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节 太平洋海战的全面展开 一、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是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有“太平洋心脏”之称。港内水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水深12~18 米,可以同时停泊各种舰船约500 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 队的大部分舰船皆在港内停泊。日本一直把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看作是其“南进” 的最大障碍。日本认为,为了大胆地“南进”,首先必须消灭或瘫痪美国海军太平 洋舰队。因此,日本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终于在1941年12月8 日,使用机动部队的 舰载航空兵,对珍珠港实施了突然袭击,由此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1 、日军袭击作战的企图。 日本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是由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提出的。1941 年1 月7 日,山本在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的信中提出了袭击珍珠港的设想。随后 授意日本海军第十一航空舰队参谋长大西泷治郎少将秘密制定作战计划。作战计划 于4 月份完成,然后提交海军军令部审批。同年10月19日,海军军令部长永野批准 了这个计划。12月1 日,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定下最后决心,并于同日下达了最 后作战命令。 日本袭击珍珠港的作战企图是,在袭击前十余天,以第一航空舰队的航空母舰 为基干的组成突击编队,从日本本土出发驶向复威夷,于突击日日出前1 至2 小时, 抵达瓦胡岛以北200 海里的海区,尔后出动舰载航空兵,突击珍珠港内的美军舰只 和岸上航空基地。突击结束后,突击编队迅速撤离,返回日本内海。 为了完成袭击任务,日本拟定了奇袭和强攻两种方案。当美军无戒备时,采用 奇袭方案,即首先鱼雷袭击,继之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当美军有戒备时,则采用 强攻方案,即首先俯冲轰炸岸上航空基地,以便造成混乱,吸引其火力,再以水平 轰炸压制美军高炮火力,然后对舰船实施鱼雷攻击。 2 、日军战前的准备。 (1 )袭击作战计划。 兵力编成和任务。 日军袭击作战所使用的主要兵力是航空母舰的舰载航空兵。为了避免突击编队 编成过大,易于暴露目标,同时又要求突击编队具备强大的突击威力。日军决定: 以航空母舰6 艘、战列舰2 艘、重巡洋舰2 艘、轻巡佯舰1 艘、驱逐舰11艘、潜艇 3艘和油船8艘,共33艘舰船编成突击编队。6 艘航空母舰共载飞机约400 架,其中 用于突击的有104 架水平轰炸机,135 架俯冲轰炸机,40架鱼雷机和81架战斗机, 共为360 架。突击飞机编成两个攻击波,主要任务是攻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4 艘航空母舰和8 艘战列舰,其次是攻击机场和港口设施(各兵力的编成和任务见附 表五、六)。此外,每艘航空母舰还留有三分之一的战斗机在突击编队上空巡逻、 警戒,以防美机的攻击。另以27艘潜艇编成3 个先遣队、1 个特别攻击队(包括搭 载的5 艘袖珍潜艇)和一个军事要地侦察队。先遣队和军事要地侦察队则在突击前 潜入珍珠港,在空中突击的同时,以鱼雷攻击港内美军舰船(见附表七)。 航线的选择。 从日本本土出发驶向夏威夷群岛,通常有三条航线可供选择:一是经过阿留申 群岛以南的北航线;二是商船通常使用的中航线;三是经马绍尔群岛从西南方向接 近夏威夷的南航线。这条航线各有利弊。北航线远离美军所占岛屿的岸基航空兵的 巡逻范围,冬季无商船航行,采用这条航线,便于隐蔽,易于取得突然性,但经过 的海区气候恶劣,浪大雾多,海上加油和编队航行非常困难。中航线和南航线与北 航线正好相反,海面平静,海上加油和编队航行比较容易。但是走这两条航线不便 于隐蔽,特别是如果走南航线,由于靠近美占岛屿,很可能被美机发现。选择哪一 条航线呢?日军认为,加油和奇袭是这次作战的两大关键,缺一不可,但海上加油 的困难,通过突击编队本身的努力,总是可以克服的。然而突击编队的行动一旦被 美方察觉,则将前功尽弃。经过全面权衡之后,日军最后决定选择有利于奇袭的北 航线作为主要航线。 突击起飞海域和突击时间。 mpanel(1); 一般他说舰载机起飞海域距离珍珠港近些较好。但太近了,又容易被敌人发现 ;太远了,飞行时间长,会增加飞行员的疲劳,影响鱼雷攻击和轰炸的效果。从各 种角度研讨之后,日军决定起飞海域选择在瓦胡岛以北200 海里处。当时日机的航 速为230 公里/ 小时(120 海里/ 小时),从起飞、集合到飞抵目标约需2 小时。 日军还采用了“不等航程”进攻法: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以后,航空母舰随 即后撤一定距离,各突击群完成任务后,在离起飞海区较远的地方与航空母舰会合。 因而舰载机的航程去时较近,返回时较远。如果美机追击,往返的航程都较远。 突击时间,主要是根据是否便于袭击珍珠港和同时在马来亚登陆而定的。两者 都须在拂晓时开始,也就是说,最好在天亮前有月光。为此,以选择满月(农历十 五)后三四天有下弦月的日期比较合适。