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10 章 洛杉矶奥运会风波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10章 洛杉矶奥运会风波 ・民办奥运会 ・苏联:我们不参加 ・游说里根 ・两个历史第一 《奥林匹克宪章》第5章规定:“只有一个经本国国家奥委会批准具有申办资格 的城市才能够申请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的政府和国家奥委会必须保证奥 林匹克运动会的组织使国际奥委会满意并符合其要求的条件。” “申办城市应提出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认为满意的财务保证,这种保证可以 由城市本身,地方的、地区的或全国的公共集体,国家或其它第三方提供。在确定 该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的国际奥委会全会召开前至少6个月,国际奥委会应了 解上述保证的性质、形式和确切内容。”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该章的规定,奥运会应该由一个城市主办,而不是由一 个国家或个人承办。但是涉及到具体情况时,形式就不一样了。有的实际上是由国 家一手包揽,象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即是如此。大部分奥运会则是由国家和主办城 市共同举办。当然也有的城市是独立承办的。 洛杉矶奥运会最初决定由城市承办,后来转为个人承办,并且开创了奥运会承 办商业化的先例。 这个过程的出现在当时的形势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洛杉矶奥运会犹如一个在 战乱中出生的婴儿,他没有得到应有的抚养和照顾,靠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下 来,而且生活逼迫他寻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 70年代中期洛杉矶申办奥运会时,正好赶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几个低潮阶段 之一。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意外事件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组织失利在人们 心头留下了难以拂去的阴影,令后来者望而却步,甚至闻风丧胆。 1972年的9月在奥运史上被称为“黑九月”。这年的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 慕尼黑召开,比赛顺利进行。不料9月5日凌晨,一批“黑九月”组织的巴勒斯坦人 突袭了奥运村香港代表团和以色列代表团驻地,打死以色列一名运动员和一名教练 员,并劫持了9名以色列运动员作为人质。要求释放被以色列当局关押的256名巴勒 斯坦人。在包括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内的高级政府官员同“黑九月”分子谈判无效的 情况下,西德当局决定将计就计,为“黑九月”分子提供一架直升飞机和一架飞往 开罗的飞机,然后趁“黑九月”分子与人质从直升飞机走向大客机的时候由西德特 别警察部队将“黑九月”分子射杀。 结果由于西德警方对“黑九月”分子人数估计不足,而且未能将“黑九月”分 子一举击毙,于是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枪战,9名以色列人质全部遇难,8名“黑九月” 分子4死4伤,1名德国警察和1名直升飞机驾驶员丧命。在这次流血事件中,共有17 人死亡。奥运会被迫停赛一天。 4年后的蒙特利尔奥运会由于策划失误,摊子过大,欠下了巨额债款。在申办1 976年的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时,蒙特利尔市长吉恩・德拉保申明说,“奥运会主办者 不应该象是一个花费天文数额金钱的企业。我们保证在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本着 奥林匹克精神将奥运会办得朴素而又庄严。”德拉保市长最初估算蒙特利尔奥运会 只需要1.2亿美元,这样就不会让加拿大纳税人负担一分钱。可他大错特错了,比 赛结束后经过专家核算,本届奥运会总花费达到12.7亿美元,是原估计预算的10倍 多。严重超支给蒙特利尔纳税人带来了近十年的恶梦,直到1985年蒙特利尔市才偿 清这笔高额债务。 最重要的是,这些不幸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事件本身所造成 的破坏,使后人把奥运会看成了一件如临大敌的事情。 时事艰难方显出英雄本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挺身而出。它是第23届 奥运会的唯一申办者。国际奥委会在感叹奥运会时运不佳的同时,又对山姆大叔的 魄力和胆识深表钦佩。否则,无人申办奥运会的窘况会令国际奥委会尴尬无比。 1978年10月,洛杉矶正式获得了第23届奥运会主办权。 mpanel(1); 不料,当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微笑的嘴还未合拢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就传来了, 洛杉矶市民坚决反对市政府拨款筹办奥运会。