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五十五章   " 那怎样将心理学上我们所称的- 移情- 的爱和另一种爱区别开来呢?" 格林 逊就像没有听到前面的话似的问道。   " 你们这些心理医生真是无可救药," 卡波特用他那听不出性别的声音答道, " 你就不明白爱并不能证明任何东西,它不认为任何东西有理,不认为任何人有错, 它只是一个用词罢了。你现在是在自我辩解:说我爱她吗?那又怎么样?你的爱是 一种有杀伤力的爱。就是这样!"   当这位心理学家离开贝莱尔的房子时,卡波特的声音萦绕在他耳边:   " 她就是这样死的。这就像我现在在演的那部电影那样:《用死来谋杀》。是 死亡害死了她,而不是其他人。既不是她自己,也不是别人。"   玛丽莲去世前不久,杜鲁门・卡波特到她在布伦特伍德的住处拜访过她。   " 你瘦了吗?"   " 瘦了几公斤。六公斤或者八公斤,我记不清了。"   " 再这样下去,别人要看到你的灵魂从你少得可怜的肉体里面跑出来了。"   " 别开我的玩笑了。这句话是谁说的?"   " 是我说的。引用别人的话还不如引用自己的话。你的灵魂呢?"   " 它在漫游呢。我的救命恩人到天上去了,待在弗洛伊德的右边。他在欧洲讲 学呢。"   " 你的心理分析会毁了你的。还是停止吧!"   卡波特不喜欢心理分析,也讨厌好莱坞。至于好莱坞的心理分析,卡波特认为 连一件" 赶时髦" 的事都称不上:这是一种病。他对那些劝他躺在长沙发上做心理 分析的人这么说:" 在加利福尼亚,每个人都去做心理分析,或者每个人都是心理 医生,或者每个人都是去做心理分析的心理医生。" 结果是,他做了两个分析,一 个和女医生做,另一个和男医生做。   卡波特说得不对。格林逊在回圣莫尼卡的路上想。在好莱坞,并不是所有的东 西都被心理分析化了,包括电影,而是所有的东西都被电影化了,包括心理分析。   人们活着,说着话,来来去去,互相擦肩而过或是互相不愿触碰,一切都像是 在拍电影一样,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的角色。治疗玛丽莲的整个过程就像在电影厂 里做苦活的人草草了事写出来的剧本一样。格林逊刚读完一本据称是他的女病人的 自传:《我的故事》,这是本五年以前以她的名义出版的书,其实是二十年前本・ 赫克特根据玛丽莲的谈话写的。整个玛丽莲的心理分析史也许只是她对我们没让她 出演赛西莉的角色的体会改编的,格林逊想道。这是个受着女性恋母情结之苦的歇 斯底里狂的角色。她的治疗过程就是60年代好莱坞推出的戏剧,包括《找到伤口》、 《发掘记忆》和《对一位好心的大胡子医生的爱》。那么她的死本身是从哪部戏剧 中取材的呢?当格林逊从《我的故事》里读到这样一句话:" 我属于那种哪一天手 里拿了一瓶安眠药,死在一间很简陋的房间里的女孩。" 他觉得1962年8 月4 日的 夜里,玛丽莲很好地演出了这样一个角色。而且,她没有把她的自述定名为《我的 一生》或《一个女演员的回忆》,而是《我的故事》,就好像她知道在她的名声处 于巅峰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身体去填补她在情节剧中的空白似的。就像那天在 《濒于崩溃》的摄影棚里,他看到当她没说几个字后就不知道是什么对白时,丘克 在场外提示她一样。   但是他自己呢?他做过一些别的什么事吗?他暗示过她台词。他很职业化地、 充满自信地出演了一个好心肠的、但却一点儿也不中立的心理医生的角色。在好莱 坞的想象中,玛丽莲之死成了一部黑色电影:《金梦小姐之死》,一部由玛丽莲・ 梦露和罗米・格林逊出演的电影。影片梗概如下:好莱坞,1960年1 月至1962年8 月,一位影星之死。梦露饰演玛丽莲的角色。一个黑黑的、诱人而又生硬的人物暗 示她台词,并让她听写出故事的结局。罗密欧,她爱得发疯的人,由她的心理医生 拉尔夫・格林逊扮演。移情之爱?发疯的移情?她爱,但不知道爱谁;她死了,但 是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人指控他杀了她,但他不知道,其实是他对她过度的 爱害死了她。   --------   流行小说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