父亲塞缪尔・爱迪生从伊利诺伊的老家出来为儿子选定的。 实验室的建筑是由爱迪生亲自设计的,因为当时找不到类似的式样可以仿造。爱迪生的实验 室坐落在庭院中间。那是一幢长方形的楼房。在楼下,爱迪生有自己的办公室、工作室和一 间书房。楼上是实验室,里面放着汤姆的桌子,工人的车间就在这里。这里有宽广的庭院, 有一大片整齐的草坪,还有风车和马棚,这里是孩子们游戏的场所。 爱迪生在门罗公园创建“门罗研究所”。他为该实验室修复大量的科学设备,价值4万 美元,并扩充了图书馆。这一步,不但在爱迪生一生的事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且在 美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因为这是美国第一个有组织的工业科学研究机构,它“标志着集 体研究的开端”,他说,发明工厂每10天要有一个较小的发明,每6个月,要有一个大的 发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说:“爱迪生的发明工厂是地地道道的工厂,他要 在这个工厂里把发明变成大规模的买卖,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虽然这个工厂办在一个与世隔 绝的村庄里,但它的目的不是要成为一个研究所或者科学思考的退隐地。正如火炉工厂把能 够制造火炉的各种部件的工人调集到一起一样,爱迪生是要把能够制造一项发明物的不同部 件的人调集到一起”。原在纽瓦克的查尔斯巴切勒、约翰克鲁西、约翰沃特以及其他一些出 类拔萃的人物均被带到这里。不久,他又雇用了后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弗兰西斯厄 普顿和玻璃吹制工路德维格贝姆等一些被他称之为“朋友兼同事”的能工巧匠。爱迪生认 为,“发明的最佳方法是充分网罗足智多谋的天才,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顽强地去追求他 们的目标”。这个研究所,后来成了美国许多大型工业研究机构的前驱,对美国重视实用科 学研究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科学家梅森(StevenMeisen )在《自然科学史》这 本书里,曾经引用美国亨利福特的话说,“爱迪生明确地结束了理论科学家同实用科学家的 区别,使我们今天一想到科学上的发现时,总联带想起这些发现可能在现在或将来应用于人 类的需要。他以严密的科学知识代替工业上光凭老经验的方法,另一方面他又把科学研究引 入有用的渠道”。 mpanel(1); 在内战后的美国,有成就的发明家很少是孤独的空想家。有人对20世纪欧洲和美国的 70例主要发明史的研究作过研究,结果表明,其中有些发明确实是单干发明家搞出来的, 他们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努力改进自己的设计。但是,现代美国最有实力、最精 明的公民,最大的、最有地位的企业,往往是这种有组织的追求的中坚力量。 美国发明家从事的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专业。就爱迪生本人来说,发明是他的兴趣爱好。 他有时表示不满说,每一个来门罗公园找工作的年轻人想要知道的只是报酬多少和工时多 长。而他总是对他们说,“嗯,我们不给报酬,我们日夜工作,”但许多年轻人和他具有同 样的爱好,并且和他在一起工作。他的热情,他的能力,以及他那兴高采烈的精神,使得这 个组织的成员无时无刻不处在最佳进取状态。 门罗公园与多数大企业研究组织的区别之一,就是他们有高昂的工作情绪。当然,规模 也是个重要因素。爱迪生从不雇用很多人,这和具有千人的大型组织相比,他这里的人员很 少。所以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和睦。 另外还有一种过去与现在的区别。工业发明需要各行各业互相配合,因此不像爱迪生时 代那样只由一个人主导,一个人提供发明思想,一个人进行设计。今天,每提出一个初步设 想,一般都是一组人,而不是一个人。尽管当时爱迪生分配给雇员们的某些工作,也需要几 种技术的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他本人仍然是主要的动力,唯一的裁决者和评判者,集众 人一个月的劳动于他一人的决定之下。他的思想,就是整个企业的指导思想,他的方法也是 整个企业的工作方法。 