而12月8 日为农历十九(满月后第四天), 有下弦月,又是星期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舰只,通常在周未从训练区返回珍 珠港,舰上官兵大都上岸休假,疏于戒备,易于突击成功。综合了这些条件,日本 大本营于12月2 日决定突击日为12月8 日。 后来又因日本海军第5 航空母舰战队的各个飞行队没有进行过夜间起飞和夜间 飞行训练,乃把拂晓攻击改为白天攻击,即在日出前1 小时(当地时间早晨6 时) 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8 时实施突击。 (2 )欺骗、伪装和保密措施。 大耍“和谈”骗局。战前日本委派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此人是美国总统罗斯 福的朋友,以自由主义者和英美拥护者闻名)为驻美大使,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与 美方会谈达40~50次之多。在政府间谈判的同时,还派“民间” 代表到美国,同与美国总统密切联系的美国神甫进行所谓“私人交涉”。日本 以谈判作掩护,在太平洋地区集中和展开初期作战的陆海空军。日本首相担心这种 假和谈、真备战的作法被美国识破,于1941年7 月亲自致函美国总统,表示“两国 间并无不可用谈判方式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麻痹美国,11月5 日,即日军下 达第一号作战预令的当日,日本政府又派来栖三郎(来栖曾担任过日本驻美国的领 事,其妻是美国人)为特使,赴美协助野村进行谈判。此后,日美谈判空前活跃, 直到12月8 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和在马来亚登陆的前夕,日本谈判代表还会见美国国 务卿,照会美国政府,说日本“不拒绝谈判的机会”。 加强战略伪装。日军在日本内海主要港湾组织了与袭击珍珠港毫无关系的登陆 演习,并邀请各国驻日武官参观;为掩盖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企图,制造进攻 苏联的假象,1941年秋,日本关东军的兵力由11个师增加到22个师;在突击编队隐 蔽向珍珠港方向驶进的时候,日本邮船“龙田丸”在12月照常由横滨开往檀香山; 在12月5 日至7 日3 天内,当突击编队即将接近预定的突击起飞海域时,日军故意 把横须贺海军基地的水兵,送往东京游览伪装出一片太平景象。日军还规定对珍珠 港的袭击与在马来亚登陆同时开始,但其它各方面的作战,均不得在袭击珍珠港之 前开始,以免暴露企图。 严格保密。首先,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很长时间只有山本和少数军官知道。 其次,为了隐蔽袭击准备和行动企图,在训练阶段,将突击编队的训练地点选 在日本南端的佐伯湾和鹿儿岛,而集结地点则选在北部千岛群岛的单冠湾(在择捉 岛)。突击航空兵训练结束以后,返回了航空母舰。为了不引起人们注意,抽调教 练机和其它机队进驻训练基地,基地上空仍然保持大批飞机不停地飞行。在集中阶 段,突击编队由各自的训练基地进入集结海域时,选择了远离商船航道的不同航线, 分批前往(有的绕道小笠原群岛、硫黄岛、南鸟岛等北上单冠湾,有的取道日本海 前往单冠湾)。在集结过程中,各舰船以及舰载机的收发报机一律加上铅封,实行 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同时特别注意防潜警戒;突击编队一进入集结地域,就切断了同 岛外的交通、通信等一切联系。在实施阶段,突击编队向珍珠港航行的12天中,完 全停止了内外无线电通信。 (3 )战前训练。 日军为了保证袭击成功,于1941年8 月下旬,秘密地开始了图上作业演习和实 兵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舰载航空兵,并精选了飞行队长和飞行员。鱼雷机编队在地 形近似珍珠港的鹿儿岛进行了鱼雷攻击训练。由于珍珠港港区狭窄(宽度不超过500 米),水浅(水深12―18米),如按照通常的投雷高度投雷,鱼雷将会扎到海底。 因此在训练中反复降低了投雷高度(最低高度达20米),后来又在鱼雷上安装了稳 定器,这就解决了在狭窄的浅水区实施鱼雷攻击的一大难题。轰炸机编队至少作了 50次的飞行训练,其中水平轰炸机在有明湾海军轰炸靶场,利用画在地面上的同美 国“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一样大小的白色标志,进行了投弹训练,最后达到了在 3000米高度投弹误差不超过30米的水平,这就保证了80%的命中率。俯冲轰炸机和 战斗机也进行了紧张的训练,并达到了要求的水平。同时各飞行队的飞行员,对美 国舰船的识别也进行了反复的训练。 在舰载航空兵训练的同时,参战的舰船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舰般训练主要解 决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海上加油的问题。走北航线除3 艘航空母舰、2 艘战列舰 和2 艘重巡洋舰共7 艘大型舰只外,突击编队的其余舰只均需在海上加油。为此, 日军一方面对大型舰只的海上拖曳加油法进行了研究和训练,另一方面对油船的加 油装置也进行了紧急改装。此外,舰只本身也采取了一些提高续航力的措施。特别 攻击队的潜艇在地形近似珍珠港的中城湾,也紧张地进行了夜袭训练。 9 月份,在海军大学举行了联合舰队的图上作业演习。最后于11月中旬,以集 结在佐伯湾的战列舰为假定目标,连续进行了三次综合攻击演习。日军认为这些演 习是战前训练工作的总结,已做到了参战兵力之间协调一致。11月23日,突击编队 的各舰主管人员和全体飞行军官,又反复地研究了作战中的关键性问题。11月24日, 各飞行队长和全体飞行人员参观了瓦胡岛和珍珠港的沙盘模型,空中攻击队的总指 挥官对照沙盘模型,向各飞行队详细交侍了各自的任务。 