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45节:新省委书记(45)   陈大山和余大姐虽然结婚多年,但始终没有生养。女婴的到来,给这个贫寒 之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后来,儿子出生了,陈大山和余大姐心满意足。儿女双 全,是普通老百姓对幸福的最大追求。虽然日子依旧清贫,常常为一日三餐奔波 操劳。   儿女渐渐长大了,小屋实在容不下一家四口了。陈大山在百般无奈之下,住 到矿上的工棚。为了多挣点钱,他常常一个班接着一个班下井挖煤,想攒点钱, 买间大点的房子,换换窝。这是他多少年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拼死拼 活地努力着。可是,一次井下塌方,陈大山和六名矿工兄弟被夺去了生命。人们 在扒出陈大山尸体后,发现他用粉笔在自己的矿工帽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个" 家 " 字。很显然,这个" 家" 字是陈大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但是,他终其 一生渴望的有一个大一点的" 家" 的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人们都知道,陈大 山目不识丁,更不会写字。奇怪的是,他竟然在闭上双眼前,写下了一个" 家" 字……   陈芳卫生学校毕业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选择丈夫的标准不高,但其 中有两项硬指标不可改变。一是要有房子。不求高楼大厦,有一间比" 进屋就上 炕" 的家大一点可以了。二是不嫁矿工。   陈芳嫁给了一个锅炉工,名字叫王刚。锅炉工也是平民子弟,家里有一间12 平方米的平房。漂亮的陈芳很满足了,因为她是棚户区的姑娘。棚户区的姑娘即 使再漂亮,身价也是低廉的……   听到棚户区改造的消息后,母亲和陈芳都很兴奋。母亲说,日子总算熬出头 了,可惜你爹没有福气,没等到住大房子这一天。陈芳说,俺爹在九泉之下,知 道咱家有大房子,不用" 进屋就上炕" ,一定会高兴的。街道干部拿着" 拆迁协 议" ,要余大姐签字的时候,同样不识字的她求人叫回了陈芳。陈芳告诉母亲, 根据" 拆迁协议" 的规定,他们家要搬到市郊的大山沟里。并且,新居的居住面 积30平方米,要交" 新旧房补差"5万元钱。陈芳还了解到,那个" 幸福家园" 回 迁楼盘,建筑质量很不好,交通又不方便,医疗、商业等生活设施缺乏。各种疾 病缠身的余大姐,常常会在深更半夜发病,而发起病来,必须马上去医院抢救… …   " 能不能就地回迁安置?" 陈芳问。   街道干部回答得倒是挺爽快:" 可以原地安置。但是,准备建的住宅是豪华 型的,房价每平方米1.8 万元,户型最小的180 平方米。"   余大姐摇了摇头拒绝,因为,家境贫寒的她手无分文,根本拿不出那天文数 字的购房款……   这一次,陈芳接到领导交给的任务后,马上回到家里。坐在炕上,说到拆迁, 母女二人抱头痛哭。陈芳觉得,即将开始的棚户区改造,本来是件好事,却因为 拆迁政策不合理,使他们这样的贫困户雪上加霜。   " 妈,要不,找舅舅帮帮忙?" 陈芳小心翼翼地问。她知道,舅舅是省委常 委、省委秘书长,是大官。可是,大官舅舅生性谨小慎微,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 找你舅?别难为他了。他官虽然不小,可是每月就靠那么几个死钱,家里 的日子也挺紧巴的。你弟弟上大学,吃的喝的花的,都是你舅管的,他活得挺累, 我知道。" 母亲难过地回答。   走投无路的陈芳,只好如实回单位向领导复命。   第二天早晨上班后,陈芳接到医院人事科下达的通知,要求她和另外三名同 事从今天起停薪停职,全脱产回家做工作。如果一周内完不成任务,就永远不要 回医院上班了。医院领导也有难处,如果陈芳他们几个完不成任务,区卫生局要 罚医院的钱,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回到自己家里的陈芳,越合计越觉得窝火生气。 陈芳想,作为出嫁的女儿,她已经不和母亲在一起居住。可是,这一次市里动迁 棚户区,根本不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采取强硬的手段逼迫居民搬迁。在遭到老百 姓抵制后,又搞起了" 株连" 政策,实在是没有道理。陈芳心里清楚,眼下就业 十分困难。她这一待业,岗位很快便会被顶替。很有可能,她的饭碗就此便被打 碎了,没有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