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章 七品官耳
――板桥在山东
一、范县宦况
板桥到山东范县为县令时,慎郡王给他写过一首送行的诗:
万丈才华绣不如,铜章新拜五云书。
朝廷今得鸣琴牧,江汉应闲问字居。
四廓桃花春雨后,一缸竹叶夜凉初。
屋梁落月吟琼树,驿驰诗简莫遣疏。
诗中高度称赞板桥的才华,认为他的出仕,使扬州少了一个卖画人,而朝廷却得到
了一个能干的官吏。关照他今后不废吟咏,千万不可忘记京中的朋友。看来,两个人之
间的友谊是很深了。
郡王名允禧,雍正的幼弟,当今乾隆皇帝的叔父。乾隆七年,允禧32岁,晚板桥18
岁。允禧住地在紫琼崖,自号紫琼崖居士,或紫琼道人。他们结识的经过,据板桥晚年
在《自序》中说是允禧好书画,十分爱惜板桥,专门备了帖子,派易祖式、傅凯亭两人
前来邀请。同时,并将他自己写的骈体文送给板桥看,作诗文之交。是年当在板桥第三
次入京的乾隆七年(1742年)的春天。此次入京,有三种可能,一是应吏部之召,二是
自行入京谋职,三是有人已与郡王通了关节,请郡王向吏部推荐。这三种可能都是存在
的。
板桥在五年前中了进士,如未发现劣行,由吏部任命担任一官半职,是意料之中的
事。但是时间的迟早,官位的高低,要看机缘。板桥有出仕的才能,又有出仕的资格,
向吏部荐才,卢雅雨也好,晏斯盛也好,允禧也好,都不出格。板桥是年结交允禧,而
且从为允禧所作《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作跋的口气看,不能不使读者疑心,板桥
最后出仕山东与允禧有关。是年七月二十五日,板桥在《跋》中称主人的诗似杜牧,似
王维,似杜甫,似韩愈,赞主人有诗书画三绝,说主人作品清、轻、新、馨,说主人读
书能得其中三味,所以作诗便能如岳飞用兵,得心应手等等。论诗论文板桥历来眼界甚
高,现在作如此的溢美之辞,似与主人历来所持标尺不一。其实,细读跋文,可见板桥
处处赞扬主人,又处处留有余地。说主人好问,言其学问不丰也;说主人作诗何其难,
言其文思不够敏捷也;说这本诗集乃“前茅”,言其尚未成熟也;说主人读书精而不博,
言其知识基础不够深厚也。板桥推重允禧,一则因为主人是皇室贵人,再则因为主人
“胸中无一点富贵气,故笔下无一点尘埃气,专与山林隐逸、破屋寒儒争一篇一句一字
之短长,是其虚心善下处”。他与允禧的交往一直持续到晚年,历史证明了两人是心心
相印的诗文之交,而非谋求仕进的一时的利用。板桥出仕当年为允禧作颂的文字,现在
看来,符合板桥的历来性格,评价得体,在允禧方面,也不管推荐了板桥没有,都无损
于板桥的清名。
板桥原来想当一名京官。现在放了外任,所以一到范县,鲁西小镇的偏僻、破败给
了他强烈的印象。“朝歌在北,濮水在南”,一边是殷代的古都,一边是《诗经》里遍
地植桑的沃土,是一个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厚的所在。但是这是弹丸小邑,“四五十家负
郭民”,登上东门城楼看看,所见除了南边的漳邺之水,东边的鲁邹之天以外,建筑物
很少,连过往的旅客都没有馆驿可住,完全不像江南一带的富庶。
范县知县的衙门,据载,有官吏八名:知县一名,典史一员,儒学教谕一员,训导
一员,阴阳学训术一员、医学训科一员、僧会司僧会一员,道会司道会一员。①县中人
口,据板桥在给郑墨的诗中所述为“小城荒邑,十万编氓”。有十万左右人口不算少了,
但是地广人稀,和人烟稠密的扬州、仪真、兴化比较,自然是显得荒凉了。当时扬州领
二州六县,人口为326万余人,平均每州县40余万人,且地域狭小,显然要比范县繁盛得
多。范县荒凉,范县的县衙门也荒凉得可以:“廨破墙仍缺,邻鸡喔喔来。庭花开扁豆,
门子卧秋苔。”衙门的情况很容易使人想到破庙,门子的闲散又很容易使人想到野僧。
板桥初次为官,上司自然常常来查问,看他履行职务情况如何。范县属曹州府辖,
知府名姚兴滇。板桥叙述自己的政绩,首先觉得成绩不突出:“落落漠漠何所营,萧萧
淡淡自为情。”他接着叙述自己的心态:“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很可
能这位太守年纪不大,板桥有自惭之感。汇报工作还是要汇报的,他接着说:“布袜青
鞋为长吏,白榆青杏种春城。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务农为本,皇帝每
