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十五回 遇杜公山亭养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 恰遇杜公自南关归,见路旁卧一少年,几为雪厝,怜而问曰:“少年奚自,胡 不避风雪而卧此间?”三缄气息奄奄,弗能相答,惟两目垂泪而已。杜公扶之,起 而复跌者累累。公计无出,负之而去,或数武一息,或数十武一息;缓缓负到亭内, 横置于榻,覆以羊毡。卧至夜半,微微转动而不能语。杜公急温以火,三缄为火气 所暖,始呻吟焉。 杜公曰:“少年饥乎?”三缄曰:“饥甚。”杜公予以荞饼。 三缄食半,难于下咽而止。杜公曰:“欲饮乎?”三缄曰:“思饮久矣。”杜 公即以汤进。三缄连饮数盏,觉胸内开阔,望杜公而泣曰:“吾因犯罪充配辽阳, 途被抢掠一空,饥寒交迫,以致疾生意外,倒卧路旁。不料公抱仁慈,拯吾于水火, 此恩此德,肺腑铭之。”杜公曰:“举手之劳,何堪挂齿?”三缄曰:“得公垂救, 当知公名,他日还乡,以好尸位而祝。”杜公曰:“吾杜姓,名入词林,官居内阁。 因自不知谨,怒触天颜,谪贬辽阳,受罪三载。屈指以计,今犹在二载之中焉。” 三缄曰:“如是,公与吾实属同病者矣。”杜公曰:“尔亦词林学士乎?”三缄曰 :“吾举李氏,贱号三缄。初举孝廉,出宰昆明小邑,亦由经济无术,而谪辽阳耳。” 杜公曰:“尔罪定几载?”三缄曰:“与公数同。”杜公曰:“吾以老朽残躯,死 不足惜,尔年甚少,罪满日不过三旬,尚可展翅飞腾,为国家梁栋之用。”三缄曰 :“名场味淡,永不作是想矣。”杜公曰:“凶现前者后必吉。以子年华正富,何 受批区区挫折,即易初心?然当此灾疾临身,一概愁肠,切毋怀抱,俟疾愈后,听 天安命,自有云开见日时也。”三缄曰:“公言固是。但吾身空乏,无有半文,来 此僻壤穷乡,食从何觅?”杜公曰:“吾囊甚富,尽可用资二人。所虑者此地绝无 粟米,食惟荞饼,肉仅牛羊,盐虽有而价昂,且甚稀少。吾历过一载,兹已惯焉, 公子初来,恐难裹腹。”三缄曰:“得公活命,如疾能愈,何嫌粗食?”言谈至此, 疾又加增,呻呤之声直达亭外。日复二 日,鼻息如丝。于痛苦稍停时泣向杜公曰 :“吾死后,祈公厝于高埠,首向都中,俾吾乡井常望,慰此幽魂。以桐芦二枚, 置诸左右,俾吾没去,不忘丧居父母。”杜公闻之,感伤不已。 自是疾愈沉重,三缄无复再生之想,杜公亦抱得毙而厝之恩。 紫霞真人身坐仙府,瞑然一会,吁复礼子而言曰:“三缄贪名受谴,充配辽阳, 今在秦岭山亭,得疾将死,师特命尔持丹举之。”复礼子领命,乘云竟去。顷刻已 到秦岭,奉头按下,在山亭外持丹叫售,杜公闻得,呼买声声。复礼子不疾不徐, 来至亭内,询曰:“老翁呼买灵丹,所医者谁?”杜公曰:“吾友耳。”复礼子曰 :“所患何疾?”杜公曰:“充配之人,有何别症,其源总由于内抱伤感,外受风 霜焉。”复礼子诺,假至榻前诊视。诊毕,以丹予之。杜公谢金,不受而去。归至 仙符,拜见紫霞曰:“师以灵丹活及三缄,弟子观三缄容貌,深黑少紫,晦气正甚。 即使疾愈,恐挫折犹不止斯。”紫霞曰:“吾有一偈,尔谨记之:前劫凡人骨,知 将仙道入;幸已得成真,又被红尘误。白玉不勤磨,焉能成好物?