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2节:黄埔路官邸的最后晚餐(2)   胡汉民被扣,引起社会轰动与反蒋派的激烈反弹。胡汉民派的中央委员纷纷 到各地串联反蒋;孙科的再造派离宁去粤;古应芬、陈济棠等准备在广州举旗反 蒋。蒋也准备应战,一时战云密布。   正当战端即开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入侵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国人 纷纷要求宁穗双方息争对外。蒋介石被迫释放了胡汉民。10月27日,宁穗双方代 表在上海召开和平会议,反蒋派仍以蒋介石下野与改组南京政府为和解的条件。 在全国人民抗日舆论与粤方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于1931年12月15日辞去国民政 府主席、三军总司令兼行政院长之职,再施以退为进之计。   蒋介石下野后,国民政府改为合议制,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任行政 院长,张继任立法院长。蒋虽下野,但事先预作布置,对孙科内阁取拆台政策。 孙科上台并非众望所归,而是各派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加之蒋下野后设置了重重 障碍,使孙无力驾驭南京政府,上台后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蒋介石看到时机成 熟,决定重新上台。他采取拉汪排胡的策略,逼走胡汉民,同时向汪表白“与诸 同志久共患难,今身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中国国民党中 央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36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6年11月版…… 同时宣称支持汪主政,他主军。1932年3 月6 日,军事委员会恢复,蒋被推举为 委员长。蒋介石以退为进之计再度得以实现。   通观蒋介石的两次下台又上台,可以看到他每次下台都是被迫的,但他耍尽 权术,总是以自动引退的姿态出现,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蒋的 下台,每次都是权宜之计,下台的同时预为上台铺路,还拆别人的台。那么他的 第三次下野是否也是如此呢?   说到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还需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国内形势说起。   蒋介石下野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指挥下,正以摧 枯拉朽之势冲决着蒋介石为继续坚持其内战独裁政策所设置的重重防线。人民解 放军在取得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平津战役将告胜利。人民解 放军的下一步,将是渡江作战,摧毁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在人民解放军的沉 重打击之下,蒋介石的“戡乱”政策与“分区防御”战略遭到了彻底的破产,并 导致了经济、政治与外交的全面危机。   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不仅加剧了内部的派系争斗,也给美、蒋关系蒙 上了一层阴影。更为严重的是:蒋介石的统治地位正在走向动摇。正如美国驻华 大使司徒雷登给马歇尔的报告中所指出的:   “除去蒋委员长的直属亲信人员和某些高级军官外,没有多少中国人继续心 悦诚服地支持他了。这个政府,特别是蒋委员长愈来愈众叛亲离了。”   来自新华社的评论更为入木三分:   “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是蒋介石维持自己反动统治的两个主要工具”。 “由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遭到一切要求民主、和平、自由的人们的坚决反 抗。蒋介石维持反动统治的工具正在迅速破产”。蒋本人“已经失了灵魂,只是 一具僵尸,什么人也不相信他了”。《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84页,人民出版 社1991年版。   就连国民党《中央日报》也哀叹蒋介石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秋”台湾 《中央日报》,1948年11月4 日。   面对风雨飘摇的国民党统治与破败不堪的局面,蒋介石痛心疾首,但也无能 为力,只好低三下四地乞求洋大人。11月9 日,蒋介石给蝉联美国总统的杜鲁门 写了一封求救信,信中要求杜鲁门:   “迅速给予并增加军事援助,并发表关于美国政策之坚定的声明”,“以鼓 舞军民士气,并巩固政府之地位”。同时,“尽速派遣一高级军官与本政府共商 有关军事援助之具体计划,包括美国军事顾问团参加指挥作战”《中美关系资料 汇编》第1 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蒋介石致函转达至美国白宫后,遭到杜鲁门的婉拒。杜鲁门在复蒋介石函中 虽宣称尽一切可能“以加速依援华计划采购在本国可以获得之武器与弹药,运往 中国”,但同时又称“驻华美国联合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少将洞悉目前局势, 可常备咨询”《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 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