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30节:考好了不奖励(3)   任何考试都有变数,谁也不能保证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如果一个 孩子很早就想得到一双旱冰鞋,家长说如果考试能进班内前十名就给他买。结果 孩子考了第十二名,家长就说等到下次考试进了前十名再买。家长认为这样可以 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孩子由于和家长有言在先,也会答应下次争取进前十名,但 他心里会不由自主地对下次考试忧心忡忡。他下次进入了前十名,会有暂时的愉 快,但用不了多久,家长一定会在新一轮考试中有新的条件提出来。每一次考试 都是个坎,需要他去跨越,一旦做得不理想,他就会有挫败感。不知不觉,他变 得反感学习、憎恨考试了。   在孩子的学习上使用激励手段,一定要考虑方式和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不 要让这两者形成冲突。同样是买旱冰鞋,如果换个做法,则效果会好得多。   家长如果在孩子考试前就知道他想得到一双旱冰鞋,并且准备给他买的话, 最好在考试前什么也不说,也不对孩子提任何名次要求。当孩子拿回第十二名这 个成绩时,赞赏地对孩子说:不错,都快进入前十名了。然后转移话题,问他是 不是想买旱冰鞋,正好放假有时间去玩了。   这样就把考了第十二名这个“劣势”说成一个优势(“快进前十名了”), 后面又紧跟了去买旱冰鞋这件让孩子期待的事――考试成绩和买旱冰鞋这两件事 就没有一点冲突,孩子在这两件事间建立了良好的条件反射,想到“学习”时会 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无论家长心里想什么,你给孩子的感觉一定要让他觉得简单愉快。给他旱冰 鞋,并不是因为他进入了前十名,只是因为他喜欢轮滑运动;给他一百元,并不 是因为他数学得了一百分,只是因为他想去买周杰伦新出的歌曲――不要无故拒 绝也不要随意奖励,尤其不要在孩子的正常需求上附加任何和学习有关的条件。   另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我见过一位家长,她不用金钱等物质的东西来奖励孩 子,她用“时间”来奖励。她12岁的儿子喜欢上网,她一心要孩子好好学习。她 后来想办法,规定儿子每次考试,只要有一门课85分以上,就奖励2 个小时上网 时间。   这个想法从表面上看来有道理,既可以让孩子努力学习,又能满足他的上网 要求。她的方法在最初时似乎见到了效果,孩子有几门课考到了85分以上,她就 如约奖励了孩子“时间”。孩子很高兴。但时间一长,孩子并没有像设想中的那 样“85分以上”越来越多,却是越来越少了,而上网的愿望一直没少。为这事又 和她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冲突。这个奖励方案宣告失败。   分析这这位母亲的奖励方法,其实和前面提到的物质奖励一样,制造的都是 对立的购买关系。孩子最缺的是时间,那么就让他用成绩来购买。时间在这里就 成了物质的变种。问题是这种购买关系经常因为“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实现, 或实现得不够令人满足,孩子不能获得充分的玩游戏的时间,内心就会对“学习” 产生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让他的成绩更不如意,他获得的时间就更少,然后 学习就表现得更差――事情进入恶性循环。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