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从雅尔塔到齐格菲防线(8) 德军拚命抵抗,战至日落,仍牢牢控制着大坝区。 美军伤亡浩大,只得又派一个师。 在午夜时分,终于有一个营冲上大坝。 这个营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溢洪道,另一路奔向闸门机房。 但太晚了,德国人及时炸开了溢洪道,毁坏了机房。 100 万立方米的蓄水通过溢洪道和半开的闸门,源源不断地穿过罗尔河谷,把 美国第9 集团军的进攻地段变成一片汪洋。 加拿大第1 集团军的进攻虽未受罗尔河水的影响,但进攻发起不久就陷入困境。 头一天晚上,780 架英国皇家空军的重型轰炸机猛烈轰炸了德国的防御枢纽戈 什。 黎明时分,1000多门大炮开始猛轰德军阵地。 上午9 时20分,担任主攻的英国第30军在霍罗克斯将军的指挥下向德军冲击。 霍罗克斯坐在一个修建在树上的指挥所,用望远镜观察战况。 这位在去年9 月未能杀到阿纳姆的将军一会儿就意识到,他又要倒霉了:大雨 夹着雪从天而降,落在刚刚解冻的地面上,大地变成泥塘。 一小时后,盟军的坦克和车辆陷入困境。 德军借着沼泽、堤堰、森林顽强抗击着盟军。 20万来自加拿大、不列颠的盟军官兵在泥水中与大自然和德军搏斗着,展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盟军经历的最艰巨、最残酷的战斗。 此时,辛普森将军指挥的美国第9 集团军面对滔滔洪水,一筹莫展。 德军有水障保护,调兵北援,抗击加拿大第1 集团军。 克里勒将军、霍罗克斯将军和辛普森将军简直要急疯了。 在齐格菲防线的另一端,被希特勒冷落在旁的老元帅、德军西线总司令冯・龙 德施泰特也快急疯了。 他明白,罗尔河的洪水不会永远流淌,辛普森不会永远一筹莫展。 洪水消退之时,就是辛普森进攻之日。 如果抵御加拿大人的德军不赶紧撤过莱茵河,一旦辛普森发起攻势,必被盟军 砸得粉碎。 除此之外,布莱德雷和他手下的巴顿则更难让人琢磨。 他一次次请求希特勒赶紧东撤,但没有人理睬他。 2 月23日清晨,罗尔河的洪水终于退去,辛森普指挥美军像发怒的雄狮向韦塞 尔方向杀去。 美军官兵驾驶着冲锋艇,冒着德军的炮火,冲入仍旧水急浪涌的罗尔河,杀向 彼岸。 到晚上,7 座重型浮桥和12座轻型浮桥已横跨在罗尔河上。 25日,美军踏上科隆平原和通往韦塞尔的公路。 mpanel(1); 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美军了。 《时代》周刊随军记者这样报道他看到的场面:“大批美国坦克像黑压压的甲 虫全速穿过绿油油的菜田,P ―47雷电式战斗轰炸机扑向德国的战略据点,不计其 数的卡车,搭载着步兵,开始大规模的扫荡。 这是最为壮观的战争景色之一,是军事机器在纯战斗运动的高潮时刻,异常的 一致和运转自如。” 在北线,加拿大军终于以巨大的代价占领了戈什,步步向从南边杀来的美国第 9集团军靠拢。 两支巨大的铁钳就要合拢了。 希特勒这时发现再不撤退就会产生第二个法莱斯口袋,便急忙同意撤退。 德军像潮水般地通过莱茵河上的桥梁,逃到莱茵河右岸。 但5 ?3 万德军还是陷入盟军的夹击中,成为阶下囚。 蒙哥马利指挥盟军第21集团军群,率先杀到莱茵河,把希特勒大吹大擂的齐格 菲防线甩到身后。 但德军把蒙哥马利当面所有横跨莱茵河的桥梁都炸毁了。 望着这条自拿破仑以来就没有敌军渡过的欧洲大河,生性谨慎、办事有条不紊 的蒙哥马利止步了,拒绝了美国第9 集团军司令辛普森要求立即渡河的请求,决定 等到一切都准备好再强渡又深又急又宽的莱茵河。 他没有料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将军正准备与自己一 决高低。 满口都是假牙的布莱德雷将军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铁路工人家庭。 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读完西点军校,当上美国陆军军官。 布莱德雷没有巴顿将军那样显赫、富有的家庭,只有自己的努力和精明。 他办事考虑周到,一丝不苟,喜怒很少形于色,说话滴水不漏。 他不像巴顿将军那样说话直率冲动,常常顶撞上级。 他没有像巴顿那样公开反对蒙哥马利承担主攻任务,而是赞同艾森豪威尔的宽 大正面战略,声称盟军应从北线攻入德国心脏。 为此,巴顿不止一次背后骂他是软骨头。 但布莱德雷并不甘心把突入德国心脏的殊荣拱手让予蒙哥马利,让英国人成为 战胜德国的头号英雄。 蒙哥马利发动“真实”和“手榴弹”进攻后,布莱德雷立刻让自己的参谋长制 定代号为“伐木者”的进攻,准备以霍奇斯将军指挥的第1 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 的第3 集团军在摩泽尔以北发动攻势。 布莱德雷将军向艾森豪威尔将军报告说,他的攻势仅仅是为配合蒙哥马利的助 攻,不会影响蒙哥马利。 艾森豪威尔没有提出异议,就批准了布莱德雷的计划。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