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一样,从不因为失败而气馁。为了获得某种发明,他进行了上千次的 试验,一种办法不行再换一种,直到将问题彻底解决,这就是门罗公园的精神。爱迪生的发 明是一种个人直觉与严格科学原理的奇妙结合。在考虑某项设计时,他总是从个人兴趣出 发,如果感到这方面的研究乏味了,他就转向另一个方面。这样,他总是同时考虑着七、八 种设计。当某项工作看不出有进展的希望时,他就把它搁置一边,开始做另一项工作。到了 一定的时候,他又放下这件工作,回到原来的工作上去,直到把它完成。 爱迪生在研究中讲究工作方法。比如说,在处理化学问题时,爱迪生使用的是植物栽培 学家路德伯班克的方法,即首先把某种作物种上一英亩,然后从中选优,进行繁殖。又如, 他在处理机械性质的问题时,靠的是严格的逻辑思维。他的招聘、解职以及经营办法都不同 寻常。当后来成为著名的金刚砂发明者的爱德华特艾奇逊前来求职时,他被带到试验室。爱 迪生问道:“你来干什么?”艾奇逊回答:“找工作。”爱迪生接着说:“到机加车间去找 克鲁西。”说完又回去干他的工作了。 爱迪生的生活、工作方式没有规律。工作需要时,就在中午干活,也可以在半夜干,他 既不在乎今天是星期几,也不在乎现在是几点钟。如果感到累了,他会在白天大睡起来,他 的多数发明工作都是在半夜进行的。有时,他会连续几天不看来信来电;有时,他也会坚持 每天早晨上班。 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是爱迪生处理日常事务的特点。在他的头脑中不断产生一些 新的设想。不论是与朋友共同进餐,或是交谈之时,只要他有了新的设想,他就会掏出笔记 本,立刻记下自己的想法。一本笔记能连用几个星期的时候很少,许多笔记都是几天就完, 爱迪生一生共做了3400本笔记。 自发明工厂建立后,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新的产品一个接着一个被造了出来。其范 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以前的纽瓦克沃德街工厂。1876年,在费城举行了百年纪念展览会。 展览会上展出了过去百年美国所发明出来的各种成果,其中也包括发明家爱迪生的发明品。 不过,观看展览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爱迪生就在不久后设在门罗公园的研究所里发明了电 话、电灯、留声机、电影等等对人们生活有着很大改变的东西。在研究中,另外一些人也作 出了贡献,他们在爱迪生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因此,他的成功或多或少的 是建筑在了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各种知识之上。 爱迪生在门罗公园实验室里完成的第一件发明是一种电笔。这种发明也许早已被人遗忘 了。爱迪生计划获得这项发明专利后,大量的加以制造。5月初,他写信给在华盛顿的一个 老友罗爱斯(Fred w .Royce )。爱迪生对他说:“我希望你有空去专利局查问一下,我那 电笔的专利究竟进行得怎样了”。 罗爱斯回复之后,爱迪生又给他写了第二封信。这时那个曾经恶意地驳斥爱迪生发现的 竞争者索叶为了和他竞争,对他发明的电笔加以种种的侮蔑。对此,爱迪生立刻予以答复。 他在给罗爱斯的信上说道:“至于说到索叶那个卑劣的自命不凡者,我从没有信任过他的一 句话的。他的肚中只是一包压缩的乌烟瘴气而已。我听说,他在桌上放了两架真笔誊写机, 在桌下用轴杆和齿轮连接起来,就算同步的了”。他又在信末写道:“如果他要在纽约华盛 顿两地之间作这试验,那他就得用一根280公里长的转轴来连接了。他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 爱迪生自认当时非常渴望获得专利,因为他急需资金搞发明。专利局把他的请求延迟了 好久,这使他深感不安。 “你能不能确定在它安稳地经过了印刷机,文具,以至打洞机的种种手续以后,又还得 通过什么必要的形式呢?难道他们已经从亚述古国的石碑中掘出了巴比伦防治洪水的典籍来 吗?” 他又等候了一个月,终于忍耐不住了,他说道:“天哪!如果那电笔必须经过所有那些 手续的话,那么我在今年夏季全部了结的希望是不能实现的了。它有没有在维尔布那里通过 呢?希望你能去询问他们一下,并且告诉他们我是一个穷苦的孤儿……”。 在那时爱迪生常自称为“穷苦的孤儿”。