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大抗战拉开了幕布(7) 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 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 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 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 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 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唆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 稍具人心,孰忍出此? 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 其安全,促其反省。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 二) 停止一切内战。 ( 三)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 四)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 五)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 六)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 ( 七)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 八)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以上八项为我等西北军民一致之救国主张,望诸公俯顺舆情,开诚采纳,为国 家开将来一线之生机,涤以往误国之愆尤。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 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 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临电不胜待命之至。” 张、杨通电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篇重要文 献。 12日上午10时,西安各报便出了号外,捉蒋消息立即传遍全市,大街上挤满了 人,人们一边走一边欢呼,青年学生更是兴高采烈,不自觉地形成了一股股的游行 队伍。 张学良在发动兵谏时,于12月12日晨5 时致电毛泽东主席,称“吾等为中华民 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介石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 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政府。 兄等有何意见,速复,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防胡( 宗南) 敌北进。” 捉住蒋介石,张、杨二人兴奋不已,但如何处理后事,二人一时又拿不出什么 好主意,心情很快变得沉重起来。 他们联名给中共中央打电报,请派代表团到西安共商大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13日在保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对西安事变后的局势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2月15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的名义致电南京政 府,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mpanel(1); 12月16日组成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包括叶剑英、秦邦宪、李克农的代表团飞 抵西安。 12月19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通电》。 同时为了应付南京的“讨伐”,将红军南调至西安附近的泾阳、三原、淳化、 咸阳一带,红17军团挺进到西安东南的蓝田,以支援东北军和17路军。 张、杨捉蒋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党政军大员乱作一团,有的悲,有的暗中 高兴。 军政部长何应钦感到这是夺取委员长一职的难得机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 下,力主讨伐,企图用飞机炸死蒋介石。 12月12日下午,他召集党政军首脑开会,交换意见,当晚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常 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了武力讨伐的决定;又给在德国“养病”的亲日 派首领汪精卫发电,促其立即回国。 亲日派的这些举动,引起了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的强烈 反对。 事变当天,宋美龄、孔祥熙等还在繁华的上海享乐,第二天一早便赶紧来到南 京。 他们力主以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坚决反对何应钦等人所做出的决定。 在宋美龄的强烈要求下,孔祥熙以行政院的名义于12月14日召集会议,同意进 行和平试探,并派黄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