战前,日本通过各种侦察活动,已查明瓦胡岛美军对空、对海防御设施,兵力 分布,飞机、舰船的种类、数量及其停放和驻泊位置,美军在平时和节假日的活动 规律,以及北航线的海情,日军获得情报的主要手段是:收听夏威夷美国电台的广 播;由驻美外交官员,特别是将海军军令部的官员,以外交官的身份派往日本驻檀 香山的领事馆,搜集有关珍珠港和太平洋舰队的情况,驻檀香山的日本领事馆,在 突击前每周向东京汇报两次;派遣间谍(约200 人)至夏威夷监视美军动向;派遣 军官亲自侦察,10月上旬派出少校1 名,10月下旬又派出少校两名和中尉1 名化装 成商人和船员,乘商船分赴旧金山和檀香山,对美国海军情况和预定的北航线进行 侦察,查明了该航线冬季无商船来往,无飞机活动,沿途气候虽有时恶劣,但可通 行,两批人员均于11月中旬返回;潜艇在珍珠港附近侦察。 3 、日军袭击作战的经过。 1941年11月18日,日本海军先遣队的潜艇伪装日常巡逻,分别由佐伯湾和横须 贺港出航,沿中航线和南航线驶向夏威夷的瓦胡岛,侦察和监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 活动。11月26日,日军袭击珍珠港的突击编队从单冠湾启航,沿预定的北航线以14 节航速前进。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实施了昼夜24小时的对空,对潜警戒和保持无线 电静默。同时,为了防止途中被美军发现,突击编队决定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 间美军侦察机巡逻圈以外通过(美机巡逻半径为600 海里)。11月30日,按预定计 划突击编队进行了第一次海上加油。尔后,东京连续不断地向突击编队通报夏威夷 方面的敌情(按无线电管制规定,编队只收不发)。12月6 日至7 日(檀香山时间 为5 日和6 日),补给编队给航空母舰和警戒舰只加油后,突击编队以24节的航速 直逼瓦胡岛。7 日零时55分(檀香山时间为6 日17时25分)收到先遣队潜艇发来的 报告:“拉哈纳锚地无美国舰队”,由此推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很可能在珍珠港。 7日4时(檀香山时间,下同),突击编队驶至瓦胡岛以北230 海里的海区展开。至 此,突击编队在海上航行了12昼夜未被美机和潜艇发现,也未遇到第三国的商船。 5时30 分派出两架水上飞机侦察突击航线、港内停泊的舰船及气象情况,同时对瓦 胡岛东、西两侧附近海面作了大范围的搜索。6 时至6 时15分,突击机群的第一攻 击波183 架飞机(其中鱼雷机40架、俯冲轰炸机51架、水平轰炸机49架、战斗机43 架),分别从6 艘航空母舰起飞完毕,利用云层隐蔽地飞向瓦胡岛。7 时40分,突 击机群展开成攻击队形,由瓦胡岛西部进入。如按奇袭方案,8 时整鱼雷机应首先 实施鱼雷攻击,但因残云遮隔,对信号发生了误解,于是俯冲轰炸机提前5 分钟先 行攻击(实际上实施了强攻方案),俯冲轰炸机顺着山谷进入,7 时55分,首先攻 击了希凯姆、惠列尔机场和福特航空站,并压制防空火力。7 时57分,鱼雷机沿西 部山区进入,分为两批,一批16架,对福特岛两侧舰船实施了鱼雷攻击;另一批24 架绕过海军码头,从东南方向进入,以15~30米的超低空施放鱼雷,攻击福特岛东 侧的战列舰。8 时05分,水平轰炸机绕经瓦胡岛以西,从南岸飞向珍珠港,编成以 5机为中队的纵队队形(单机间隔200米),在3000米高度,对福特东侧的战列舰及 高炮火力较集中的依哇机场进行了水平轰炸。战斗机从西部山区东侧进入,封锁瓦 胡岛上空,未与美机遭遇,即分为6 个编队,分别扫射了惠列尔、希凯姆机场和福 特、卡内欧黑海军航空站。第一攻击波突击历时45分钟,只遇到轻微抵抗,便顺利 地完成了首次突击任务,于8 时40分返回航空母舰。日机攻击开始后,日军潜入港 内的潜艇也向美军舰船实施了鱼雷攻击。 日机第一攻击波突击开始时,驻岛美军惊慌失措,混乱不堪,没有进行有组织 的抵抗。突击5 分钟后,高炮才零星射击,岛上33个高炮连,仅4 个连开火。8 时 15分,才有4 架战斗机从未受轰炸的哈罗瓦机场起飞。此后虽陆续起飞了25架,与 日军第二攻击波有些遭遇,但由于仓促应战,协同不好,因而有的被日机击落,有 的被自己高炮击毁。整个基地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日军第二攻击波171 架飞机(其中俯冲轰炸机81架、水平轰炸机54架、战斗机 36架),于7 时15分起飞,8 时40分展开成攻击队形,各机群从瓦胡岛东部进入, 8时55 分开始攻击,俯冲轰炸机主要攻击舰船,水平轰炸机主要攻击希凯姆、贝罗 斯机场和各海军航空站,战斗机担任空中掩护,同时封锁、扫射各航空基地。第二 攻击波的突击持续了约1 小时,扩大了第一攻击波的突击效果。 整个突击行动持续了约2 小时,实施攻击时间约1 小时30分钟,投掷鱼雷40枚, 各种炸弹556 枚,计144 吨。日军以损失飞机29架和潜艇6 艘的微小代价,炸沉美 军各种舰船40余艘(内含击沉战列舰4 艘、轻巡洋舰2 艘、驱逐舰1 艘和辅助舰5 艘,约占在港大型舰艇总数的50%)。击毁美军飞机260 多架(约占飞机总数的70 %)。毙伤美军约3500余人。日军偷袭珍珠港时,通常停泊港内的美军3 艘航空母 舰和其它22艘舰艇,因出海执行任务,未遭袭击。此外,岸上油库及其它重要的设 施也没有遭到袭击。 日本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受严重损失,丧失了战斗 力,瘫痪达半年之久。从而日本在太平洋西部和西南部得以顺利地实施其进攻战役, 而袭击珍珠港的编队则可用来支援作战,日本赢得了故争初期的战略主动权。 4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 日本袭击珍珠港,是使用外交谈判掩护军事上突然袭击的一个典型战例。