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48节:梦萦水木清华   1988年1 月3 日梦萦水木清华梦萦水木清华   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清华 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   在三十年代初期,清华和北大的门槛是异常高的。往往有几千学生报名投考, 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分之一。因此,清华学生的素质是相当高的,而 考上清华,多少都有点自豪感。   我当时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之一,北大和清华我都考取了。经过了一番艰苦的 思考,我决定入清华。原因也并不复杂,据说清华出国留学方便些。我以后没有 后悔。清华和北大各有其优点,清华强调计划培养,严格训练;北大强调兼容并 包,自由发展,各极其妙,不可偏执。   在校风方面,两校也各有其特点。清华校风我想以八个字来概括:清新、活 泼、民主、向上。我只举几个小例子。新生入学,第一关就是" 拖尸" ,这是英 文字toss的音译。意思是,新生在报到前必须先到体育馆,旧生好事者列队在那 里对新生进行" 拖尸" 。办法是,几个彪形大汉把新生的两手、两脚抓住,举了 起来,在空中摇晃几次,然后抛到垫子上,这就算是完成了手续,颇有点像《水 浒传》上提到的杀威棍。墙上贴着大字标语:" 反抗者入水!"游泳池的门确实在 敞开着。我因为有同乡大学篮球队长许振德保驾,没有被" 拖尸" 。至今回想起 来,颇以为憾:这个终生难遇的机会轻轻放过,以后想补课也不行了。   这个从美国输入的" 舶来品" ,是不是表示旧生" 虐待" 新生呢? 我不认为 是这样。我觉得,这里面并无一点敌意,只不过是对新伙伴开一点玩笑,其实是 充满了友情的。这种表示友情的美国方式,也许有人看不惯,觉得洋里洋气的。 我的看法正相反。我上面说到清华校风清新和活泼,就是指的这种" 拖尸" ,还 有其他一些行动。   我为什么说清华校风民主呢? 我也举一个小例子。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有一 条鸿沟,不可逾越。教授每月薪金高达三四百元大洋,可以购买面粉二百多袋, 鸡蛋三四万个。他们的社会地位极高,往往目空一切,自视高人一等。学生接近 他们比较困难。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开教授的玩笑,开玩笑几乎都在《清华周刊》 上。这是一份由学生主编的刊物,文章生动活泼,而且图文并茂。现在著名的戏 剧家孙浩然同志,就常用" 古巴" 的笔名在《周刊》上发表漫画。有一天,俞平 伯先生忽然大发豪兴,把脑袋剃了个净光,大摇大摆,走上讲台,全堂为之愕然。 几天以后,《周刊》上就登出了文章,讽刺俞先生要出家当和尚。   第二件事情是针对吴雨僧( 宓) 先生的。他正教我们" 中西诗之比较" 这一 门课。在课堂上,他把自己的新作十二首《空轩》诗印发给学生。这十二首诗当 然意有所指,究竟指的是什么? 我们说不清楚。反正当时他正在多方面地谈恋爱, 这些诗可能与此有关。他热爱毛彦文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句" 吴宓苦受( 毛彦 文) ,三洲人士共惊闻" ,是夫子自道。《空轩》诗发下来不久,校刊上就刊出 了一首七律今译,我只记得前一半:   一见亚北貌似花,   顺着秫秸往上爬。   单独进攻忽失利,   跟踪盯梢也挨刷。   最后一句是:" 椎心泣血叫妈妈。" 诗中的人物呼之欲出,熟悉清华今典的 人都知道是谁。   学生同俞先生和吴先生开这样的玩笑,学生觉得好玩,威严方正的教授也不 以为忤。这种气氛我觉得很和谐有趣。你能说这不民主吗? 这样的琐事我还能回 忆起一些来,现在不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