雕琢既深深,永 享天仙福。”复礼子默会其偈,拜辞而退。 杜公以丹纳入三缄口中,复以温汤徐徐浸下,一时腹如雷吼,神色转变。杜公 喜,暗思此疾当不至死。 久之,三缄又在榻大哭失声。杜公忙揭被询曰:“公子何事悲啼乃尔?”三缄 又似瞑目,安卧如初。易一时,复大声呼曰:“饶了,饶了!”询之,哑然如前。 竟至天晓时,忽然掀被起坐于榻,呼杜公而言曰:“吾昏愤之际,似从此地逃归都 下,隐身而行,直入梁公子府中,得会父母,抱头大哭。哭已,父曰:”自儿谪贬 辽阳,吾与尔母只想生不晤儿面,死不见儿尸矣。讵料今日又得相逢,此皆祖宗有 灵,神天默佑也。‘言犹未已,梁公子亦至,见吾携手,且泣且言曰:“尔罪未满, 归系逃犯,须宜隐身,毋令人见。’予诺,从此朝日在府,未尝一出。秋中佳节, 不堪纳闷,意欲出府游玩,以遣愁怀,又恐都城耳目甚众,倘被上衣知得,获罪更 大。思前想后,难禁闲游之心,不觉不知,已出府外。刚到东街之半,正遇二解役 对面而来,见吾呼曰:”逃犯在此,可速拘之。‘吾见其势凶猛,抽身欲逃,早被 街邻四面围着。二役将吾扭定,直投兵部衙门。吾跪地告饶,不允。及到兵部,二 役禀之上衣。上衣登堂,大骂不已。骂后,命刀斧厉卒,推出衙前,拥至演武场, 持刀加项。吾正狂呼饶命,倏然一虎冲入,飞负吾去。一惊而苏,尚在榻中。自今 思之,犹怀战栗。“杜公曰:”昨日午牌时,一少年道士售丹于此,呼入诊视,给 予一丹。当纳尔口中,继而汤进,顷刻腹如雷响,无复呻吟之声。但见时而哭泣, 时而叫饶,吾以为病极发癫,不意尔梦回都中矣。尔今精神爽快,谅疾稍减,可宽 着心肠,涤尽愁思,俟体健时,再作理会。“三缄曰:”承公救吾于路旁,又劳侍 疾于亭内,仁厚如此,心胡以安?“杜公曰:”同处难中,理宜相救,况尔我为官, 则共事一主,论其居址,并处中华。昔贤有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何可视以 为异体乎?”三缄自得丹丸入口,曾不几日,厥疾已瘳。于是日与杜公相处,凡燃 薪吸水,一身力任,以报杜公。杜公暇时闲谈,决不言及受谪之苦。 三缄年少气盛,提及上衣回奏当今,无故遭冤,辄切齿怨恨。杜公曰:“恩不 宜忘,仇当速解,其中自有夙昔冤孽,不可独怨于人。能作如是想,仇无不解矣。 以兵部云上衣言之,朝臣甚众,半皆为彼汲引,虽于尔躬素有嫌疑,亦非不了之事。 而独劾奏频频者,以彼前世必受尔之罗织,如尔今生也。得箭还箭,自古已有, 何况于今?吾劝公子甘心顺受,休出怨言,则前世冤仇自对除殆荆如怀恨不释,又 怨结来生矣。所以吾即受尽挫折,常自解曰:“前生我之难为于尔,今生我已受之。 ‘不特此也,即平日受人一怒一詈,皆作如是想,不存怨恨心。故充配于兹,途无 侮我之人,身无丝毫之疾。待罪满后,庭帏株守,耕读是乐,一切官阶名位,听诸 子孙。得之不以为荣,不得不以为辱,陶然自适,虽仙子不啻焉。吾见世之计图谋 者,昼夜思维,奔走不息,此时之富贵视若宝珍,如尔我充配堪怜,初无一人念及, 雪中送炭,曾有几人,岂知无限精力尽耗于名利场中,一旦病入膏盲,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呻吟弗绝时,即以宰相状头、良田万顷与彼,恐彼亦淡然弃之。