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11   荀灌娘单骑闯重围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荀灌娘单骑闯重围 平剧及地方戏剧中都有“荀灌娘突围搬救兵”一出戏,虽然稍嫌渲染夸张,大体仍 然不脱离史实的记载,荀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从小不喜欢读书写字,更与针织女 红无缘,却偏爱舞枪弄剑,打拳踢腿,小小的女孩儿家,比男孩子还要狂飚骠顽。她的 父母无可奈何,索性顺其天性发展,并聘请名师授武艺。荀灌娘十岁以后已能骑马张弓, 一根小银枪更是挥舞的出神入化,俨然就是个小女侠的模样。 苟灌娘的父亲是被誉为“履孝居忠,无惭往烈”的荀崧,他世袭侯爵,曾任襄阳太 守,继擢平南将军,坐镇宛城,都督江北诸军事,后封曲陵公。 荀崧由襄阳太守调升平南将军,是在晋愍帝建兴元年,当时驻节宛城,也就是今天 的河南南阳。南阳是一片平原地区,苟蹿娘整天驰骋在广漠的原野上,射飞乌,猎狐免, 常常满载而归,城里城外只要一看到一骑骏马奔驰而过,大家就都知道这是荀灌娘,此 时论枪如游龙飞虎,论箭已能百步穿杨,父母爱如掌上明珠,满城军民更是交相赞誉, 而此时荀灌娘实际上也才十三岁。 就在荀灌娘十三岁这年,春耕刚过,几万贼兵在匪首杜曾带领下由西域流窜到宛城。 当时宛城守军仅有千人,又在青黄不接的时侯,贮存的粮草十分有限,势难长期固守, 情况非常危急。 匪首杜曾原本也是官宦子弟,为奸人构陷而全家遭难,杜曾含冤莫白,竟至挺而走 险,初意是为父报仇雪恨,后来却因召募的匪徒成份复杂,渐成骑虎难下之势,骚扰州 县,奸淫掳掠,所过之处,庐舍为虚,朝廷连番围剿,于是流窜宛城,想取得这个富庶 的地区,作为根据地,休养整备,再图大举。 荀崧自付城中兵力薄弱,守御尚且不足,更不可能轻言出击,然而长此困守,待至 矢尽粮绝又当如何呢?想来想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派遣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突围出 城,驰往临近的襄阳求救。因为襄阳太守石览,是荀内崧的旧部,这时他驻守襄阳,兵 强粮足,雄视一方,只要能发兵前来,必可解救宛城之围。荀崧把自己的计划向文武官 员宣示以后,大家虽然十分赞同,但却没有一人愿意担任突围求救的任务。 荀崧感叹不已,正在一筹莫展的时侯,蓦然间荀灌娘由屏风后转出,朗声说道: “女儿愿往襄阳投书请援!”荀崧大惊,加以拒绝:“满庭文武都不敢担此重任,你一 个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又如何能够抵挡贼兵的追杀!”不料荀灌娘却答道: “女儿虽然幼小,但却习得一身武艺,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必可突围而出。与具坐以 待毙,何不冒险一行。倘能如愿,不仅可以保全城池,买际上也拯救了黎民百性的生命 财产,如果不幸为贼兵所阻,顶多也不过是一死而已,同是一死,何不死里求生,冒险 一行呢!” 事实确实如此,荀崧考虑良久又作了一番研究与安排,终于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于 是选派了壮士十余人,组织了一支闪电突击队,借着浓浓的夜色作掩护,一涌而出,向 襄阳城飞奔而去,马快情急,穿垒而过,贼兵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队人马消失在 黑暗的远方。 一路奔波,第三天的午后抵达襄阳,襄阳太守石览看到老上司的求救信,又听到荀 灌娘的慷慨陈词,对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甘冒矢石,突出千军万马包围的精神和胆识, 不禁大为感动。当即发兵,而且还修书一封垦夜飞驰荆州太守周仿,请他协同出兵解救 宛城之围。 大军赶到,如火如茶的战斗展开,荀灌娘挥舞银枪左冲右突,大获全胜。 荀崧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荀薤,小儿子叫荀羡。戏剧中为了加强效果,以便形 成强烈的对比,不惜把荀薤、荀羡表演成天生的低能儿,插科打浑,增加笑料,殊为不 妥。 一个人的一生,有一足传者即可俯仰无愧,何况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子,竟能力排 众议,突出重围,以其勇毅与纯诚,搬来大军救援,复以奋不顾身的胆识与豪气,连番 击杀贼将,获得辉煌的胜利,宛城千千万万的军民赖以保全,整个国家也深受其利,荀 灌娘能够名垂千古,实非偶然幸致。 荀灌娘好象一颗耀眼的慧星,又像是昙花一现般的作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壮举,正史 上没有提及她尔后的一切,稗官野史中也找不到一点儿蛛丝马迹,甚奇。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