在当时人们的印象里,奥运会已经成 了桩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蒙特利尔奥运会使该市市民当了多年债民,洛杉矶市民可 不愿背负这样的负担。 如果奥运会亏损,包袱就要转嫁到市民身上。那样,税收将增加,失业率可能 上升,犯罪率也会相应提高。主办奥运会的一系列恶果让洛杉矶人感到不寒而栗。 1978年11月,洛杉矶获得主办权后仅一个月,市议会就通过了一项不准动用公 共基金筹办奥运会的市宪章修正案。洛杉矶只好把求援之手伸向美国政府。也许是 对奥运会不屑一顾,也许是已经意识到在美国举行奥运会将会遭到苏联报复性的抵 制,美国政府对洛杉矶奥运组委会冷若冰霜,明确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洛杉矶市已经走投无路,只好向国际奥委会申请,要求允 许以民间方式由私人主办奥运会。 这个请求太意外了。国际奥委会还从来没有想过由私人主办奥运会。万一这个 人感到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怎么办?万一他筹办过程中提出经费不足怎么办?偌大 的奥运会交由私人主办,国际奥委会的面子置于何处?更何况《奥林匹克宪章》已 明确规定只能由城市主办奥运会。 如果这个时候国际奥委会还有一条路可走,如果还有一个城市申办,国际奥委 会就有了回旋的余地。然而,回旋的余地一点儿都没有。《奥林匹克宪章》的这条 规定第一次失效了。 于是,一位来自南加利福利亚洲的旅游业巨子彼得・尤伯罗斯接过了这个摊子, 并出任奥运会组委会主席。 第23届奥运会有了主办者,但抵制问题又在预料之中地呈现出来。 在国际奥委会讨论第23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时。国际奥委会的苏联籍委员就表现 出不快。尽管《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际奥委会成员不是该国在国际奥委会的代表, 而是国际奥委会在该国的代表,但是本国的政治意识不可能不影响到国际奥委会成 员的思想意识。 苏联藉国际奥委会委员对于选择洛杉矶作为奥运会主办城市从最初只是表示不 满,继而转到公开反对。国际奥委会决定由洛杉矶主办奥运会时,苏联藉委员公开 表示要抵制洛杉矶奥运会。 苏联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的行动又让维克多・路易斯再度露脸。 维克多・路易斯是苏联塔斯社的一名老牌记者,许多重大消息都出自他手。他 持外交护照周游列国,而且来去极为方便。他会见过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因此被人 们视为苏联政府的特使。但同时,人们对于他的特殊地位提出置疑,认为他是克格 勃的一名重要成员。 苏联籍委员公开宣称要抵制洛杉矶奥运会时,维克多・路易斯发表文章说,苏 联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已经有一伙恐怖分子准备在奥 运会期间袭击苏联运动员。另外还有一些人准备在奥运会期间策反苏联运动员。 维克多・路易斯并不讳言一些苏联高级领导人主张对洛杉机奥运会实行抵制, 以回报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一箭之仇。而且苏联奥委会领导人也同意苏联国家 领导人要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的意见。 出于策略考虑,维克多・路易斯宣称苏联领导人一直主张选择某个特定地点, 如雅典或奥林匹亚,作为奥运会的永久会址。 不久,以康斯坦丁・契尔年柯为首的苏共中央做出了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的决定。 在苏联政府正式宣布这个决定的前几天,萨马兰奇通过国际奥委会在苏联奥委 会安插的内线获悉了这一消息。 尽管萨马兰奇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已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当他面对这一现实时, 仍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阵彷徨。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数十个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 会时,他还是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当时他主要考虑的是自己能否当选国际奥委会主 席的问题,不必为奥运会本身而过分操心。现在,他已经是国际奥委会主席了,如 果他就任后的第一届奥运会仍然摆脱不了遭抵制的厄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维迪堡的办公室里,萨马兰奇经过仔细的斟酌,决定尽早开展工作,最好赶 在苏联政府宣布不参加洛杉机奥运会之前说服有关各方,以免苏联碍于面子死不改 口。 先从哪一步开始呢?直接同苏联领导人谈,显然不会有任何结果。苏联人不会 仅仅因为碍于他的面子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再说会谈总不能空手去,总得给苏联人 带点儿什么。可带什么呢?对,最好是美国人的什么诺言或者一些让步,也只能如 此了。 刻不容缓,萨马兰奇让秘书立即订第二天去华盛顿的头等舱机票。好在航空公 司售票处的小姐对萨马兰奇的这种临时决定的举动已经习以为常,马上准备好了机 票。 抵达华盛顿后,萨马兰奇立即求见里根。白宫办公室同意予以安排。不久,白 宫办公室通知萨马兰奇,他同里根的会见定在5月8日,星期二。 