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66节:喜鹊窝(1)   喜鹊窝喜鹊窝   我是乡下人。小时候在乡下住过几年。乡下,树多,鸟多,树上的鸟窝多。 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的 黑色蘑菇。   但是,我同许多乡下人一样,对鸟并不特别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昆虫中的 知了( 我们那里读如jie liu ,也就是蝉) ,在水族中是虾。夏天晚上,在场院 里乘凉,在大柳树下,用麦秸点上一把火。赤脚爬上树去,用力一摇晃,知了便 像雨点似的纷纷落下。如果嫌热,就跳到苇坑里,在苇丛中伸手一摸,就能摸到 一些个儿不小的虾,带着双夹,齐白石画的就是这一种虾。   鸟却不能带给我这样的快乐,我有时甚至还感到厌烦。麻雀整天喳喳乱叫, 还偷吃庄稼。乌鸦穿一身黑色的晚礼服,名声一向不好,乡下人总把他同死亡联 系起来," 哇! 哇!"两声,叫得人身上起鸡皮疙瘩。只有喜鹊沾了" 喜" 字的光, 至少不引起人们的反感。那时候,乡下人饿着肚皮,又不是诗人,哪里会有什么 闲情雅兴来欣赏鸟的鸣声呢? 连喜鹊" 喳,喳" 的叫声也不例外。我虽然只有几 岁,乡下人的偏见我都具备。只有一件事现在回想起来还能聊以自慰:我从来没 有爬上树去掏喜鹊的窝。   后来我到了城里,变成了城里人。初到的时候,我简直像是进入迷宫。这么 多人,这么多车,这么多商店,这么多大街小巷。我吃惊得目瞪口呆。有一年, 母亲在乡下去世了,我回家奔丧。小时候的大娘、大婶见了我就问:   " 寻( 读若xin)了媳妇没有?"   这问题好回答。我敬谨答曰:   " 寻了。"   " 是一个庄上的吗?"   我一时语塞,知道乡下人没有进过城,他们不知道城里不是村庄。想解释一 下,又怕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最终还是弄一个"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一 时灵机一动,采用了鲁迅先生的办法,含糊答曰:   " 唔! 唔!"   谁也不知道" 唔,唔" 是什么意思。妙就妙在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乡下 的大娘、大婶不是哲学家,不懂什么逻辑思维,她们不" 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 的口试就算及了格。   这一件小事虽小,它却充分说明了乡下人和城里人的思维和情趣是多么不同。 回头再谈鸟儿。城里不是鸟的天堂。除了麻雀以外,别的鸟很少见到。常言道: 物以稀为贵。于是城里的鸟就" 贵" 起来了,城里一些人对鸟也就有了感情。如 果碰巧能看到高树顶端上的鸟窝,那简直是一件稀罕事儿。小孩子会在树下面拍 手欢跳。   中国古代的诗人,虽然有的出生在乡下,但是科举,当官一定是在城里。既 然是诗人,感情定是十分细腻。这种细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表现在对鸟,特别 是对鸟鸣的喜爱上。这样的诗句,用不着去查书,一回想就能够想到一大堆。" 鸟鸣山更幽"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 微雨 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刍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等等,用不着再多举了。中国古代 诗人对鸟和鸟鸣感情之深概可想见了。   只有陶渊明的一句诗,我觉得有点怪。" 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鸡飞 上树去高声鸣叫,我确实没有见过。" 鸡鸣桑树巅" ,这一句话颇为突兀。难道 晋朝江西的鸡真有飞到桑树顶上去高叫的脾气吗?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