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1) 位处地中海南岸的北非,由东到西排开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 摩洛哥5 国, 仅西部沿海狭地和尼罗河三角洲为绿洲良田,其余均为茫茫热带沙漠。 此地地广人稀,南联非洲内陆,北与欧洲隔海相望,东接石油宝库西亚,西临 烟波浩渺的大西洋。 既是地中海航线南岸的桥头堡,又是联结西亚和大西洋的陆地中介,故素为兵 家所力争。 自19世纪起,欧洲列强纷至沓来。 英国拿下埃及,法国占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意大利得利比亚。 欧战爆发后,北非亦成战场。 1940年6 月,早就对英法北非殖民地垂涎三尺的墨索里尼,眼见法国沦陷,英 国自身难保,遂趁火打劫,向英法宣战,挥师25万,从利比亚杀向埃及。 是时,英军在埃及仅5 万余人。 孰料意军虽众,多系酒囊饭袋,竟被英将韦维尔杀得损兵折将, 抱头西窜,丢 了昔兰尼加。 北非大战的前奏曲就这样开始了。 墨索里尼被打得头破血流,希特勒自然不能无动于衷,更何况他对此地早已暗 恋在心,盘算着从北非出击,挥戈东进,与侵略苏联的德军会师;然后直奔印度, 摧毁大英帝国。 故在意大利开战之时曾要派兵相助,却被墨索里尼婉拒。 现在意军兵溃千里,眼看要被赶下大海,墨索里尼只得厚着脸皮向希特勒求援。 希特勒遂匆匆派德军后起之秀隆美尔中将率领两万人马赶赴北非。 隆美尔一抵非洲,就连出狠招。 英军被打得一溜烟逃回埃及。 战线又大体回到开战前的状态。 所不同的是,英军在昔兰尼加境内保住了一个重要据点――托卜鲁克。 托卜鲁克乃北非良港,东距埃及150 公里,紧扼昔兰尼加惟一的东西向海岸公 路。 隆美尔若继续东进,必须拔掉这个钉子,以保障补给线畅通。 而英军正要靠它牵制对手,并把它作为反攻基地。 于是两军围绕着托卜鲁克及整个昔兰尼加的得失,从1941年夏开始展开了一场 持续一年半的厮杀。 这时隆美尔手下有从欧洲带来的第15装甲师、第5 装甲师( 后改编为第21装甲 师) 和就地组建的第90轻型装甲师,合编为非洲军,有174 辆坦克;另外有3 个意 大利机械化师( 后来又增加3 个) ,146 辆老式坦克。 德意军合编为非洲集团军。 英军有第13、30军,由若干英国师、南非师、印度师、新西兰师和澳大利亚师 组成,统编为第8 集团军,有700 辆坦克。 mpanel(1); 英军虽占优势,但抵不过隆美尔的精明强悍和果断勇敢。 他抓住英军总是分散部置部队和分散使用坦克的弱点,将自己那一点装甲部队 集中起来变成装甲拳,身先士卒,率部神出鬼没,指东打西,弄得英军首尾难顾, 穷于应付。 但隆美尔也有一个致命弱点,这就是后勤补给问题。 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占有制海权,使德军的海上补给线非常脆弱,武器弹药和燃 油常常接济不上,所以进攻大都以虎头蛇尾告终。 于是两军战斗变为拉锯战,互有攻守,但托卜鲁克始终在英国人手中,成为大 英帝国“坚韧不屈”的象征。 1941年年底,英第8 集团军趁非洲军过度削弱之机发起猛攻,重演了年初追逐 意军的一幕。 但德军巧用88毫米高射炮打坦克,英军坦克和老兵损失巨大。 隆美尔却筋骨未伤,很快又得到一批海军冒死穿过封锁线送来的人员、装备和 燃油。 1942年元旦过后,他重整旗鼓,发起空前猛烈的东进攻势。 英国人大祸临头了。 据战史学家记载,本来英国人还想进一步进攻利比亚西部,为此制定了“杂技 家”计划。 最后结果却是“真的翻了一串跟头,可惜都是向后翻的”。 英军溃不成军,向东狂奔。 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鼠”第7 装甲师师部被歼,师长梅塞维被俘。 幸而他混在普通士兵中没有暴露身份,几天后瞅空逃走。 6 月20日,隆美尔猛攻托卜鲁克,守将克洛珀招架不住,次日率3 ?5 万人缴 械。 坚守了近两年之久,名扬四海的“不屈要塞”终于落入德国人之手。 6 月22日,隆美尔晋升为元帅( 此前在1941年5 月升为上将) ,劲头倍增,率 部穷追猛打,杀入埃及,竟一路打到距亚历山大仅96公里的阿拉曼城下。 英国朝野举国皆惊! 军内军外为之哗然。 阿拉曼是一海岸小镇。 沿海平原自西向东延伸于此。 由于受到南面不可逾越的卡塔腊盆地的挤压,渐渐收缩到仅90公里宽。 之后又豁然展开,直通埃及心脏尼罗河三角洲,故成为屏护埃及的咽喉要地。 隆美尔兵至此地,无疑似尖刀顶住了英国人的胸膛。 消息传至伦敦,议会群情激愤。 反对党议员指着丘吉尔鼻子臭骂,斥责政府和军界无能,又四处串联,欲扳倒 丘吉尔政府。 在开罗,英军中东司令部更是一片慌乱。 总司令奥金莱克宣布实行紧急状态。 驻亚历山大港的军舰升火启航,躲向外海。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