自称 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的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为什么会遭受如此严重的 损失呢?其主要原因是:(1 )美国政府推行远东慕尼黑政策的后果。早在日本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美国就以军火、战略物资大量供应日本,扶植了日本的侵华 势力,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1938年冬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9 年3 月,英美政府暗中策划所谓“太平洋会议”,妄图压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日本 帝国主义“议和”,通过牺牲中国来缓和美日矛盾,并竭力把日本的这股祸水引向 苏联。1941年4 月,日美谈判中,日美“私人交涉”的双方拟定了一个得到美国国 务卿赫尔同意的“日美谅解方案”。实际上是一个“远东慕尼黑”方案,根据这个 方案,美国承认“满洲国”,使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合法化,并密谋与日本结成反共 同盟。5 月12日,日本提出了一个所谓“松冈修正案”,坚持日本独霸中国,还坚 持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保留在太平洋使用武力的权力等等。尽管如此,美国 总统罗斯福还是同意以日本方案为基础,继续进行谈判。美国绥靖日本,推行远东 慕尼黑政策,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实现,但美国绥靖日本的结果是,日 本利用谈判掩护偷袭,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 )美军统帅部军事思想落后,战略判断错误。美军统帅部在太平洋战争爆 发前,墨守马汉关于通过海上决战、消灭敌方舰队、夺取制海权,以赢得战争胜利 的理论。认为在夺取制海权的斗争中的决定性力量是战列舰,而战胜敌人的主要方 法是海上决战,正是这种军事思想指导下,美军统帅部看不到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发 展所引起的未来海上作战方式的变化。美军统帅部对于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这 一强大兵力的出现,使海军兵力能够长时间远离基地实施海上独立作战的能力,却 估计不足。美军统帅部一味盲目满足于日本会恪守1921年华盛顿条约关于美、英、 日主力舰队吨位比例5 :5 :3 的规定,认为美国海军力量雄厚,日本不敢冒然对 美国发动战争,甚至“会在美国压倒优势的力量面前退缩”,看不到在太平洋地区 日美航空母舰的对比是10:3 ,日本领先。美国报纸一再宣称,太平洋海区辽阔, 珍珠港距离日本约3500海里,“在日本舰队有效射程之外”,也就是只看到以战列 舰为主力的舰队的活动半径,而没有看到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的活动半径,没 有看到日本的远洋作战能力,这就是美军统帅军事思想落后的表现。 由于军事思想落后,美军统帅部对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和地点判断错误。 美军帅部对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判断错误,主要表现在没有立足于早打,而是 寄希望于和谈,寄希望于同日本签订一个“暂时协定”,立足于战争可能推迟上。 当战争征候已十分明显时,美国还一厢情愿地幻想“将可能冲突的事件再推迟3 个 月”,直到日本袭击珍珠港的前夕,罗斯福总统还亲自致电日本天皇,呼吁和平, 但已无济于事了。 美军统帅部对日本发动战争的地点判断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日本发动战争必 然首先“北进”,配合德军夹击苏联。当德军在苏联的进攻受阻后,美军仍认为日 本即使“南进”,也是首先攻占东南亚。因此,当日美关系极度紧张之时,美国命 令太平洋舰队戒备的,也只是南中国海和暹逻湾,没有包括中部太平洋海区,更没 有想到日本会远程奔袭珍珠港。 (3 )驻夏威夷美军疏于戒备,以至完全丧失警惕。落后的军事思想导致了对 敌人突然袭击的准备不足。早在1941年1 月27日,美国驻东京大使格鲁就曾向国务 院报告,一旦日本与美国发生事端,日本试图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当局不相信。 此后,美国情报机关曾多次截获日本积极收集珍珠港情报的电报,同时还发现了日 本派到瓦胡岛的许多间谍,但仍被当作一般情报活动而未加注意。特别是在珍珠港 被袭击前夕,美国情报机关又截获了日本的“对美备忘录”(即“最后通谍”)的 重要电报,并于12月6 日21时30分(华盛顿时间),将译出的一部分交给了罗斯福。 罗斯福看后本想立即召开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研究对策,但斯塔克当时正在国家剧 院看戏,为避免惊动观众而搁置了起来。12月7 日11时(夏威夷时间5 时30分), 罗斯福和最高军事首脑又看到了该电报的最后一部分,情况十分明显,日本将发动 战争,但是美国还是没有采取什么积极措施。只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于当日11时25 分(夏威夷时间5 时55分),在陆军部看到这份电报后,建议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 “把情况通知各海外司令部”。斯塔克认为没有必要。 