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52节:漫步台湾文学馆(1)   漫步台湾文学馆   也真巧,跟台南孔庙只有一箭之遥――中正路一号,便是另一座台南文化重 镇――台湾文学馆。只是由于台南的旅游介绍中几乎不提台湾文学馆,就连台南 地图上也不标明台湾文学馆,再加上一般的旅游者对文学馆没有太大兴趣,因此 去那里的游客并不多。只有像我这样" 自由行" 而又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才前去那里参观。   台湾文学馆跟孔庙截然不同,那是一座西式建筑,灰色的外墙里嵌着红砖, 主楼顶部是半球形的。我注意到,与之相邻的台南市警察局大楼,也是同样风格、 红灰相间的大楼。台湾文学馆大门   台湾文学馆原本是台南市政府所在地。1997年10月1 日,台南市政府迁往新 址,这里经过整修,成为台湾文学馆。   这座日式建筑兴建于1916年,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被台南市列为" 古迹 建筑" 。当年,日本统治台湾,建造这幢西式建筑是作为" 台南州厅" 。那时候, " 台南州厅" 是台南州(今台南、云林、嘉义)地区的行政中心。另外," 台南 市役所" (类似市政府)也在此办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里当然成为美军的攻击目标。1945年初,美国空军 空袭台南市,燃烧弹命中" 台南州厅" ,大楼受损严重,只剩下空壳――外墙矗 立原地,几乎成了废墟。   此后荒废了四年。   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内地迁往台湾,原在上海的空军供应司令部迁至台湾, 无处着落,便把荒废的" 台南州厅" 加以整修之后进驻。1969年4 月7 日,空军 供应司令部把大楼移交给台南市政府。又经过一番整修,1969年9 月30日,台南 市政府迁此办公。   当台南市政府在1997年把大楼移交给台湾文学馆的时候,这里进行了第三次 大整修。考虑到这里邻近台南孔庙,为求建筑不至于过高而破坏整体景观,整修 时只把遭到拆除的部分改建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的新建筑。台湾文学馆里诗的 阶梯   2003年10月17日,台湾文学馆作为" 旧建筑里的新生命" ,开始接待参访者。 据说,台南市的不少新人也来此,他们倒不是来品味文学馆的书香,而是拍婚纱 照。在新人们看来,这幢富有特色的大楼历经百年而不衰,依然生机蓬勃,是一 座漂亮的" 吉屋" ,象征他们的婚姻百年合好,青春永驻。   我在大门口见到" 国立台湾文学馆" 的金字招牌。我当时脑海中闪过这样的 疑问:为什么台湾文学馆不在台北,却落户在台南?   在筹办台湾文学馆的过程中,曾经有过激烈的南北之争,分为" 北派" 与" 南派" 。" 北派" 以为," 出版社百分之八十都设在台北,大部分的学校及研究 人员也都在北部" ,因此台湾文学馆理所当然应当建在台北。然而," 南派" 以 为," 文学馆的设馆最早便由台南方面人士提议,且台南是台湾文学的发源地, 是个文化重镇;台湾文学研究者有许多在南部,南部的几所大学对台湾文学更是 非常重视" 。此外,台南市政府慨然允诺,把市政府大楼让给台湾文学馆,表明 了台南市政府对台湾文学馆的高度重视。这样," 南派" 终于获胜,台湾文学馆 落户台南。   把一座市政府大楼变成一座文学馆,台湾文学馆显得十分宽敞。何况这座西 式建筑那么典雅,仿佛营造了浓浓的文学气氛。   沿着长长的回廊以及由回廊串起来的一间间展览室,我漫步于台湾的文学时 光走廊。   台湾的文学之路,没有内地文学那么漫长,历史分期也跟内地不同。这里依 照时间顺序,把台湾文学分为" 早期原住民" 、" 荷西" 、" 明郑" 、" 清领" 、 " 日治" 、" 民国以来" 六大时期。其中" 荷西" 、" 明郑" 、" 清领" 、" 日 治" ,分别是指荷兰、明朝郑成功、清朝以及日本统治台湾时期。不言而喻,台 湾文学史的分期,是按照台湾本身的历史进程而划分的。   在台湾文学馆里,每一个文学时期,都展出代表性作家的照片或者画像,作 家生平,代表性著作,有的还展出作家的手稿,甚至把台湾作家赖和的书房" 搬 " 了进来。另外,还展出代表性的文学期刊,从17世纪沈光文的" 东吟诗社" 的 诗刊,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台湾》杂志。可以说,这里浓缩着一部内容非 常丰富的台湾文学史,这里是一张坐标精确的台湾文学地图。   对于我来说,在六个不同时期的展厅中,最有兴味的是" 民国以来" 的台湾 文学。这一部分的展厅,也是整个台湾文学馆中占地最大、展品最多的。   在观看" 民国以来" 的台湾文学展品中,有三位台湾作家使我倍感亲切。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