他在那信的末尾戏谑地写道:“地球,西半 球,美国,新泽西州,密德尔塞克斯郡,宾夕法尼亚铁路南4公里高丘上,门罗公园内”。 他邀请罗爱斯在离华盛顿到纽约去的时候,顺便往门罗公园来。他说:“这里是纽约区风景 最美的地方。我在这里新建了一个实验室,现在四周已长满青苔了”。 罗爱斯后来是否接受了爱迪生的邀请,我们无法查考,但是爱迪生得到电笔的专利已是 三个月以后的事。 1877年,爱迪生获得了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这种笔是油印机和 复印机的前身。 复印程序很简单。首先用一支尖铁笔在一张特制的粗蜡纸上书写,纸下垫着刻有密纹的 钢板。铁笔经过的地方,纸上便留下无数小孔;然后再将这张蜡纸铺在普通纸上,用滚筒蘸 着油墨从蜡纸上压过,油墨透过小孔,留在下面的纸上。不久,爱迪生又设计出一种气动铁 笔代替了这种简单的铁笔。气动装置可使笔尖作上、下运动,这样便在纸上留下一连串的微 孔。最后,他设计出一种电笔,这也是他的成型产品。电笔笔管很细,内装一个钢尖,钢尖 的上方是一台微型电机,电机的凸轮带动笔尖作每分钟数百次的上下运动。驱动电机的是本 生电池组,即两个大玻璃瓶,内装一个活塞。使用电笔时,活塞就把极板送入电解液,不用 时,极板就被活塞拉出,这样就能节省电能。为使这种电笔适于“办公用”,电池组上还装 了一只夹子,笔闲置时就夹在上面,十分方便。 这在当时是一项惊人的成就。用此种方式刻出的蜡纸,可以复印3000份。所以,不出 几年的时间,不仅华盛顿的政府机构使用了这种装置,而且还远销俄国、中国等地。 电话设计上的贡献 爱迪生的活动现在集中于电话研究上。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个人之间的交往,机关企业之间 的联系迫切需要那种简便又准确迅速的通讯工具。电报虽解决了远距离通讯问题,但是,使 用起来确有不方便之处。因为人们使用电报这种方式,必须把文字翻译成符号才能发送出 去,接受之后还要转译回去,特别是由于当时技术上的种种原因,传输电文速度迟缓,给电 报通讯带来不少困难。早在研究有线电报的同时就有人在想,能否将人的声音直接转换成电 讯号来传递消息?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应用,为发明这种新的通讯工具创造了条件。 人们开始探求电话的发明,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早在1664年胡克就做了在拉紧的线 上传送声音的实验。 在爱迪生出生的10年前,美国人柏基发现,只要在铁棒上绑铁线,使电流快速地作通 通、切切的动作,这时铁棒就会磁化或失去磁力而发出声音来。但他没有想到利用这项发现 来发明电话。 德国物理学家赖斯(j .P.Reis ,1834―1874)最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用木头仿造 人耳制造了一个发话器,上面蒙一张用猪肠做的薄膜,薄膜上附有一块金属小片,薄膜随声 音振动时金属片就不断地和另一个触片接触,从而使电路随声音节奏而开闭。受话器是一个 绕有绝缘线的勾针,勾针安放在两个小支架上,支架放在一个共鸣箱里,当断续的电流通过 线圈时就会发出声音来。试验成功后,这种装置也就被称为电话机。赖斯电话机于1861年 在法兰克福展出表演,3年后又在吉森召开的自然研究家大会上使用过一次。由于声音很 轻,电流间断又会引起失真和干扰现象,大多数人都把这一发明当作奇物珍品,没有得到推 广应用。 爱迪生检查赖斯教授的机械之后,获得一项结论:“这机械的缺点是断续电流,如果利 用电流的强度使磁力变化,让铁板振动,一定可以传送人的声音。” 当他正为这点费尽心机的时候,另外有两位科学家也有同样的想法,并且从事电话的发 明研究。那就是有名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1922)和伊利夏格雷(El ishaGray ), 虽然只是偶然,但是却已经有3个人从事于这项研究竞争了。 随着研究的进展,爱迪生先在1876年1月14日向专利许可局申请“许可权保护”。这 是说,近日就要提出申请许可,请保留不要接受相似的申请。 当贝尔在做试验时,爱迪生到了西方联合公司,希望允许他用他的线做试验。他知道格 雷已经获得一项关于“谐波式电报机”专利,这项发明能够通过电线发送音乐的声音。格雷 将这项发明权卖给了西方联合公司。 爱迪生也在做一种通过电线发送人的声音的发明试验。虽然他的发明不完全,但他要求 获得发明电话专利权。 贝尔是继承赖斯事业的最重要的一个人。他对语言学有研究。