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15节:解读台北历史的钥匙--凯达格兰大道   解读台北历史的钥匙――凯达格兰大道   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张地图,首先从纸上认识这座城 市。   总体而言,台北是一座横放着的长方形城市。台北市并不直接靠海,而是西 倚淡水河,北临基隆河。   台北的街道,很多是用中国省名或者其他城市的名字命名,如前面已经提到 的南京路、重庆路等。敦化,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个小县城,而以敦化 命名的敦化南路、敦化北路却是台北主干道之一。   台北街道的这些名字,差不多都是在1945年光复之后命名的。在日本统治时 期,台北街道的名字日本化了,诸如" 桦山町" 、" 太平町" 、" 荣町" 、" 西 门町" 等。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在台北也有中山区、中山路、中山北路、中 山南路。其中中山北路、中山南路是台北南北向的主要道路之一。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 中山高速公路" ,横贯台北市区北部,是交通要道。还有体现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三民路、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也有以国民党元老林森命名的林 森路。   在台北,还有一条以美国总统罗斯福命名的长长的罗斯福路。那是因为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跟蒋介石交往颇多,共同抗击德、日、意,所以在蒋介 石主政台湾时就命名了这条罗斯福路。这使我记起在乌克兰的雅尔塔,也有一条 罗斯福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 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这" 三巨头" 聚会雅尔塔,举行著名的" 雅尔塔会议" , 所以在雅尔塔有了以美国总统罗斯福命名的道路。   凯达格兰大道   在台北,还有一个" 麦帅新城" 。所谓" 麦帅" ,是以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命 名的。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是美军统帅。正是朝鲜战争,使当时刚刚从中国 内地败退到台湾、立足未稳的蒋介石,得以喘息。   蒋介石在1929年3 月提出"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以"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 为国民道德标准。在台北,便有以"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命名的四条东西向 的道路:忠孝东路、忠孝西路、仁爱路、信义路、和平东路、和平西路。   此外,上海的建国路、中华路、复兴路,在台北也都有。   在台北诸多路名之中,要以凯达格兰大道这名字最为奇特。长媳带领我来到 凯达格兰大道。这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位置非常显要,这条大道在台北市中心, 正对着" 总统府" 。   这样一条重要的道路,为什么要用" 凯达格兰" 来命名?对于我来说," 凯 达格兰" 是非常陌生的名字。我认识台湾,认识台北,就从" 凯达格兰" 开始。   其实,这条大道原本叫" 介寿路" 。介寿路的" 介" ,来自蒋介石的" 介" 。 " 寿" ,是指蒋介石六十大寿。   那是在1947年,为了庆贺蒋介石六十大寿,国民党政府把这条路命名为" 介 寿路" 。   随着蒋介石渐渐被台湾人淡忘,同时也为了抹去蒋介石在台湾的" 光环" , 1997年3 月," 介寿路" 改名为" 凯达格兰大道" 。   " 凯达格兰" 显然是一个音译名。" 凯达格兰" 取代了蒋介石,足见" 凯达 格兰" 的分量。就连民进党在2003年3 月开办的" 党校" ,也叫" 凯达格兰学校 " 。   台北市政府凯达格兰大道设立了" 反贪腐民主广场"   " 凯达格兰" ,那是台北的" 原住民" 。把介寿路改为凯达格兰大道,是为 了纪念台北的先民。   在中国内地,依照民族人数的多少,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台湾,则称少 数民族为" 原住民" ,因为那里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民族。   汉族是在明、清时大量从中国内地移居台湾。因此,所谓" 台湾原住民" , 也就是指17世纪以后陆续从中国内地迁移台湾的汉族之外,更早居住于台湾岛的 各民族的后裔。   台湾的原住民有好多民族。我在内地只知道台湾有高山族。中国总共有五十 六个民族,其中之一是台湾的高山族。到了台湾,得知台湾的少数民族不止高山 族,而且就连高山族本身,又细分为九个民族,即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 排湾、卑南、阿美、雅美,称为" 高山九族" 。   凯达格兰大道之侧的介寿公园   据说,在清朝的时候,把台湾的原住民分为两类,即" 生番" 与" 熟番" 。 " 生番" 是指当时汉化程度很低的原住民,而" 熟番" 则指汉化了的原住民。当 时,大批汉人从中国内地移民台湾,主要居住在离内地最近的台湾西部,然后再 移居台湾北部。西部和北部的台湾原住民接受汉化最早,成了" 熟番" ,而台湾 中部是中央山脉,那里的原住民接受汉化不多,成了" 生番" 。   在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则把台湾的原住民分为" 高山族" 和" 平埔族" 。高 山族是指居住在山区的台湾原住民,而平埔族是指居住在平原的台湾原住民。其 实," 平埔族" 大体上也就是" 熟番" ,而" 高山族" 大体上也就是" 生番" 。   " 番" ,毕竟有歧视之意。如今在台湾所沿用的原住民分类,仍为" 高山族 " 和" 平埔族" 两大族。   不仅高山族又细分为九个民族,平埔族也细分为十个民族:   凯达格兰族:分布于淡水、台北、基隆一带,现已绝迹。   雷朗族:分布于台北、中和一带,现已绝迹。   噶玛兰族:分布于宜兰、罗东、苏澳一带。   卡斯族:分布于苗栗、新竹一带。   巴布拉族(又称拍瀑拉族):分布于大甲一带。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