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转入战时体制(4) 经济计划转入战时轨道,对职工工作时间、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组织领导提出 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联共( 布) 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41年 6月30 日,联共( 布) 中央政治局决定在苏联人民委员会内设立劳动分配委员会, 其职能主要是:根据防御作战的需要,正确分配劳动力和额外吸收更多的人参加劳 动。苏联人民委员会为了使各加盟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边疆区( 州) 执行委员会拥 有更大的调节能力,又作出了《授予各加盟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边疆区( 州) 执行 委员会调动职工工作的权力》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轻工业和食 品工业的职 工以及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可以调往军工企业,而军工企业的工人不能调往上述企业。 为了能使战时计划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1941年6 月30日,联共( 布) 中央、苏联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联合决定,成立拥有领导前线、后方工作全权 的苏联国防委员会。7 月1 日发布了《关于扩大苏联人民委员会在战时条件下的权 力》。根据这一决定,人民委员会在进行经济动员中的权限和自主权力大大地扩大 了。 苏联党和政府在战争初期所采取的国民经济转入战时体制的举措,在一定程度 上减少了军队失利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使苏联在西部大部领土逐步被侵占时能使国 民经济特别是军工生产维持一定水平,从而保障了前线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为苏军 顶住德军的进攻并转入积极的防御打下了基础,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改组创造了 条件。但是,初期的改组是很不够的。 苏联的全民动员是在动员准备尚未完成、前线作战失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任务 十分艰巨。但是,苏联党和政府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作用,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将 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纳入了战时体制。在这个转轨过程中,苏联党和政府充分 借鉴了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的经验,充分发挥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优势,使苏联的全民动员具备了动员快、范围广、规 模大、效果明显等特点,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