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三十四章 永世之居 你曾经想过在夜晚攀登金字塔吗?在被逮捕的恐惧下,在神经紧绷的状态中?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爬的是大金字塔的话,简直难如登天。尽管塔顶约有31英 尺已经不见,大金字塔仍然从地上耸立入云,高达450 英尺,并由203 段的石块堆 积而成,每段平均高度为二右四分之一英尺。 而且当我开始往上爬后,发现有关金字塔的平均数字,并不能告诉我金字塔的 全貌。石块高高矮矮,并不相同,有的仅及我的膝盖,但有的高达我的胸部,让我 几乎无法攀爬。每段石块和石块之间,留下可供留步的水平空间非常窄狭,只有一 只脚的横宽;再加上看似坚固的巨大石块,开始攀爬后才发现已相当破碎,随时可 能分崩离析,使得攀爬的行动更加艰险。 爬了30阶左右,桑沙和我逐渐领悟,我们的处境如何困难:肌内酸痛,膝盖和 手指间开始僵硬,而且伤痕累累――然而,我们才只爬了金字塔的1/7 ,上面还有 将近200 阶等着我们。还有一件令我们感到不安的是:登高时,眼睛不自禁地要往 下看,而不能不注意到脚下陡峭的斜面。我眼光循着西南角的崎岖石块向下,一瞬 间不由自主地感到头昏目眩,好像自己很可能就如童话故事中出门去取水的杰克与 吉尔一般,就这么掉了下去,身体撞击数层巨石后,头先着地,然后粉身碎骨。 阿里稍事歇息,但在我们有机会喘口气前,他迫不及待地又做了个手势,示意 要我们赶快提起脚步往上爬。再度沿着塔的西南角指标,阿里一股脑儿地向上,很 快地消失于夜空中。 不安的阴影不断在心中扩大,桑莎和我只能紧紧地跟在后面。 几何学之谜 第35阶的石块比下面都要大(基石除外),每个至少有10到15吨重,非常难攀 上。这与我们一般的常识及逻辑正好背道而驰。按理来说,石块既然是从下面搬运 上来的,越高的地方,所使用的石块就应该越小、越轻才是。从第1 到18阶,石块 的高度的确从最下面的平均55.5英寸,逐渐缩小至第17阶的23英寸多一点。但是第 19阶的石块高度陡升至36英寸,不但高度改变,长、宽也都增加。这些石块的重量, 在1 至18阶,只有2 到6 吨重,但搬运到19阶以上,则增加至10到15吨,显然就变 得非常笨重而难以处理了。然而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些石头却能从坚硬的石 灰岩中切割出来后,被搬运到离地100 英尺的高度,分毫不差地置放于预定的位置 上。 要达成如此艰巨的工作,金字塔的石工不但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山羊般的身手, 猛狮般的强韧,更要有专门爬高的修烟囱师傅的自信。冰冷的晨风呼呼地在耳边吹 过,威胁地要把我带入空中与它们一起飞舞。在此颤颤巍巍之处,一面需保持身体 平衡,一面又得将一块又一块至少有现代自用小汽车两倍重的石块,从下面搬上来, 运到正确的地方,对准位置,当时这些石工的心中不知所思何如。 金字塔从建造到完成,一共花费了多少时间?有多少人曾参与建造的工作?一 般埃及学家的共识是:共花费了20年,并有10万人参与建造。不过他们也同意,所 谓的建造,并非从年头做到年尾,而只在一年中的3 个月期间,尼罗河泛滥无法农 耕的期间进行的。 mpanel(1); 一面往上爬,我一面思考这说法代表的意义。建造者需要设想的,不仅为如何 搬运那些成千上万,重量在15吨以上的巨石,更在于如何长期将这些平均2.5 吨的 石块,搬运到工地来。根据可靠的估计,金字塔共用了230 万块石块堆积而成。假 设工人全年无休,且每天工作10小时的话,他们每小时需要摆好31块石块(或每2 分钟搬运1 块石块),才能够在20年之内,如期完成金字塔的工程。而如果工程只 在农闲时进行的话,那么工人的速度就必须加快到每分钟搬运4 块石块,或每小时 240 块,才赶得及。 这个计算,无疑是工地现场管理者的噩梦。例如,采石场与金字塔的石工之间, 协调工作必须做得多么好,才能够让那么大块的石头以如此惊人的速度送达工地。 还有,万一一块2.5 吨的石头从175 阶上掉下来,其结果将如何不堪设想。 不论从物理面或管理面来看,金字塔的建造都是非常艰难的工作。