年三月上元,都要到先农坛扶犁亲耕,然后在观耕台观耕,劝农更是地方官员的重要职
责。但是,“闲眠看耦耕”,表现出的却是一位风流县官的潇洒情态。看来这位知府是
位颇有雅量的人物,并没有拿出官架子来申斥几句。
mpanel(1);
板桥出身农家,对于农业生产情形是很熟悉的。他仔细地了解了范县的农副作物情
形,特别是有别于江南的一些品种了解得十分详细。例如种枣、种梨、种胡桃一类果品,
例如范县一带植桑采桑的风俗,例如范县蔬菜的品种,例如这一地域所长的臭麦和黄、
黑、绿三豆的生长情形,例如这一带家畜的饲养,例如这一带赶集的风情习惯,都有过
详细的查询,写在他的《范县诗》里。这首诗应当看作是他履行县官职务的记录。板桥
出身贫苦,对于这一带的穷人多所关切,他了解到有的农夫40岁才能娶妇,还有60以后
不能养老,还要给人家作佣的,一辈子做牛做马。有的老人不知道他是县官,拄着拐杖
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向他诉苦。他一方面觉得这块土地是“唐风所吹”的丰饶沃土,一
方面又看到了这一带贫富不均,为人雇役的人秋收以后返家,连小孩儿都不大认识他了。
他有一首《喝道》,写他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喝道本为封建官吏出行时的礼仪,他却
“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他虽已年过50,但初入仕途,对于陈习的改革
却充满了锐气,芒鞋问俗就没有一点官气。百姓们对他也很礼貌:“一杯白水荒涂进,
惭愧村愚百姓心”。可见他的平民意识之浓厚。
县官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判案。但是范县民风淳朴,“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
气又包容”,打官司的不多。“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又说“弹丸小邑,
称是非才。日高犹卧,夜户常开。年丰日永,波淡云回。鸟鸢声乐,牛马群谐。讼庭花
落,扫积成堆”,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②但是,作为一名县官,不光是“情怡虑淡”,
他还看到了自己的重要责任。讼庭花落,年丰日永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问题尚有待发
现。“尚有隐幽难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他知道十户之乡,官民之间的隔阂总是有
的,唯恐办事不公,为民之累。据说板桥在范县断案,有甲乙两农夫因斗牛事起讼,其
中一牛已被戳死。甲要乙赔牛,乙说两牛相斗,并非主人过失。郑判了八个字:活牛共
使,死牛共剥。甲乙都满意了,里人也称颂,其刻意公正如此。又说,兴化一农夫赶一
船茨菇到范县求售,菜霸欺行霸市,说茨菇上有泥,硬要煞价。农夫无奈,求到板桥那
里。板桥是兴化人,如因乡人徇私,将使范县人不安,但菜霸欺负人,又不能不管。他
思索片刻,赶到茨菇船前,对着茨菇连忙下拜。菜霸慌了,问老爷为何如此。板桥说,
见家乡之土,不得不拜。菜霸不好意思再煞价了,于是做成了一笔公平交易。其风趣如
此。还说,板桥历来仇恨屠夫,因为在兴化吃过屠夫的苦,因而对范县的屠夫也多所厌
恶。斯时饶氏在范,为劝板桥,吊一老鼠于屋,说是幼年有件新衣曾为老鼠咬破。板桥
笑道:“范县之鼠非扬州九鼠。”饶氏便劝道:“范县之屠夫岂是兴化之屠夫?”于是
板桥大悟,以后便不以偏见办案。传说中又见其从善如流。
采访民间关于板桥在范县的传说,历览板桥在范县所作诗文,可以看出初入仕途的
板桥是颇有抱负的。他从县城到京城,体会到民瘼之深:“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
隔紫宸”;他觉得做官能不能胜任,事在人为:“分明一匹鸳鸯锦,玉剪金刀请自裁”。
(《感怀》)他接触农夫,接触书生,接触范县各阶层人士,常问民疾苦,常悟官箴。
他借荷花
|
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