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37节:第六章被私欲压垮的陈胜(2)   每当晚上,穷极无聊的时刻,就是陈胜发呆的黄金时间。" 人的存在使用着 孤独的方式,像水底的沉寂,就沉淀在航帆与浪花之下。秋风摇摇,滤走了夏日 里的繁华和人声浮响,唯独对功业的揣想,和凝重的秋景一样,缭绕于他思想的 大小角落。夏天展示的一万个江山不过是一万个江山。" ――这是陈胜在他的博 客里写下的,如果他有的话,他一定会这么写的。   现在我们说说" 黔首" 这个词。   秦代尚黑,老百姓用黑头巾裹头,顾名黔首,就是黑头的意思。这似乎不是 什么好词,见出秦始皇坏,侮辱我们劳动人民。他为什么不管自己叫黑头呢?不 过,黔首一词早在战国初期就有了,别的诸侯国也在用,不能算是秦始皇专门和 老百姓过不去。   其实,在统一初期,人民的称呼五花八门," 故秦民" 、" 新民" 、" 六国 之民" 、" 奸民" 。各类民的地位特权也不同,互相还有欺负。秦始皇统一更民 名为" 黔首" ,是有弥平矛盾的积极意义的,用心也算良好。而且他让老百姓用 秦朝崇尚的上等颜色――黑色裹头,而不用低贱的颜色(譬如绿色),也是看重 老百姓的。   但陈胜本人并不是黔首。" 黔首" 就是戴头巾族,是和戴冠族区分的,为了 劳动的时候方便。戴着冠的人去刨地,似乎很不雅。但陈胜却是戴冠族。我们知 道,古人行加冠礼的时候要起一个字,陈胜就是字" 涉" 。这说明他绝不是个普 通农民,而是属于戴冠族来的。有字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连刘邦当时都没有字 呢!陈胜和项羽这样的世族子弟一样,都有字,至少他应属于城市平民层次。   事实上,史书上说陈胜是阳城人,会写字(" 陈胜王" ,写在鱼腹书中,这 恐怕只能他自己写,不能找人代写,除非活腻歪了),队伍到了陈城以后,城里 名流有张耳、陈余," 陈胜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胜能 够数闻张、陈之名,而且能够跟张、陈在内的这些城中名流、豪杰、官吏应酬接 谈,可见他更像是城里出身,而不是乡下人。   《史记》上说,陈胜" 少时尝与人佣耕" 。学者们根据" 佣耕" 两字,就说 起了陈胜是农民,领导了农民大起义。其实非也!" 尝" 这个字,恰恰说明他" 少时" 以后就不再为人佣耕了。这恰恰说明他不是长期专业农民,否则就不会用 " 尝" 字。合理的推测是,陈胜这个城里人,字" 涉" ,家道败落了,由于不小 心把自己混得很穷,在窘急之下,就出城去给人种地打工。   当时的田野,出城以后,靠着城墙根就有,叫做" 负郭之田" ,田主往往是 城里人(譬如洛阳人苏秦就曾经自叹没有" 负郭之田" )。这些田主需要雇人佣 耕,陈胜去那里打工一段时期,好比去麦当劳打工一样顺理成章。   但是陈胜一个戴冠族,发现自己却和一帮戴头巾族,混在一起,捏着锄头把 劳动,心情的郁闷可以想象。所以他才在田间休息的时候,怅恨甚久,越想越不 是味儿,发出了" 苟富贵、毋相忘" 的自我宽慰和愁叹――如果我未来富贵了, 我不会忘了你们这帮的!   别人于是讥笑陈胜说:" 你是个给人打工佣耕的,能有啥富贵耶?"   陈胜笑了一下,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他的同伙说:" 哦,什么意思啊?你不要发傻了,还是请你先把粪筐装满粪 吧。"   (注:能发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这样有文采的话,恐怕也不是一个农民。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司马迁做了文学加工了的,但是如果司马迁把这个人物陈胜定 位为一个农民,他会让笔下的人物这么说话吗?如果司马迁把陈胜定位为一个壮 年以后是个豪杰,让他笔下人物这么说话,也就顺理成章了)   陈胜怀着所谓鸿鹄之志,对于权位一直渴求寄望,在结束了" 少时尝与人佣 耕" 的经历以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奋斗。经过史料失载的一些奋斗,他最终混得 不错,在地方上有了一点点影响,担任了" 屯长" 这样的职务。" 屯长" 是战国 和秦汉时代的军队里的常设的中下级军官,商鞅的书里提到百将屯长,而《后汉 书・百官志》云:" 大将军营五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 " 屯长比大将军低三级,俸禄级别是比二百石,而县令是三百至六百石(万户以 下的县,万户以上的县是六百至千石)。他有自己的徒属,而且从后面的事情推 测,他交游广泛," 故人" 甚多。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