除此之外, 金字塔本身在构造上也是对几何学的挑战。金字塔的顶点必须在底座四角正中央的 上方,四面倾斜的角度只要稍有偏差,到顶点处便构成极大的误差。因此,建造的 过程中,从地面到几百英尺的空中,每个其重无比的石块都必须摆设在绝对精密的 位置上。 斜坡之说 这么精密、艰难的工作,当时的埃及人是如何做到的? 埃及学者们前前后后大概推出有30种以上的说法,尝试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其中大部分认为,金字塔在建造前,一定先在工地铺设好了某种形式的倾斜路面。 前大英博物馆古埃及研究室主任爱德华兹(I .E .S .Edwards )教授,便铁口 直断道:“古埃及人只有一种将非常重的东西举起的方法,那便是从平地或想要举 起重量的起点,用泥土和砖块建造一条斜坡。” 牛津大学古埃及学教授约翰・白恩斯(John Bains )同意爱德华兹的说法, 并进一步演绎道:“金字塔越建越高后,斜坡不论长度或宽度都必须逐渐扩大,以 维持一定的斜率(大约为1 :10),否则便会崩垮。当时建造者从几个不同的角度, 必定盖了好几个斜坡才是。” 然而,铺设一条斜率为1 :10的道路,直通大金字塔的顶点的话,道路长度至 少要4800英尺,而且所需要的砖块和泥土更为大金字塔本身的3 倍。(斜坡的容积 为800 万立方米,而金字塔锥体的容积则只有260 万立方米①。)倾斜度高于1 : 10的话,路面会陡到无法搬运重物上坡,但如果倾斜度低于1 :10的话,建造坡道 的建材量与金字塔之比将更荒谬无稽。 而且,一条长达1 英里,从地面直通480 英尺高度的斜坡路,根本不可能如爱 德华兹等古埃及学家所建议的,用砖块和泥土随便搭建起来。相反地,现代建筑家 和营建者已经证实,斜坡道必须用比石灰岩等更坚固、高贵的质材建造,否则必垮 无疑。 斜坡学说显然不成立。(还有一个问题:建造斜坡用的800 万立方米石灰岩, 在金字塔建造完成以后,都到哪里去了?)后又有学者推出了螺旋斜坡道之说,主 张当时的人在金字塔的四侧,用泥砖做成螺旋状斜坡,附着于金字塔。螺旋斜坡所 需要的材料虽然比较少,但是却无法伸展至金字塔的顶端。而且螺旋斜坡道越到顶 端,旋转的角度便越急,使得石工在搬运如此大体积的石块上坡时,将遭遇到越来 越狭窄至最后连转弯都难以回旋的地步。 不过,这并非螺旋斜坡道说最不通之处。它最难自圆其说的地方还是:由于螺 旋道必须加覆于金字塔之上,使得建筑家无法检查金字塔建筑本身的精密与准确性。 然而,金字塔的建造者必须随时检查建筑的准确性,让塔的顶点坐落在离开四个基 座角落等距的位置,所有的角度和角落都分毫不差,每层石块都放置于事前设计的 位置,才能形成这个方位正确、形体也近乎完美的对称建筑物。 对古代建筑家而言,建造一个如此精密的金字塔,似乎只不过在展示数学上的 一些雕虫小技,例如在本书第23章中,我们提到的以圆周率π为高度,和底座周边 的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②。另外,金字塔虽然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却也在非常 接近的29度58分51秒。关于这一点,以前曾经有一位苏格兰的天文学家表示,正30 度并不存在,因此金字塔的位置并非为误差的结果: 假设原始设计者希望以肉眼,而非心眼,从大金字塔的底边看到太空的极点的 话,将大气中光线的曲折方式也计算在内后,大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 分22秒,而非30度的位置不可。 58分22秒与实际位置所在的58分51秒之间的差距还不到1 分的一半,如此高的 精密度,再度显示出古埃及人无论在一般测量或地理测量上,技术如何地精湛。 心存敬畏地,我们继续向上攀爬,通过第44、45层巨石,刚踏上46层时,只听 到从下面广场上,传来一阵阿拉伯语的怒骂声。往下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长袖宽松 阿拉伯服、头上缠着头巾的小个子,正将他的散弹枪从肩膀上取下,也不管是否在 射程范围内地对着我们瞄准。 穿越时间与空间 不用说,此人为金字塔西面的守卫,也就是第四个底座面的警卫。