尔后马歇尔虽然电告海外各司令部(包括夏威夷军区司令部)加强戒备,可是 夏威夷美军在珍珠港被袭击5 小时后才收到此电报。 当日美关系极度紧张,战争威胁已迫在眉睫之时,夏威夷驻军毫无战争准备。 星期日,停泊在珍珠港的舰船上的官兵照例上岸度假。情报中心(重要任务之一是 掌握空中情报)假日停止工作,檀香山和薛夫特堡(夏威夷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之 间的电报联络机构假日不工作。因此,在日军突然袭击时,飞机不能起飞,舰船不 能起锚,高炮不能射击,通信失灵,指挥瘫痪,完全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4 )夏威夷地区防御薄弱,珍珠港内舰船配置密集。防守夏威夷地区的美国 陆、海军本来在平时拟制的防御计划中已经规定,陆军航空兵担任瓦胡岛周围的近 海(20海里)巡逻,海军担任远海(700 ~800 海里)侦察,但从未忖诸实施。 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航空母舰的舰载飞机袭击停泊在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 舰队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曾命令各海军军区司令对布设防鱼雷装置的问题, 要进行调查研究。但夏威夷军区司令认为,布设防鱼雷装置后,舰艇出入航行将受 到限制。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金梅尔也认为,珍珠港港狭水浅,不存在受到鱼雷攻击 的危险。结果,布设防鱼雷装置的问题,不了了之。 珍珠港内舰船配置密集,日机袭击珍珠港时,港内共停泊舰船90余艘,其中大 型舰船约40艘。有些舰船甚至并列停靠,不便机动。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军突击编队接近珍珠港时,美军未能提前预警,日军突 击机群起飞后,瓦胡岛雷达站虽曾发现,但因为没有得到敌情预报,却误认为是自 己的飞机,及至日军机群飞临上空时,太平洋舰队官兵还误认为是自己的飞机在搞 演习。当日机实施鱼雷攻击时,港内舰船既无防御措施,又无法机动规避,完全处 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例如,“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受鱼雷攻击后开始沉没,挤压 其内侧的“田纳西”号战列舰:“田纳西” 号后面相距仅23米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的火焰又向“田纳西”号蔓延, 而“田纳西”号丝毫不能机动,加之又被1 条鱼雷命中。结果“西弗吉尼亚”号和 “亚利桑那”号被击沉,“田纳西”号也受重创。 应当指出,美国海军忽视塔兰托事件的教训,低估了日本海军远洋作战能力, 认为日本无法造出可用于浅水攻击的鱼雷。结果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从的舰船遭受 的最大损失,却是日军鱼雷机发射的浅水鱼雷所造成的。 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作战行动。 日本在1941年12月8 日,同时在两个方向――珍珠港和东南亚发动了战略进攻。 进攻东南亚,攫取菲律宾、马来亚、泰国、缅甸和荷属东印度这些美、英、荷的属 地,是日本战争初期的主要战略目标。至1942年5 月初,日本仅以15000 多人,380 架飞机和4 艘驱逐舰的极小损失,全歼了这一地区的盟军,达到了预期的战争初期 的战略目的。 1 、双方的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 (1 )日军的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 日军的作战企图。 1941年8 月日本大本营拟定了进攻东南亚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有四个方案。 第一方案要求先夺取荷属东印度,尔后夺取菲律宾和马来亚。第二方案,要求由菲 律宾经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向马来半岛逐步推进。第三 方案,由相反方向从马来亚向菲律宾逐步推进。第四方案,同时进攻菲律宾和马来 立,随后迅速夺取荷属东印度。1941年9 月,日本大本营确定采用第四方案,即同 时在两个方向发起进攻,然后集中兵力夺取荷印。 计划规定,分三个阶段达到战争初期的战略目的。 第一阶段,攻占菲律宾和马来亚,夺取俾斯麦群岛、关岛、婆罗洲和苏拉威西 岛。 第二阶段,攻占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 第三阶段,占领缅甸和位于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夺取这些地 区后,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北从千岛群岛起,经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 岛、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岛、帝汶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和孟加拉湾诸岛,一 直到印度和缅甸交界线。 总的要求,50天内占领菲律宾群岛,100 天内占领马来亚,150 天内占领荷属 东印度。作战开始时间与袭击珍珠的时间同时进行,不得提前。 日军兵力部署。 日军参加进攻东南亚作战的兵力有:陆军第14军、第15军、第16军和第25军, 共计4 个军11个师。 