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部分: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 刘秀的“谋略和大度”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刘秀的“谋略和大度” 封建时代,君王的心胸气度,对于驭臣治国,有着重大的关系,尤其在打天下 的时候更是如此。春风大度,不念旧恶,才能宽大政敌,化敌为友,化敌为臣,使 其为自己所用。如果心胸狭隘,则正好反之。 东汉开国君王刘秀(公元前6 年- 后57年),可谓封建统治者中春风大度,不 念旧恶的典型。他为人不仅有谋略,还有气度。作为政治家,谋略和大度,是两种 极优秀的品质,两者兼备,才会得民心。若是有谋略而无大度,对待臣民必然残忍 ;如果有大度而无谋略,必然是懦弱无能。 作为政治家的刘秀,首先是胸怀韬略,然后做到胸襟宽阔。当初在刘玄手下为 将时,对于杀害他哥哥的朱鲔,却能以和颜悦色相对,闭口不提在昆阳保卫战中自 己的战绩,也没有因自己哥哥的被害而耿耿于怀,不为哥哥穿丧服,言谈饮食与往 常一样。这一切,使刘玄深信刘秀的忠诚而感到内疚,下令任命刘秀为破虏大将军, 封为武信侯,竭力想收住刘秀。其实,刘秀的内心却十分悲痛,只是在晚上一人伏 在床上暗自流泪而已。经过不断的建立威信,掌握兵权之后,刘秀突然倒戈,开始 与刘玄争天下。最后,刘玄被打得一败涂地,被迫投降。本来,刘秀此时可以为哥 哥报仇了,但是,富有战略眼光的刘秀,不但没杀刘玄,反而对他加以保护,又一 次展示了刘秀的胸襟气度。等到刘秀攻下了济阳,活捉了朱鲔,不但没杀仇人,反 而封朱鲔为济阳太守。正是这种宽宏大量,使朱鲔为其征战立功,赴汤蹈火,在所 不辞。 当时,还有一支与刘秀争天下的农民起义军――赤眉军。两军对垒,历经苦战 后,赤眉军首领刘盆子终于战败而降。刘秀根据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和《孙子 兵法》:“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的作战原则,制定了正确的俘虏政策: 凡投降者,一个不杀;对刘盆子也一分为二,肯定了他过去的功绩。刘秀对刘盆子 评价说:“你有三大功劳:攻城破邑,四出征战,自己的原配妻子不曾抛弃,这是 第一件;嗣立君王能选择汉宗室成员,这是第二件;其他的人在被迫投降时,都要 将自己立的君王砍下脑袋,以表立功赎罪,而你却能率全体成员归附于我,这是第 三件。”后来,刘盆子被封为赵王。刘秀对待赤眉军的策略,可谓恩威并济,先折 去其威风,用军队打败他们,然后,再表扬其优点,肯定其成绩,使降臣心悦诚服, 不会产生反叛的念头。 二、诸葛亮的“七放七擒”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 人,是三国时期最具盛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生于公元181 年,卒于234 年。诸葛亮27岁还没出仕,常常把自己比作古 代著名将相管仲和乐毅。徐元直向刘备荐举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 亮。诸葛亮纵谈天下形势,论述各路军阀的长短优劣,分析刘备光复汉室的条件、 途径和前景。他谈吐清晰流利, 说理透彻明白,使刘备茅塞顿开、口服心服。不久 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攻破成都建立蜀汉后,刘备拜诸葛亮为丞相,在诏书中说 :“诸葛亮一向与我心意相投,认真做事,从不怠慢。依赖他,我们就可以光复汉 室,使天下重见光明。” mpanel(1); 刘备病重后,把诸葛亮从前线召唤回来,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比魏主曹丕 高出十倍,必能平定天下,完成兴隆汉室的大业。如果我儿子阿斗还可以辅佐,就 尽力辅助;如果他不成器,你废掉他自立也好。”诸葛亮涕泪纵横地说:“臣我只 能是竭尽全力,忠于大臣的节守,奋战至死,永无贰心。”先主刘备对他儿子说: “你与丞相诸葛亮先生共谋大业,你要象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阿斗继位不久, 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接着又担任益州牧,国家事情,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 公元225 年3 月,诸葛亮率大军征讨叛军雍开和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 雍开平定后,孟获凭着自己的骁勇和智慧,招兵买马,继续与蜀汉对立。诸葛亮知 道孟获有勇有谋,在边境地区又很有威望,便不忍伤害,一心要活捉他。诸葛亮训 令军队:“孔子有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对待孟获也应这么办, 智擒孟获后谁也不准虐待,愿留则留,想走便走,任其自便。”孟获执拗任侠,被 擒不认输,释放后又继续来讨战。擒而又放,放而又擒,如此7 次,最后孟获确实 口服心服了,才决心归顺汉室。不久,他称帝的那片土地划入了蜀汉版图,孟获本 人也被委任边关重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