在等待的时间里,萨马兰奇仔细考虑了将同里根讨论的内容,其中包括对苏联 提出的要求做些让步,特别是对苏联奥委会主席叶尔米奇金给予签证。美国中央情 报局曾指责叶尔米奇金是克格勃的高级官员,因此美国方面拒绝给他办理入境签证。 还有其它一些具体问题。萨马兰奇相信,只要苏联的这些要求美国方面能够满足, 苏联就没有理由拒绝参加奥运会了。 5月8日,星期二。萨马兰奇如约来到白宫,但却碰了钉子。白宫办公室的一位 秘书小姐通知萨马兰奇,里根总统当天不能会见他,理由是“天气不好”。 萨马兰奇莫名其妙地回到了饭店。 进入房间以后,萨马兰奇随手打开电视,打开一瓶矿泉水慢慢喝着。蓦地,电 视中的一条新闻使他把本想放到茶几上的水杯停在了空中。 “苏联领导人今天宣布,由于美国政府不能保证苏联运动员的人身安全,苏联 将不派运动员参加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 萨马兰奇怔住了,苏联人为什么这样匆忙地宣布要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呢?下面 的另外一条消息似乎无意中解开了萨马兰奇心中的谜团。 这一天是5月8日。1945年的今天,苏联与同盟国其它国家一起打败了纳粹德国, 德国无条件投降。这是苏联值得骄傲的日子,是苏联向全世界显示其力量的日子。 它选择在今天宣布这个决定,无疑是在向美国发出挑战。 显然,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超出了萨马兰奇想象的程度。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 里根不愿意会见他。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使里根会见了他,也不会同意对苏联 人提出的要求做出让步。作为美国总统,他不会做出任何可能被理解为屈服于苏联 压力的姿态。同时,他也知道,美国的总统虽然在世界上可说是威震四方,但对于 国内的许多行政事务,还不是他说了就能算数的。 但是萨马兰奇并没有就此却步,他还要继续努力。他立即拨通了尤伯罗斯的电 话。尤伯罗斯在空中他的私人直升飞机上同萨马兰奇交谈。他告诉萨马兰奇,当天 他是无论如何抽不出哪怕是1分钟时间来同萨马兰奇讨论问题,最好次日上午他到旅 馆来同萨马兰奇面谈。 翌日,尤伯罗斯如约来到饭店,同萨马兰奇交换了意见。尤伯罗斯同意萨马兰 奇的看法,即首先由美国政府做出些让步,再去争取苏联方面改变态度。 尤伯罗斯同萨马兰奇来到白宫,再次求见里根。他们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得 到了里根同意会见他们的答复,但时间限定在一刻钟内。 里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西服,脸上带着明显的倦容,嘴角两侧的几道坚纹显得 更加突出。他静静地听萨马兰奇阐述自己的想法,过了一会儿,忍不住打断了他的 话:“我认真聆听了您的意见,萨马兰奇先生。但是这些愿望的实现不能建立在一 厢情愿的基础上。即使我们做出了让步,苏联领导人还会找出其它新的借口。我能 对您说的就是,如果苏联运动员能够参加洛杉机奥运会,我们将保证他们的人身安 全,而且我们将在比赛中完全遵守《奥林匹克宪章》的各项规定,除此之外,恕我 爱莫能助。” 里根说着站起身来,伸出右臂同萨马兰奇握了握手,又同尤伯罗斯握手,然后 转身离去。 里根的疑虑不无道理。萨马兰奇对此也不怀疑。苏联人常常出尔反尔,使萨马 兰奇也陷入尴尬境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召开之前,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 日涅夫曾宣布苏联以后绝不会像美国一样对奥运会采取抵制态度,因为奥运会就像 和平一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而且,在洛杉矶取得奥运会主办权之后,1982 年,萨马兰奇曾秘密前往苏联,劝说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安德罗波夫不计前嫌。安 德罗波夫被说服了,同意派运动员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谁知安德罗波夫突然去世后, 继任者契尔年柯对4年前的耻辱仍然耿耿于怀,节外生枝地通过维克多・路易斯之笔 说什么美国政府在加利福尼亚州豢养了一批苏联和其它一些国家的流亡分子,企图 在奥运会期间策动苏联运动员叛逃,并准备组织反对苏联运动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的游行。 其实苏联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不仅仅是对卡特政府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的报复,也是对所有与苏联为敌的国家的一次警告。就在苏联5月8日宣布抵制洛杉 矶奥运会前不久,里根刚刚访问过中国,罗马教皇也曾访问韩国。两位世界巨头都 在访问中发表了猛烈抨击苏联的讲话。 尽管苏联领导人的这一决定有如此复杂的政治背景,萨马兰奇仍然不准备放弃 最后的努力。同里根的会谈毫无成果,萨马兰奇又飞赴苏联。 在莫斯科,萨马兰奇同契尔年柯进行了长谈。也许他以为有时候个人的感情可 以起到更大的说服作用,萨马兰奇提到筹办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自己作为国际 奥委会副主席对苏联的友好态度。而且,在自己担任西班牙首任驻苏大使3年多的时 间里,已经同苏联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希望苏联能够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 利益出发,停止这种无休止的互相抵制的行为。 