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三部 清宫外史上 第051章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五一 星变带来的忧惧不安,因为慈禧太后的“报大安”而消失了一大半,在她自己,所记得 的只是“女主出政令”这句话。这一年多以来,为了中俄交涉,她抑郁在心,积之已久,第 一恨自己力不从心,其次,有孝贞慈安太后在,凡事毕竟不能独断独行。如今情形完全不同 了,心情畅快,意气发舒,觉得时局虽然艰难,其实大有可为,一切只在自己的手腕。 就在这时候,接到一个密折,是奉旨巡阅长江水师的彭玉麟,参劾两江总督刘坤一,说 他“嗜好素深,又耽逸乐,年来精神疲弱,于公事不能整顿,沿江炮台,多不可用,每一发 炮,烟气眯目,甚或坍毁。”又说他“广蓄姬妾,稀见宾客,且纵容家丁,收受门包,在两 广总督任内,所筑炮台,一经霪雨,尽皆坍毁。”措词异常率直。 慈禧太后是知道彭玉麟的,赋性刚介耿直,知人论世,难免偏激,因此,她对这个奏折 上的话,不甚深信。但遇到这样的案子,必得派大员查办,因而发交军机议奏。 军机却深感为难,仍旧只能请旨。因为查办两江总督,至少得派个大学士,大学士出京 查案,风声太大会影响政局的安定。而且要查的是江防,亦非深谙兵事的,不能胜任。 “最为难的是,刘坤一、彭玉麟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人才难得,总宜保全。如果查有 实据,也还罢了,倘或其中不尽不实,刘坤一必又奏劾彭玉麟,闹成两败俱伤,似非保全之 道。”恭王又说,“此事关系甚大,臣等不敢擅专,总得先请皇太后定下宗旨,臣等方好遵 循。” 慈禧太后见恭王如此怕事,自然不满,但细想一想,他的话亦不是全无道理,因而问 道:“如果派人查办,你们看是谁去好?” “如果真的要查办,自以左宗棠为宜。不过,左宗棠正请病假,天气又热,长途跋涉, 不甚相宜。”恭王又说,“这一案,派大员出京,必定引起外间揣测,平添许多风波。臣请 旨,是否可以寄信给刘坤一,让他明白回奏。” “那没有用。”慈禧太后大为摇头,“让刘坤一回奏,当然是为他自己辩护,那时再派 人去查,就不是保全之道了。我想……,”她沉吟了好一会说:“左宗棠的性情我知道,他 不宜于查案,从前查办郭嵩焘,说的话不公平。” 接着,慈禧太后指示,就派彭玉麟密查。这是办事的创格,但细细想去,却是极高明的 一着,第一,不必特派大员出京,而彭玉麟本在江南,顺便密查,不着痕迹。其次,原由彭 玉麟参劾。复派彭玉麟密查,等于让他更作详细的报告,复奏为原奏之续,就好象不曾查办 过刘坤一。恭王认为这样做法,最好的是,没有奉旨查办的第三者,将来案情或大或小,或 严谴或保全,都可操纵自如,所以欣然承旨,由衷地颂扬圣明。 两江的参案,未有结果,陕甘的人事却须有所变动。曾国荃本无意去主持陕甘的军务, 而在这半年之中,不但自己体弱多病,并且家庭中连番拂逆,先是他的胞侄,曾国藩的次子 纪鸿,会试屡次落第,这年五月间郁郁以终。接着,他自己又死了一个儿子,情怀灰恶,坚 决求去。 恭王深知他的心境,已经答应让他休息一个时期,但继任人选颇费踌躇。左宗棠当然没 有回任的道理,就是他自己愿意再度出镇西陲,朝廷亦不会相许,因为割断了他跟刘锦棠、 张曜等人的关系,便等于变相收回兵权,不宜让他再统旧部,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但陕甘 毕竟仍是湖南人的天下,所以曾国荃的继任人道,亦必得仍是湖南人,才能笼罩得住。 这番调动,重在防务,与寻常的督抚迁调,情况不同。所以恭王事先曾与李鸿章商议, 预备以刘坤一调任陕甘,丁宝桢在四川的声名很好,应该移督两江。空下来的四川总督一 缺,照李鸿章的打算,最好让他老兄湖广总督李瀚章调补。丁宝桢这几年在四川极力整顿, 吏治非吴棠在日所可同日而语,税收更有起色,光是协解北洋购置铁甲船的盐税,就有三十 万两之多,所以李瀚章如能调为川督,在李鸿章来说,公事上先就可以得心应手。 于是,不等彭玉麟奏复,恭王先就奏明慈禧太后,召刘坤一进京陛见,由彭玉麟署理两 江总督,作为一次督抚大调动的第一步。 左宗棠一月假满,又续假一月,这次慈禧太后批是批准了,却是疑惑。 因此,在召见醇王时,特地问道:“最近见着了左宗棠没有?” mpanel(1); “半个月前,臣去看过他。”醇王答道,“精神还不差,只是兴致不好。” “为什么呢?” “大概办事不大顺手。” 慈禧想了想说:“是不是有人跟他过不去?” 这是指宝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