在1873―1877年担任波 士顿大学生理学教授期间,进行了利用电流传送声音的试验。他在试验时,把音叉放在带铁 芯的线圈前面,音叉振动时,会在线圈中产生强度随声音而变化的持续电流,如把这个电流 输至电线另一端的同样的线圈内,就会使该线圈前面的音叉发出和前一个音叉一样的声音。 贝尔认为,每一个金属振动部件都应当能产生电流。他把一个易于振动的薄膜同一个簧片连 在一起。簧片紧贴在励磁线圈前。受话器的构造和送话器差不多。贝尔把它们连接起来。在 电路中又加上一个电池,但试验没有成功。他用四周张紧的薄铁皮框代替了金属簧片,线圈 中的铁芯改用磁棒才取得成功。 贝尔在1876年2月14日完成发明,正式向美国政府申请发明电话机的专利许可证。在 同一天只慢两个小时的格雷也完成发明,正式申请专利许可证。 起初人们认为贝尔的电话很有趣,但不是很有用。贝尔所发明的电话是受话器和发话器 都使用电磁石和振动板构成的。振动板就放置在电磁石的前面,因此当声音的振动透过电流 而传给电磁石时,振动板就会随之而振动。而这种受话器的原理,至今仍被沿用。不过贝尔 所发明的电话音量非常微弱,所以只能用于短距离的通话。因此,当时有人批评说:“电话 这东西仍然不够实用”。在费城的博览会中,这种电话被一些人认为:“像是一种玩具”。 但是,贝尔为了让公众广泛地采用,他开了好几次演讲会,重复各种有关电话的说明。 虽然每一次的演讲会都挤满了人,但是大部分的听众都是为了好奇或是凑热闹而参加的,因 此演讲会结束后,在归途中,就有人说:“电话根本没有用”。 虽然如此,他的努力终于还是获得了成果,贝尔所发明的电话终于开始被人们使用了。 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送到美国波士顿的《世界报》,它标志着电话已 为公众采用。同年,贝尔还成立了贝尔电话公司。 西方联合公司的威廉奥顿董事长一听到贝尔公司成立的消息,心里感到不安,认为出现 了一位劲敌,他想:“电话应该能够改良,而经过再改良后的电话一定比以前更完美”。他 开始担心自己的电信事业将会受到贝尔公司的影响而渐渐衰退。因此,他到门罗公园的爱迪 生研究所向爱迪生问了一些问题:“爱迪生先生,我认为电话是一项具有发展性的事业,你 认为如何?” “奥顿先生,你的想法完全正确,电话是以传导电线的电流为关键,但是就目前电话的 情况来看,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 于是,奥顿说:“爱迪生先生,你知道我的公司是属于电信事业方面的公司,一旦电话 发达了起来,我的电信公司立刻就会面临倒闭的危机。“贝尔最近成立了一家电话公司,他 必然地会将电话加以研究改良,而发展成为电话事业。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我认为, 应该由我自己的公司来从事电话改良的工作。“爱迪生先生,能够对电话加以研究改良的 人,除了你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人能够担当此重任,因此,无论如何请你务必要帮这个 忙!” 奥顿董事长非常着急地对爱迪生说了一大段话,说完后,他就默默地等着爱迪生的回答。 爱迪生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假如电话能够改良得更实用,且更普遍,那可真是一件 好事情。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事实上我也有同感。“你害怕贝尔公司 快速发展,因而请我改良电话,我答应你改良电话,但是有一点必须先声明,那就是我改良 电话的用意和贝尔先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制造一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深感需要的实用物品,这是我多年来的愿望,所以我要照 着我的愿望去改良电话。我很高兴为电话的改良而尽力”。 于是,爱迪生在门罗公园的研究所所从事的一项大研究工作的成果就是发明了电话送话 器。 当时,爱迪生没有经验,也没有书本可以参考,只能凭想象。他认为,使说话器和收话 器分开是首要的工作。于是他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他以为这种电话在运用上必须简易,声音更应该清晰。可是,用什么材料最合适?他开 始用水滴,后来又用海绵,湿纸,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