海军:南方舰队(包括第2 舰队、南遣舰队、第11航空舰队)、第3 舰队,共 计驱逐舰以上战斗舰艇51艘,潜艇16艘。 总共作战部队约25万人,包括后勤部队约40万人。 具体兵力部署如下:以第14军(辖16师、48师、65旅)配属第5 飞行集团,担 任菲律宾方向作战。 以第25军(辖近卫师团、第5 师、第18师、第56师)并由南方军直辖第3 飞行 集团协助,担任马来半岛方向作战。 以第15军(辖第33师、55师)担任泰国及缅甸方向的作战。若菲律宾方向形势 许可,第5 飞行集团则拨给第15军使用。 以第16军(辖第2 师、第38师、混成第56步兵团、第48师;但第38师、第48师 须香港和菲律宾作战后再调归第16军指挥),担任进攻荷属东印度作战。 海军兵力部署。 近藤信竹海军中将的直辖部队,包括战列舰2 艘、驱逐舰10艘,舰载飞机12架, 主要作战方向是菲律宾、南中国海,主要任务是对付美国海军舰队的出现,并适时 地支援全部作战。 第三舰队,包括重巡洋舰5 艘、轻巡洋舰5 艘、航空母舰1 艘、水上飞机母舰 3艘、驱逐舰29 艘、根据地队2 个、舰载飞机104 架。主要作战方向菲律宾。主要 任务是:消灭敌人舰队;协助陆军在菲律宾等地登陆;菲律宾作战结束后除留部分 兵力守菲律宾外,其余大部兵力准备协助陆军进攻荷属东印度。 南遣舰队,包括重巡洋舰3 艘,练习巡洋舰1 艘、水上飞机母舰3 艘、潜艇16 艘。陆上航空队飞机130 架,根据地队2 个,舰载飞机191 架,主要作战方向是越 南南部及马来亚。其任务是:在登陆菲律宾作战中夺取制空权,歼灭敌航空兵力; 担任海上巡逻,创造歼敌舰队的时机;然后参加马来半岛方向作战。 (2 )盟军的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 英、美的企图。 当时,英国在欧洲战场自顾不暇,无力应付亚洲的局势。因此,仍奉行其一贯 的借别人之手打仗的政策,想依靠美国的力量来保住其在东南亚的占领地。丘吉尔 曾说:“一旦日本发动战争,英国的政策是延迟采取任何行动。。 即使这种延迟可能引起军事上的某些牺牲。”意思是不到日本实际动手,并获 悉罗斯福意图之后,他是不会使用武力的。因此,对在亚洲的作战,只提出一些空 洞的口号,如确保新加坡等,但无相应的战略措施,有的是采取所谓“为了保住面 子”的战略。例如对亚洲的前哨阵地――香港的防守,他们主张“与其加强防守香 港,使之成为精神上的‘凡尔登’或旅顺口,还不如冒失守的风险,略加防守,因 为加强了防守,万一失守,对我们的威信有很大危害”。由此可见,英国在远东地 区对日本作战,是没有任何切实的军事措施的。 美国当时战略重点也放在欧洲,加之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判断错误,在东南亚 地区,也无切实的防御措施。直到1941年12月1 日,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才下令 给美国海军远东舰队,对日本在中国南海及暹逻湾的行动“进行防卫性的谍报戒备”。 美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战略据点是菲律宾,菲律宾是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美国则认为该岛离夏威夷群岛太远(4000多海里),无法防守。 因此,原定计划只想守住吕宋岛首府――马尼拉,并在附近巴丹半岛保持一个 据点,直到1941年8 月6 日,美国才改变原计划,决定“坚守整个菲律宾群岛”, 但坚守的条件并不具备。 其它国家,如荷兰等都是依附于英美的,其本身根本无抵抗日本进攻的能力。 综上所述,盟国在东南亚地区,既无统一的战略思想,更无统一的作战计划和对军 队统一指挥的中心,也就谈不上对付日本进攻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全处于被动挨 打的状态。 盟军的兵力部署。 由于没有统一计划和指挥,所以兵力处于原来一般防守时的分散状态。 在日本决定进攻时,英军在香港有1.1 万人,在马来亚有8.8 万人,在缅甸有 3.5 万人,合计13.4万人;菲律宾群岛共有美军3.1 万人,有菲律宾军约11万人, 荷兰有正规军2.5 万人,民兵4000人。 美国海军兵力大部分在太平洋,而且在珍珠港事件后,基本上无进攻作战的能 力。 在航空兵力方面,美军在菲律宾的作战飞机307 架,英军在马来亚有飞机158 架,在缅甸有飞机37架,荷兰有飞机144 架,盟军在东南亚地区共有飞机646 架, 而且大都是旧式的。 综上所述,虽然从兵力数量上看,日本并不占优势,然而由于日本的充分准备, 精心策划,部队训练有索,加之利用了盟军分散无准备弱点,所以日军就形成了优 势。 2 、日军在菲律宾群岛的作战。 (1 )日军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 日军计划在登陆之前,首先使用驻台湾的陆军和海军航空兵500 架飞机,对菲 律宾实施空袭,以夺取登陆地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空袭时间定为12月8 日凌晨。 当时因台湾及其附近海区晓雾蔽空,飞机不能起飞,使日军飞机起飞时间推至9 时 许。这一时间的变动反而造成了日军的有利条件。因为在菲律宾的美军远东司令部 12月8 日2 时30分得到了日本袭击珍珠港的消息,在是否使用B ―17型轰炸机立即 轰炸台湾作为对日本回击的问题上意见不一。为避免飞机在地面遭到袭击,于是命 令B ―17型轰炸机起飞,绕吕宋岛飞行,11时30分这些飞机刚刚着陆。这时因晓雾 迟到的旧机恰好飞临上空,对机场上的美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B ―17型轰炸机的 半数和新式P ―40战斗机的三分之一以上被击毁。 