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42节:文化风景线(2)   此后,我再度建议,请她授权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梁实秋的名著《雅舍小品》 全集以及《雅舍杂文》,她也答应了。我为两书写了序言。   自1987年台湾" 开禁" 以来,她竟然到上海来了近二十趟!   1993年,她知道我和妻子要飞往美国探望两个儿子,给我来信说," 你们月 底离沪正好。我于本月24日晚抵沪,可以大家聚聚,我送你们上飞机,同时将我 的爱和情带给你们的两个孩子" 。她真的从台北赶来,为我们送行,很使我感动。   她总是称梁实秋为" 教授" 。她曾经一次又一次说过,期望我和妻能够与她 在台北相聚。不料,如今我们来到台湾,她却已经安息了! 台北阳明山上的林语 堂故居   梁实秋在台湾,被誉为" 国宝级" 作家。不过,在台湾并没有梁实秋纪念馆, 也没有梁实秋故居。据韩菁清生前告诉我,梁实秋曾经在台北自建一座院子。但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那些日子里,引发台湾政治大动荡, 人心浮动,梁实秋卖掉了自己在台北的房子,迁往美国。从此,梁实秋在台北没 有自己的房子。后来,梁实秋与韩菁清结婚,住的是韩菁清的房子。   在台北阳明山,我访问了著名作家林语堂漂亮而典雅的故居。   林语堂故居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阳明山的半山腰,仰德大道二段一四一号。这 幢独立的小院,是林语堂先生自己设计的。这座小院建于1966年,林语堂的最后 十年就在这里度过。   这座别致的小院既有中式的屋檐、蓝色的琉璃瓦、四合院,又有西班牙式的 螺旋形圆柱和设计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之作。   屋如其人。主人林语堂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他有深厚的中国文 化底蕴,却常用英文写作。他的名言就是:"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挚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龙溪(漳州)人,1895年生,先后就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二十八岁时获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后来在北京大学 任教。   他曾创办的《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他的代表作《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拥有广泛的影响。 他曾四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座别致的小院既有中式的屋檐、蓝色 的琉璃瓦、四合院,又有西班牙式的螺旋形圆柱和设计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 之作。我的家一半在台湾在林语堂的书房里,保存着他的著作的各种版本。林语 堂一生大约写了六十本书。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 约七百多种,包括二十一种文字,几乎囊括世界上的主要语种。   在走廊的墙上,如今贴着林语堂的著作年表。   有所为,有所不为。林语堂先生把自己的书斋称为" 有不为斋" 。墙上那块 " 有不为斋" 横匾,当年挂在他上海寓所里,后来被他带到台北。   他的书桌上放着英文打字机。他晚年的作品差不多都是在这张书桌上用这台 打字机打出来的。   林语堂在20世纪40年代曾经醉心于制造中文打字机   林语堂先生不仅是作家,他还是一位发明家呢!在他的故居里,陈列着许多 他的发明。他在20世纪40年代曾经醉心于制造中文打字机。为了制造中文打字机, 林语堂设计出检字分类方法,据说那就是后来中文打字机的雏形,可惜当时因战 乱而无法成批生产。他还发明了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林语堂的卧室显得很简单。床头,放着夫人廖翠凤女士的照片。林语堂故居 已经成为台北文化名人的重要纪念地,墙上张贴着林语堂的巨幅照片。   坐在宽敞的阳台,可以俯瞰山下的台北市。   两层的小楼,"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中有月" 。   1976年3 月26日,林语堂客死于香港,终年八十二岁。4 月1 日,林语堂遗 体运回台北,安葬于故居后园。   林语堂夫人廖翠凤女士捐出林语堂的藏书、手稿、用品等大量遗物给台北市 政府,在1985年成立" 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 。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