他没能像东、 南、北其他三面的警卫一般,拿到额外的贿赂,所以特地来讨钱的。 从阿里满头大汗的表情中可看出,我们正处于极为不利的情势中。那警卫要我 们立刻下去,他要逮捕我们。“不过,我想如果我们另外付一点钱给他的话,就可 以避免被逮捕。”阿里说。 “给他100 埃及磅,”我怒吼道。 “太多,”阿里说:“反而会激怒其他几个人。我跟他说50磅好了。” 双方交换一阵阿拉伯语后,过了几分钟,阿里似乎快要和那警卫达成协议,让 我们在4 点40分左右回到金字塔西南方的底座,但这时又一阵口笛声,先是南面, 接着东、北两个警卫也纷纷出现,加入西面警卫的阵营。 我几乎以为阿里要宣布交涉失败之际,他突然放心地叹口气,面露微笑地说: “他说我们回到地面后,再付他50磅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继续爬,不过如果上司出 现的话,他们就救不了我们了。” 接下来的10分钟,我们在沉默中向上挣扎,一口气爬到第100 层,来到金字塔 一半,也就是离地面250 英尺的位置上。从肩膀上往西南望去,我看到了一幅一生 中仅见,充满了力与美的景像。一弯月牙从东南方的低空快速移动的云层中露出, 幽灵一般的光芒直逼第二金字塔的北面与东面。据说这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的法老 卡夫拉王(Pharaoh  Khafre)建造的。这座只比大金字塔矮几英尺,底座窄48英 尺的第二金字塔,在月光下,发出非常不自然的青色光芒,好像光源来自塔的内部 一般。而在第二金字塔的后面稍远的阴影处,更可以看到最小的第三座金字塔。这 座据说由曼卡拉王(Men daure )所建造而成的小金字塔,底座每边为356 英尺, 高度则为215 英尺③。 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像腾空于墨色的天空,站立在硕大的天船船首,其后另 两座金字塔好似两艘船,排成一列,呈战斗队形,跟着我的大船向前行。 果真如此的话,我们这一队的金字塔应前往何方?这几座令人惊异的巨型建筑, 是否真如埃及学的学者所认为的,仅仅为法老王夸大妄想下的产物?或者它们是由 某种神秘力量所设计,将越过永恒的时间与空间,达到一些我们尚未知晓的目的? 从这个高度,虽然南方天空有一部分被卡夫拉王的金字塔所遮蔽,但整个西方 在苍穹之下,从北极顶点到地球弯拱的轮廓全在我的视野之内。右手侧可以看到小 熊星座中的北极星;而从正西方向北大约10度左右的低空中,则可以看见狮子座中 的轩辕十四星,正要沉入地平线下。 在埃及的星空下 当我们抵达第150 层时,阿里突然以手势要我们把头放低。一辆警车从大金字 塔的西北角往西方驶来,车上的蓝色灯光缓慢地闪烁着。我们隐身金字塔的阴影中, 等待车子完全通过。之后,在一股新燃的急迫感的鼓励下,我们加快脚步往上爬, 想象一仰头便可看到笼罩在夜明前雾气的塔顶。 约莫五分钟的时间,我们停也没停地朝上爬。向上看,金字塔的顶端仍然和以 前一样的遥远,就好像传说中的威尔斯山顶一样,遥不可及。挥汗、气喘中,我们 继续向上爬。就在快要被内心不断泉涌而出的失望感觉淹没时,突然之间豁然开朗, 金字塔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满天星斗,离开地面450 英尺的高空中,环绕着我们 的,可谓是世界上最特殊美丽的景像了。开罗市景不规则地展现在北方与西方的尼 罗河谷中,林立的高楼与传统的小平房的屋顶,被狭窄昏暗的街道区隔开来,清真 寺的尖塔散落在高高矮矮的房屋之间。开罗国整体被覆盖在街市的光膜中,所以住 在市内的人反而无法享受美丽星空的夜景。反倒从金字塔顶端往下俯看开罗,宛如 来到了一个散发着绿色、红色、蓝色、黄色光芒的童话世界一般,晶莹美丽,美不 胜收。 我感觉自己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么一个古代世界之谜的金字塔顶端,看到这幅 电子海市蜃楼的景像,简直就像乘坐阿拉丁的魔毯,来到开罗的上空一般。 其实金字塔的第203 层完全不能与魔毯相提并论。它处于塔的顶端,总共只有 30英尺宽(与底座的一边755 英尺相比,甚为窄小),且是由好几百个高及腰身、 重达5 吨的大石灰岩块所构成的,表面不完全平坦,有部分石块已不见或破损。