然而契尔年柯并未为之所动,他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利益应当考虑,但是作 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考虑更多的,应当是苏联的利益。苏联感谢萨马兰奇为19 80年莫斯科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但是那次奥运会最终还是受到了抵制。苏联绝不 会在任何反对苏联的逆流面前做出任何让步。 萨马兰奇无可奈何地回到洛桑。此路不通,另辟它径。苏联肯定不会参加这届 奥运会了,现在的问题是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参加奥运会,减少抵制国家的数量。 国际奥委会开始积极活动、游说。为了能够使非洲42个国家全部参加奥运会, 增加参赛国的数量,国际奥委会决定出资,承担每个非洲国家6名运动员的全部费用, 并且给每个国家6000美元的置装费。 奥运会参赛国的数字可能不少,但是就如同美国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莫斯科 奥运会的竞赛水平大大降低一样,没有苏联、东德等国家的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 水平自然会大大降低。 例如谢尔盖・布勃卡,这位号称“撑杆跳沙皇”的苏联运动员,他已经连续30 次刷新了大部分由他自己保持的室内、室外纪录。他违心把世界纪录1厘米1厘米地 提高,除了能大把地赚钱外,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瞩目。试想,没有这样一位运动 员的参加,奥运会的撑杆跳比赛将会怎样地黯然失色。 没有苏联队的参加,篮球比赛也不会那么精彩了。美国队现在有了自己的巨人 中锋帕特里克・尤因,他身高2米23,正准备在赛场上与苏联队的巨人阿尔维达・萨 博尼斯一决雌雄。也许这种场面人们不会看到了。 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参加奥运会所造成的空缺是任何人也无法弥补的。他们 的运动员在田径和游泳方面的优秀成绩大大超过了苏联。特别是女子运动员,如果 她们不参加奥运会,将会大大提高美国运动员的获奖数目,但这个数目无疑是掺了 水分的。如此取得了奖牌,美国运动员的心情可想而知:又喜又愧。 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的行动也将使这届奥运会的经济收 益大大受损。例如,苏联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后,美国广播公司立刻把电视转 播费又压低了6千万美元。仅这一项,就使尤伯罗斯损失了至少4千万美元。 本来往返于洛杉矶的机票以及所有旅馆都已预定一空,但是由于苏联领导人的 新决定,尤伯罗斯只好取消了原为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预定的18500个房间的大部分 客房。此外,观光旅游、餐饮等各方面也将损失几亿美元。 门票的收入同样锐减。没有苏联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很难调动观众的热情。于是 尤伯罗斯别出心裁印制了一种贵宾票,每张贵宾票2万5千美元,可供两个人观看奥 运会的所有比赛。尤伯罗斯还特意从8百万张门票中留出了2百万张,专供外国观众 使用,自然这部分票的票价要比其余6百万张门票的价格高一些。 虽然苏联等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但是奥运会的某些开 支并没有因此减少。例如,洛杉矶奥运会仍然要雇用50000名服务人员、16000万名 保安人员、5500名艺术家、4000名司机等。此外还要雇用2400辆轿车供运动员、体 育官员和记者使用。 事后尤伯罗斯也后悔,如果早知道苏联等国家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他也会像 莫斯科奥运会那样,把开幕式的规模搞得小一些,这就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 但是,尤伯罗斯就是尤伯罗斯。如果没有金钢钻,他当初就不会揽这个瓷器活。 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他也不会接这个摊子。 虽然有的开支不能减少,但有不少项目都可以采取变通办法,这就会节省一大 笔开支。首先,洛杉矶1932年曾举行过奥运会。现代奥运史中,有4个城市举办过两 次奥运会,即巴黎、伦敦、柏林和洛杉矶。虽然如今奥运会的规模与当初已不可同 日而语,但以前奥运会的一些设施仍然可以使用,例如奥运村。 奥运村也可以说是洛杉矶的一个创举。当第10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时,组委 会为了便于管理,专门为男运动员建立了奥林匹克村。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女选手 们仍然分散住在市内各家饭店里。 此后,国际奥委会做出了规定,要求奥运会组委会为男女运动员各修建一个奥 运村。并且把这条要求写进了《奥林匹克宪章》。 昔日的创意今天又有了新的用途。尤伯罗斯没有新建奥运村,不足部分用大学 校舍解决,这就为他节省了一大批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尽管如此,他仍 然忙得不可开交。