设或喉 中气断,妻儿悲泣,固亦人情,倘遇夏日秋朝,身躯易腐,妻儿恐其肉流蛆出,忙 然升柩,厝于青山。在有孝子孙,尚能心丧三年,不忘父母,如无孝孙子,亲刚闭 目,弟兄分镳,稍有不平,则斗殴家庭,兴词州县,谁又念及父母而体生前之教乎? 此以老年而丧,兼为有子孙者言也。假令命殒少年,娇妻难守空花,彼即恋其富而 不为人配,而深闺卖笑,丑名达于四 境者有之。又如怨贫易姓,转配他人,相狎 相亲,恨不早为匹偶,从未有再醮之妇而能念及结发者也。至以没入黄泉而论,富 贵带之不行,阎君考查,惟分善恶。能积善者转世仍为富贵,若积恶甚大,咸受极 刑;如磨推锯解,或化异类如走兽飞禽。 mpanel(1); 何莫非奸诈图谋,毕生所造,自作而自受者,为问夜台凄楚,能有儿孙代受其 刑乎?吾于亭中朝日思之,悔不自胜。尔以受害而怨恨之心,岂真未尝透澈人情, 殊知世故者乎?“言已,大笑不止。三缄曰:”近杜公未识为人何如,聆此一番确 论,已知杜公才德高出人群万万,深敬服之。“无何,冬去春回,秦岭之地雪稍薄 矣。三缄无事,乘杜公外出闲游,岭下平坦刚尽,忽现小山一座,山中土穴密若蜂 房,时来笙声,如泣如诉。三缄不识何人居住,思欲一入穴处,以睹异邦之奇。甫 近其地,穴中突出数十人,身披羊毡,频频盼望。左穴内亦出巨汉四五,望三缄而 步趋甚疾。三缄以为居人出入,于己无干,挺立待之,莫知畏避。恰被杜公望见, 大声呼曰:”急走,急走,匈奴来矣!“三缄骇,狂奔下山。匈奴以钩勾之,未得 而返。 归亭息定,杜公曰:“尔胡不自保重,而乱于步履乎?若非吾回,履其雪中足 迹,速来呼尔,必为匈奴擒去,售与他洞牧羊矣。既入他洞,此生已了,安望复回 都下,顾盼父母哉! 二次如欲消闲,是山断不可上也。“三缄曰:”吾见是山土穴甚广,思觇其异, 以扩见闻,而彼穴诸人,何以睹吾而俱出?“杜公曰:”土穴中皆匈奴侣也。若得 汉人子弟,以冀彼家父母许缗赎之,如不赎焉,转售他洞,愈售愈远,愈远愈苦, 不将此身没于匈奴,不能了局。今日非吾呼尔,尔早已入其党矣。“三缄曰:”彼 岂无管束耶?“杜公曰:”即有管束,尔属大邦人物,非彼同侣,纵将尔杀却,无 关紧要,亦与吾国诛及匈奴等耳。“三缄曰:”匈奴厉害如斯,从此坚守山亭,不 敢轻出矣。“杜公曰:”思回都中,自当谨慎。“三缄曰:”山亭历彼甚近,胡不 为至此耶?“杜公曰:”彼虽夷狄,最重信行,当年大邦征伐匈奴,匈奴被擒,甘 心向服,中外之界实限于此,故彼不能越焉。不然,谁敢居此亭者?“三缄聆言, 常怀惕栗。 无何,春季将过,夏景频催。杜公曰:“吾来时有一友人,同至此地待罪,彼 居岭之东面,与南关相近。昨日寄信嘱吾一 往,有话筹商。吾去,明日午刻定然 归来。公子耐住山亭,切不可步履妄行,恐为匈奴所获。”三缄曰:“谨领公教。” 杜公嘱罢,缓投岭东,三缄在后送之。送约十里途程,杜公回首谓曰:“公子可以 归矣。”三缄伫足立望,待公形影不见,然后归亭。懒去炊烟,倒榻而卧,思及父 母,愁生满腹。自午及夜,卧不成眠。 次早晨光入照,三缄始起。作食毕,念切杜公,时出望之。 殊望断停云,不见征车转辖。一连三日,去客无踪。迨到四日,朝临申酉之交, 始见杜公一步一趋缓缓而至。