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导读――探索经济学“大师”的心灵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导读――探索经济学“大师”的心灵 吴惠林 尽管诺贝尔奖的设立,传说是诺贝尔为了赎其发明炸药,以致成为可怕的杀人武器 之罪而拨款成立的,但获颁港贝尔奖者无疑被世人极度另眼相待,被尊崇、被羡慕是很 自然的,而得奖者也大都认为得奖是一生至高的荣音。尽管经环学奖并非诺贝尔本人所 设,而是瑞典中央银行为庆祝成立300周年,在1968年出资创设的“瑞典中央银行纪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零开始颁发,其间也常有反对的“异声”出现,但诺贝尔经 济学奖仍被世人极度看重,尤其在经济学界更被尊为无上成就。尽管诺贝尔原先希望奖 励的是特殊的成就,而不是杰出的个人,但不可可认的是,成就是附着在人身上,终而 似乎反客为主,世人倒反而较在乎得奖人。 因此,对于有幸获奖者,其身价“暴增”,世人也往往认为他们高人一等,甚至是 无所不能,这在经济学这门社会科学的得奖者身上更是明显。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就 很容易理解1974年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F.A.Hayek)在受奖宴席上会这样说: “……诺贝尔奖给某一个人的这种权威,就经济学这门学科来讲,谁也不应该享有。 在自然科学部门,这没有问题。自然科学家当中某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到 他的同行专家们。……但是,经济学家的影响之关系重大者,却是影响一些外行人:政 客、记者、公务员和一般大众。 在经济学家方面有了一点特殊贡献的人,没有理由就成为全能者,而可以处理所有 的社会问题。可是新闻界却如此看待他,而他自己也终于自信是如此。甚至于有人被捧 昏了头,居然对一些他素未专研的问题发表意见,而认为这是他的社会责任。 用这样隆重的仪式以宣扬少数几位经济家的成就,使之举世瞩目,因而加强他的影 响力,这样做,我不相信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想建议,凡是获得诺贝尔这项荣誉的人,必得做一谦虚的宣誓,誓不在自己 的学术以外对于公共事务发表意见。 或者,授奖人在授奖时至少要求受奖者谨记住我们经济学的大师之一――马歇尔 (A.Marshall)的一句严正忠告:‘社会科学者必须戒惧赫赫之名:当众人大捧之时, 灾祸亦将随之。’” 哈耶克有感而发的这番话应不只是说给得奖者听,也特别告诉普通大众,尤真是新 闻从业者,不要将他们这些得奖者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超人。我相信哈耶克也应 在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