12日以后日本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则使用8 日占领的阿帕里、维甘、拉奥、 黎牙实比等地的机场,对菲律宾首府马尼拉附近各机场及马尼拉湾停泊的舰船进行 了袭击,同时进行了吕宋岛南部的空战。至12月15日,美军在吕宋岛残存的10架B ―17型轰炸机、20架P ―40型战斗机和10余架水上飞机撤往澳大利亚,少数水面舰 艇也调往别处,这个地区的海军兵力只有29艘潜艇。至此,日军完全掌握了菲律宾 群岛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2 )日军登陆作战。 日军在夺取制空权的同时,发起了对菲律宾的登陆作战。登陆部队总计5.7 万 多人,因兵力数量并不占优势,因此,采取了先夺取外围岛屿和防守薄弱的沿海地 区,以便近程陆军飞机迅速筑好机场,然后协同主力部队向纵深发展。 美国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守岛美军主力3 万多人都部署在马尼拉附近,将 战斗力极弱的菲军11万人部署在海岛周围漫长的海岸线上,这种部署恰为日军顺利 登陆造成了有利条件。 日军12月8 日开始登陆,当天即占领吕宋以北巴坦群岛的主岛,9 日跃进到吕 宋北面的甘米银岛。10至12月,另外两支分遣队在吕宋岛北海岸的阿帕里和维甘两 地分别登陆,12日从帛琉群岛出发的第4 分遣队,未遇任何抵抗在吕宋岛东南端的 黎牙实比登陆。这一系列登陆,为主力部队扫清了障碍。 日军登陆兵主力4.3 万人,分乘86艘运输船,组成三个登陆输送队。第一登陆 输送队(37艘运输舰船)于1941年12月18日17时从高雄出航。第二登陆输送队(28 艘运输舰船)于18日12时从马公出航。第三登陆输送队(21艘运输舰船)17日9 时 从基隆出航。这三个登陆输送队在第3 舰队的掩护下,利用航空兵预先突击的效果 于22日1 时10分,先后到达仁牙因湾,随即分批在预定的登陆地点登陆。另有第14 军的第16步兵师主力7000余人,分乘24艘运输舰船,在第3 舰队掩护下,于17日13 时从奄美大岛出航,于24日凌晨在吕宋岛东海岸中部的拉蒙湾登陆。日军主力登陆 后与先头登陆各部队从几个方向对马尼拉实施向心攻击。此时美远东军司令麦克阿 瑟对粉碎日军登陆已完全丧失信心。在23日,下令放弃马尼拉,将部队撤至巴丹半 岛。他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是由于判断情况的错误,过高估计了日军的兵力,相 反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低。美军撤至巴丹半岛后,地区狭小,人员拥挤,加之疟疾 流行,战斗力大减。虽然进行了一些抵抗,但也无粉碎日军进攻的希望。 日军对巴丹半岛的进攻,几次未成功。至1942年2 月8 日,日军第48师调往进 攻荷属东印度作战,加之非战斗减员,到3 月初日军部队只剩下3000多人,于是停 止了进攻,然而麦克阿瑟对此情况全然不知,不仅没有抓住战机进行反击,反而在 3月10 日奉调赴澳大利亚。这就更使美军士气大为低落。 3 月底日军增援兵力到达,有2.2 万余人在第一线作战。于4 月3 日对巴丹半 岛发起新的进攻,战斗持续至9 日,美军守岛部队司令官金宣布投降。 另一部美军转至巴丹半岛以南哥黎希律岛作战,至6 月6 日,驻守菲律宾群岛 的美菲军已停止了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完全占领菲律宾群岛。 这次战役,美军损失约3 万多人,菲律宾军损失11万人,日军伤亡仅1.2 万人。 3 、日军在马来半岛的作战。 (1 )日军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日军,是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陆军第25军,包括近卫 师、第5 师、第18师和第56师,有坦克210 辆,飞机560 架。海军马来部队,计有 重巡洋舰5 艘、轻巡洋舰3 艘、练习巡洋舰1 艘、驱逐舰15艘、水上飞机母舰3 艘、 潜艇16艘。守备马来半岛的盟军,包括英军、澳军、印军总计8.8 万人,飞机158 架。装备、训练较差,战斗力很弱,而且分散各地。日军登陆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 是争取奇袭成功。登陆作战的方式打破了常规,即不采取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先由 登陆先遣队登陆,夺取并占领登陆场,然后登陆兵主力登陆的方式。而是直接遣送 登陆兵主力登陆,在登陆的同时或稍前,航空兵进行夺取制空权的斗争,日军之所 以采取这种战法,是因为登陆地域附近都有英军机场,飞机严阵以待;而日军当时 的前进机场在越南,距离登陆地域800 多公里,飞机使用强度受限;另外,登陆兵 从中国海南岛出航,航程1000多海里,不像袭击珍珠港的航线容易保密。为了不给 英军更多的侦察和航空兵突击的时机,以便达成突然袭击之目的,所以采用了这种 战法。 登陆主要方向在马来半岛腰部的宋卡、北大年。登陆兵主力于12月4 日,在海 军马来部队的掩护下,从海南岛三亚出航,出航后航向一直向正南方,航行至越南 以南海面转向西北,伪装驶向曼谷,7 日中午航行至富国岛西南,突然转向西南, 分别向来卡、北大年、哥打巴鲁方向前进。8 日4 时10分在宋卡登陆,4 时30分在 北大年登陆,登陆兵力均未遇到强有力的抵抗。 在哥打巴鲁登陆的日军,虽然遇到了抵抗,3 艘运输船有1 艘被击沉,2 艘被 击伤,但仍于8 日2 时登陆。此时英军很快放弃了上述各机场,仓促撤退。 到12月10日,日军第5 师已进到西海岸,越过马来亚边境,分两路进至吉打洲。 从12月10日起,英军即沿西海岸向南撤退。1942年1 月初,英军退至雪兰州的斯林 河一线,企图以此阵地守住柔佛北部地区,等待从中东调来的援兵,结果未成。1 月11日放弃吉隆坡,13日放弃淡边,这样日军便顺利的进至柔佛州较好的公路网, 使两个师沿公路很快投入进攻战斗,同时英军则撤出柔佛,分东西两路撤至马来半 岛南端,第二天晚上撤至新加坡。