他几乎每天都乘他的私人直升飞机从这个区飞到那个区,从这个 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而且到了一个地方后,说上几句话,交待一些事情,不过两、 三分钟又匆匆离去。 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尤伯罗斯把商业机制也引进了奥运会。 如果说,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创举是建立奥运村的话,那么,1984年洛杉矶奥运 会的创举就是奥运会的公开商业化。 尽管奥运会的商业化并不是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但此次商业化的公开化却 使奥运会的商业化又公开合法化。从此,人们不再避讳“商业化”这个词,而且从 洛杉矶奥运会的实践中总结出不少经验,再加以发扬光大,使奥运会盈利猛增,客 观上起到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作用。 奥运会公开商业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尤伯罗斯发现参加奥运火炬接力跑是 很多人梦寐以求、引以为荣的事情,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公开出卖参加火炬接力跑权 利的办法,即凡是参加美国境内奥运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一英里,须交纳3千美元。 此语一出,世界哗然。尽管尤伯罗斯的这个做法引起了非议,他仍然我行我素,反 正最后大笔的款项是收上来了。 除了电视转播权、出卖纪念品之外,拉赞助、做广告当然是奥运会的重要收入 来源。尤伯罗斯不仅颇善此道,而且还有所创新。在这届奥运会上,他首推每一行 业只要一家企业赞助的绝妙办法。 身为商人,尤伯罗斯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家最重视的是自己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没有知名度,产品很难作为商品推销出去,产品的知名度与产品所赚回的利润是成 正比的。为了使自己产品的名气超过竟争对手,各个厂家往往肯花大价钱,企图挤 垮对手。尤伯罗斯决定利用商家的这种心理,提高赞助收入。这种每个行业只收一 家赞助的做法结果倒比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做法收入更多。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历来是生死对头,60年代以来,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两家交 手的战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占了上风,虽然赌注大了点,但毕竟 打响了牌子,提高了销售量。可口可乐尽管自恃老大,也仍然显得相形见绌。这次 洛杉矶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决心挽回自己的面子。 尤伯罗斯向两家大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百事可乐思想准备不足,还在 犹豫之际,可口可乐已经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赞助费提高到1300万,高出尤伯罗斯 提出的底价两倍多。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说,我们一下子多出900万, 就是不给百事可乐还手的余地,一举将它击退。果然百事可乐没有还手,可口可乐 成了饮料行业的独家赞助商。 尤伯罗斯笑纳1300万美元后,又把目光对准了感光胶片的两位大亨,柯达公司 和富士公司,底价同样是400万美元。然而这次可不那么顺利,柯达公司自信实力雄 厚,且奥运会又在自己的地盘上举行,因而显得不温不慌,不肯与尤伯罗斯签定最 后合同。此时一向嗅觉灵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决心以此为契机,一举打 入美国市场。富士公司同尤伯罗斯讨价还价,最后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杉矶 奥运会的胶卷独家赞助权。待到柯达公司醒来时,富士胶卷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 为此柯达公司广告部经理也被撤了职。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灵活应用商业手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对以后主办奥 运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国际奥委会在努力保持奥林匹克运动光荣传统的同 时,又对主办奥运会的手段和方式采取了灵活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商业 化经营方式的合理性。 从经济上讲,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一次很成功的奥运会。由于尤伯罗斯精打 细算,经营有方,这次奥运会至少赢利2亿5千万美元。