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三十四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和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 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 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 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 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 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 得。当时从陆路至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 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 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 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 “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 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 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到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 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 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 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 扶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 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喇”的一声响,那琴弦绝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 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 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 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 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 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 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 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岸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 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 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 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 知。止住左右不要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