方近亭下,三缄出迎曰:“公归何迟?”杜公曰: “俟吾入亭,为尔言及。”既入亭内,三缄进以汤焉。杜公饮讫,谓三缄曰:“吾 友邬光平,都中巨族,得罪充配,与吾同行,声气相投,称为莫逆。 彼家金银广有,朝贵亦多,上下调停,罪已宥矣。承彼寄信,与吾方便,一并 赦之。佳期久卜,起程还都。奈引导无人,弗识去路,因待都中押犯之役,带负行 李,带引途程。而役来总在南关息足,命人呼之,步履稍迟,故许久方归耳。“三 缄曰:”然则公又何日起程乎?“杜公曰:”期在诘朝,不可缓矣。“三缄闻言, 泣曰:”公归,吾无所依,善教不闻,吾真惨然也。“言罢大哭。杜公慰之曰:” 吾回都中,访至梁公子府内,晤尔父母,以免疑生疑死,朝日悲啼。复与公子筹商, 为尔调停,如罪宥时,吾必使尔家仆,竟投此处,尔整顿行装,随彼归都,何难之 有。“三缄跪地牵衣,泣曰:”吾命将死,惟公救之,空空一身,承公养之,公可 谓吾重生父母也。恳祈一救再救,完全吾躯,他日言旋,定当衔环以报。“杜公曰 :”山亭之养,已不多矣。吾友所积,尚可敷一人一载之需,吾曾代祈友人,已许 明日尔可随我去居。彼室羊毡甚厚,卧榻亦颇佳焉。“三缄曰:”公无事不为吾谋, 吾感不尽,但宥罪一件,公回都下切勿忘之。“杜公曰:”决不敢忘,亦不忍忘也。 “是夜,三缄谆谆相嘱,杜公语语相安,竟至天明未能合目。 晨餐后,杜公与三缄同将所余荞面,以及羊毡瓦鼎,运至南关东面庐山麓下草 舍之中。杜公友人出而迎曰:“尔友来乎?”杜公指三缄曰:“此其人矣。”三缄 即向邬公恭身叩拜。邬公扶起,言曰:“年青幼子,落于异邦,真令吾视之而心酸 也。 吾等回都,誓为尔策,半载之外,必有佳音,尔其宽着肚肠,在此耐候。“三 缄闻说,咽喉气塞,重重拜叩。邬、杜二公将荞面羊毡,一一交与,辞别三缄,向 南关而去。三缄此际且泣且送,恰似乳孩失母,哭不成声。二公曰:”送君千里, 终须一别,哭亦徒然。尔可速归,看守羊毡等物,恐为他犯窃去,尔又难活矣。 “三缄洒泪归亭,一行一坐,思念杜公不已,因将羊毡等件,铺于室内,见此如见 杜公焉。 一日,庐山昏黑,大起狂风,三缄独坐无聊,忽见一人突如其来,忙起而询曰 :“尔都中役乎?”其人曰:“非也,吾亦大邦人,充配于兹十余载矣。”三缄伤 其与己同病,留居为侣。其人随留随止,并不问及姓名。三缄问之,彼亦含糊答之。 三缄时时暗窥,饮食起居粗卤可鄙,而且昼出夜返,日以为常。 三缄厌其烦,久则疏以礼貌。其人曰:“尔先以盛情待吾,今而颜色之间甚属 不善,尔欲生乎,死乎?”三缄曰:“生则何为,死又何说?”其人持一布囊,置 于三缄之前,曰:“尔欲生耶,入此囊中。”复抽刀一柄,手扭三缄之前,曰: “尔欲死耶,割尔首领。”三缄骇甚,泣祈饶之。其人曰:“尔欲生而不入此囊, 必待吾动粗乎?”三缄跪地大哭不起。其人吹动牛角,亭外遂来三四黑汉,绳束三 缄,放入布囊,扛抬而去。 三缄无奈,只得任之。未几,扛抬者止,解开布囊,接出三缄。 三缄极目周围,环立不下数百匈奴,群相谓曰:“既来此地,须与吾等牧羊也, 尔心愿否?”三缄曰:“愿。”匈奴曰:“如愿,速去牧之。” ---------- 好书大家看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