南 角上明显地还遗留着更高层石块的遗迹。在平台的正中央,有人用木头架起一个木 制鹰架,而从中间升起一根大约31英尺的厚重木棒,以显示出金字塔原始的高度― ―481.3949英尺。在架子下面的石灰岩上,布满了几世纪以来的观光客在上面的涂 鸦④。 攀爬金字塔之行,全程花费了我们约莫半个小时,当我们到达顶端时,已经是 清晨5 点,伊斯兰教徒晨礼的时间。几乎就在五点整,整个开罗的1001个尖塔的阳 台,同时响起声响,催促着信徒祈祷,以再确认真主的伟大与慈悲。在我背后的西 南方,卡夫拉王金字塔的顶端22层,好似冰山一角漂浮在海洋中一般,沉浮于月光 之海中。 我明白不能一直在这个令人目眩神移的地方待太久,索性坐下来仰望上苍。轩 辕十四星已经沉没在西方无尽的沙漠之后,而狮子座不久后也将随之掉落于水平线 之下。处女座及天秤座的星群也已经来到天空的下方。往北方看去,大熊与小熊座 正徐徐地遵循着它们在天球极顶永恒的轨道移动中⑤。 我躺下,以手当枕,仰望穹苍之极。从身下光滑而硬冷的石块传来一股生命的 力量,我可以感觉得出来,就是从那巨大的金字塔传出的无穷活力。 巨人的使命 金字塔,底座面积达13.1英亩,总重量为600 万吨,比伦敦市区内的全体建筑 物加起来还重。如稍前所述,金字塔由大约230 万块石灰岩、花岗岩石块所堆积而 成。根据推测,过去金字塔的四面,除了本身的石块以外,外表还覆盖着一层打磨 过的覆面石⑥,如反射镜一般地保护着它。由于金字塔的表面积达22英亩之广,根 据估计,当时铺设了11.5万片、每片重达10吨的覆面石。 公元1301年的大地震后,大部分的石块都被卸下,用来建设灾后的开罗。据我 所知,只有在塔的基层上还有少数的石片,让19世纪考古学家弗林德・培崔(W.M.Flinders  Petrie)做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培崔非常惊异地发现,石材经过粘剂精确接合, 误差不及1 %英寸。两块石材之间接续得非常紧密,连最薄的小刀片都无法插入。 “光仅将这些石头放进该放的地方,就是一大工程,”培崔写道,“在接合处再加 以粘合,能做到如此精密的程度,几乎不可能;这就好比以英亩为单位,大规模地 制造最精确的光学仪器。” 大金字塔中有太多的“几乎不可能”,绝不仅限于覆面石一项。塔的方位面对 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也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另外建筑物的正90度角,四 边几乎完美的对称形状,以及将以百万计的巨石搬运至高空的技术和工地管理…… 当年成功地从平地建起此令人惊异的金字塔的建筑师、工程师、石工师傅们, 不论他们是从何方冒出来的,有“现代古埃及学之父”之称的法兰西斯・商博良 (Jean-Francois  Cham pollion)曾经说过:“他们的想法有如身长100 英尺的 巨人一样高人一等。”商博良在当时就很确定,继他之后研究古埃及学的人必定会 忽视一点:建造金字塔的人在智慧上至少是属于巨人型的。他还说过:与古埃及人 相较,“我们欧洲犹如小人国”。 注释①郝杰斯及基伯著《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而成的》,123 页。Peter  Hodges  & Julian Keaber,How  the  Pyramids were Built ,Element  Books, Shafts bury ,1989,p.123 . ②《埃及金字塔》第23章,219 页;《古代埃及地图》139 页。 ③《埃及金字塔》,215 页。 ④佛洛勃特(Gustave  Flaubert)在《从埃及来的信》(Letters  from  Egypt )中写道:“令人感到懊恼的是,金字塔顶上到处都是白痴笨蛋的名字,甚 至还有一个巴黎地毯商的姓名、地址。” ⑤《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而成的》,4 ~5 页。 ⑤《大金字塔的秘密》,232 、244 页。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