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40节:在台北逛书店   在台北逛书店   台湾有着浓郁的文学气氛,从胡适、梁实秋、林语堂、李敖、琼瑶、柏杨、 龙应台、白先勇、余光中、三毛、林海音,直到后来冒出来的" 痞子蔡" 、几米, 一大批作家阵营强大,而且富有自己的创作特色。   坐落在台北市中心中山南路上的" 国家图书馆" ,拥有丰富的文学藏书。   在那里,就连路面上也刻着各种诗句、文学警句。这样的充满文学气息的路, 叫" 文学之路" 。   我见到,诗人用这样的诗句形容艰难的文学之路:   台北街头的" 文学之路" 上刻着作家、诗人们的警句   没有尽头而寂寞的小径――   尽管如此,我要放开脚步   勇往迈进走这条小径   为了不要使足音中断!   他们这样自慰: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声:   也许我看的伤心事太多了,   总希望:   只要可能,   让人间多一点笑声。   台湾的出版业发达,有几百家出版社。台湾所以有那么多出版社,因为在台 湾个人申办出版社的手续相当简便,申办出版社就像申办一家普通公司那样简单。 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对出版社的管理要严格得多,不仅所有的出版社全部是国营 的,不仅申办出版社需要层层报批,就连出书选题也要办理报批手续。不过,台 湾申办出版社虽说很容易,但是据台湾出版社业内人士透露,台湾的出版社能够 站住脚、不断出书,却很不容易。这是因为台湾人口不多,书的发行量有限,在 中国内地动辄印几万册、十几万册,而台湾的书能够印一两千册就不错了,印五 千册就算是很畅销的了。再说,如今每天的报纸一二十个版,杂志满天飞,电视 几十个频道,电脑网络又是那么普及,把书籍" 挤" 到窄小的空间,更加减少了 书的发行量。书的印数少了,成本也就随着增加,所以台湾书价比内地书价贵好 多倍。   台北的" 国家图书馆"   不过,台湾的书,装帧漂亮,印刷精美,往往胜过内地出版的图书――当然, 内地近几年图书的印刷、装帧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   作为内地作家,我理所当然地关注台湾的图书。台北的重庆南路、衡阳路, 密密麻麻集中了很多书店,人称" 书店街" 。   步入书店,各种各样的台湾版图书林林总总,表明台湾出版业尽管处境艰难, 却仍在努力拼搏。   我注意到在畅销书中,很多与内地有关:《内地,一个赚钱的地方》、《康 师傅》(" 康师傅" 方便面是在中国内地打响的台湾企业)、《上海买房圣经》、 《上海购屋》、《中国行销,一步到位》、《前进上海》、《两岸执法先锋》… …   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店堂正中安放着王云五先生的半身铜像,台湾商务印书馆 大楼就用王云五先生的名字命名为" 云五大楼" 。   标明" 考试用书" 的教育图书,在台湾也是畅销书。   在重庆南路,见到" 商务印书馆" 这熟悉的招牌,我当然要走进去。商务印 书馆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出版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于上海。最初 印商业簿册、报表,故名" 商务" 。商务印书馆后来不仅出书,而且卖书,兼出 版社与书店于一身。1919年,陈云进了商务印书馆当规模颇大的台北诚品书店我 的家一半在台湾学徒。我写的《陈云全传》曾经在台湾出版,内中就有一节写及 商务印书馆。当年,陈云担任商务印书馆工会主席,领导工人进行罢工。作家茅 盾也曾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工作。现在,商务印书馆总部迁往北京,而在上海设 有分店。   在台北商务印书馆门口,我见到特地为《国民党兴衰史》一书打广告,可见 国民党的命运迄今仍是台湾读者所关注的。   在台北商务印书馆店堂正中,安放着王云五先生的半身铜像。台北商务印书 馆大楼,就用王云五先生的名字命名为" 云五大楼" 。   王云五(1888-1979 ),原名之瑞,字岫庐,笔名龙倦飞。广东省香山人。 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党 政府经济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1949年赴台,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 长。王云五曾创造" 四角号码" ,印行《四库全书》,在文化上颇有贡献。   在台湾,金石堂书店是很大的连锁店,它的分店遍布台湾岛。正因为金石堂 书店的图书销售量很大,所以" 金石堂图书排行榜" 被视为关于台湾图书发行情 况的权威性的排行榜。   台北敦化南路诚品书店台北诚品书店在出售叶永烈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台湾版)   台湾的另一大书店是诚品书店。诚品书店的连锁店也遍布台湾各地。可贵的 是,位于台北敦化南路的诚品敦南书店提出了" 阅读零时差,夜夜不打烊" 的口 号,实行二十四小时营业。我在台湾作家蓓蓓小姐的陪同下,在夜里10时多来到 那里,果真见到店堂灯火辉煌,购书者十分踊跃。我在那里也买了好几本书。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