同莫斯科奥运会相比,特别 是同蒙特利尔奥运会相比,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钱虽然赚到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流进了尤伯罗斯的腰包,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家 奥委会只分到了一点残羹。 筹办奥运会之初,尤伯罗斯就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不要国际奥委会出资,但是 作为交换条件,国际奥委会必须同意做出相应的让步,即把国际奥委会按照惯例从 电视转播费提取的1/3的比例再度降低。国际奥委会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也只能 如此了,而且也未意料到赢利会如此之多。当初有约,现在就不好反悔了。 洛杉矶奥运会举办得十分成功,萨马兰奇对此很满意。尽管其中经历了种种曲 折,毕竟还是把矛盾减少到了最小程度。这是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第一次举办 的奥运会。欣喜之余,萨马兰奇还是小有遗憾,就是这次奥运会卖得“贵了点儿”。 实际上尤伯罗斯从一开始就把奥运会当成了一次赚钱的大好机会。他早就声明, 这次奥运会买得“便宜不了”。 第23届奥运会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美国西海岸的“天使之城”洛杉矶举 行。尽管遭到了苏联和东欧阵营另外12个国家的抵制,还是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 表团参加了这次盛会。参赛的运动员总数达到了7078名(男选手5458人,女选手16 20人)。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第二次有7000名以上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第 一次是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二十届奥运会。 由于苏联和东德等体育大国的缺阵,美国代表队轻松地获得了177枚奖牌(其中 金牌83块),大大超过在奖牌榜上名列第二的罗马尼亚代表队(共获奖牌53枚,其 中金牌20枚)。自1952年以来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 15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荣登得分榜的第5名。 美国选手卡尔・刘易斯一举夺取了男子100米、200米、跳远和4×100米接力4枚 金牌,当仁不让地成为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名人,中国的李宁因在体操项目中获6枚奖 牌(3块金牌)而风靡“天使之城”。 比赛过程中,美国观众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场比赛他们都群情 激昂、声撕力竭,“美国!美国!”的狂呼声自始至终充满了各个比赛场馆,令欧 洲人感到厌烦不已。当时国际奥委会总干事贝弗利欧夫人说:“他们都象是孩子, 我们法国管这叫‘爱国狂’。”美国广播公司(ABC)也推波助澜,在节目中大量报 道本国选手和狂热的观众。最后,萨马兰奇不得不给电视台写了一封信,训斥其播 出太多观众挥舞美国国旗的镜头。尽管如此,萨马兰奇在闭幕式上还是给予了洛杉 机奥运会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体育盛会”。 洛杉机奥运会开创了两个历史第一。 首先,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民办的奥运会,改变了以往只能由城市主办或者由国 家和城市共同主办的模式。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以后奥运会的举办国提供了一 定的经验。 事实上,参加竞办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和准备参加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的国家都在 考虑将奥运会完全改为民办的可能性。也许有一天,《奥林匹克宪章》的有关条文 要因此而修改。 第二,在集资的具体形式和做法方面洛杉矶奥运会也做出了新的尝试,并且效 果颇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奥运会某种程度上的商业化已经不可避免。今后, 体育只有与商业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然,在这当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为参加奥运火炬接力跑而需交纳 一定数量金钱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况且把奥运会的标志或者比赛作为一种纯粹的商 品加以拍卖,是否有悖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也各有不同的见解。 不管怎样,洛杉矶奥运会还是很成功的。它留下了很多经验,也留下了一些教 训。当萨马兰奇看着奥运会旗被移交到汉城代表手中的时候,他长吁了一口气。作 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他的第一次重大使命终于圆满完成了。洛杉矶奥运会也作为现 代奥运会由衰趋胜的转折点而被载入史册。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