这样,日军在54天内即攻下了马来半岛。日军伤 亡总数只有4600人左右,而英军损失2.5 万多人和大量装备。 1942年2 月8 日,日军开始进攻新加坡,两个先头师从马来半岛南下,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的小艇,步兵甚至泅渡,渡过海峡,9 日黎明1.3 万多人在新加坡登陆, 午前已登陆2 万多人,第三天达到3 万人以上。当时新加坡守军有8 万多人,由于 战略指导的错误,只注意对海防御,而未组织对陆的环形防御,结果被日军从防守 薄弱的陆上刺上一刀,使守军部署大乱,加之从马来半岛连续的大撤退,士气低落。 至2 月15日,守军被赶到新加坡市郊,几乎是弹尽粮绝,又无增援,水的供应被切 断,又处在背水作战,于是守军指挥官珀西瓦尔将军打着白旗向日军司令部投降。 至此,马来半岛、新加坡作战即告结束。 (2 )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的覆灭。 英国海军远东舰队主力“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于 1941年12月2 日到达新加坡。3 日英国海军上将汤姆・菲利普斯到达新加坡任远东 舰队司令官。日军对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的袭击早有准备,因为该舰队到达新加坡的 消息曾向全世界广播过。日军准备用驻西贡附近机场的第22航空队对其进行突击。 并使用12艘潜艇在新加坡至哥打巴鲁和宋卡的航线上布成警戒幕,担任侦察和突击 任务。 菲利普斯于12月6 日获悉,“一支日军登陆输送队从印度支那朝马来亚方向驶 来”。8 日又得知日军在宋卡和哥打巴鲁登陆,据报至少有1 艘战列舰、5 艘巡洋 舰和20艘驱逐舰作掩护。傍晚菲利普斯即率“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还有 4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驶离新加坡北上,准备攻击日军登陆输送队。9日被日军侦察 飞机发现,同时也被日军潜艇发现。菲利普斯考虑到日本海军占有优势,而且可能 已有准备,所以命令舰队掉头南下,驶向新加坡。返航途中又接新加坡发来一误报, 说日军在关丹登陆,菲利普斯认为攻击日军的一路还是可能的,于是命令舰队向关 丹方向航进。10日上午8 时航至关丹,并没有发现日军。菲利普斯命令舰队转向, 继续搜索日军登陆输送队。 9 日,日军发现英军舰队之后,即命令第22航空队对该舰队实施攻击,但因菲 利普斯已掉头南进,飞机没有找到目标。10日拂晓,日军派出第22航空队寻找并攻 击英国舰队。终于在关丹以东约40海里处发现了该舰队,日军使用34架高空轰炸机, 51架鱼雷轰炸机分为两个队,于10日11时56分分别对英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反 击”号实施攻击,攻击非常准确,“威尔斯亲王”号被命中鱼雷7 条,炸弹2 枚。 “反击”号被命中鱼雷14条,炸弹1 枚。“反击”号于12时30分沉没,“威尔斯亲 王”号于13时20分沉没。两舰共有2800名舰员,被驱逐舰救出2000人,但菲利普斯 下落不明。 日军仅损失飞机3 架。英军舰队主力的消灭,解除了日军在马来半岛作战的海 上威胁。 英军2 艘巨舰的被击沉,并非舰上防空火力不强,仅“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 就有高射枪炮175 门,每分钟能发射炮弹60000 发。但是2 舰均被击沉。究其主要 原因是没有空中掩护,英军舰队本身编成中没有航空母舰,主要靠陆上飞机支援, 此时北方宋卡、北大年等陆上机场已被日军占领,连本来就极弱小的航空兵力也没 有了。事实再次证明战列舰是海上堡垒,航空兵只是一个辅助兵种的陈旧观点,导 致了2 舰覆没的命运。此次战斗的结果,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不得不承认说: “我们和美国这次都大大的低估了日军的空战效率。” 4 、日军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 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澳两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是控 制两大洋海上交通的咽喉要地,又是盛产石油、橡胶、锡、生铁、煤等战略物资的 要地。因此,日军进攻荷属东印度的主要目标是夺取战略资源,并企图切断美澳联 系和建立向南太平洋进攻的前进基地。 (1 )日军的兵力部署。 参加进攻荷印的部队为陆军第16军、第3 飞行集团;海军第3 舰队、第11航空 队,另有以南遣舰队为骨干的马来部队担任支援作战。具体兵力部署:第16军辖第 2师及混成第56 步兵团,与1941年12月在台湾集中待命,其任务是担任雅加达地区 登陆作战,夺取爪哇岛西部战略要地。第38师在占领香港之后,于1942年1 月4 日 归第16军指挥,1 月下旬在金兰湾集中,其任务是在空降兵配合下在苏门答腊岛之 巨港地区登陆,夺取该地区石油资源。第48师在夺取吕宋岛之马尼拉以后,归第16 军指挥。1 月14日在马尼拉集中待命,其任务是在爪畦岛的泗水和巴厘岛地区登陆, 夺取爪哇东部地区。参加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日军总兵力约5. 5万人。 第3 飞行集团、海军第11航空舰队和第3 舰队的飞机,共计419 架,支援登陆 作战。 (2 )盟军兵力部署。 当时守岛的盟军兵力:荷兰军队2.5 人,美军1000人,澳大利亚军队5000人, 当地民兵4 万多人,实际能参加作战的总兵力只有4 万多人,荷兰军队总司令为联 军总指挥。活动在荷印附近的盟国海军兵力有:重巡洋舰2 艘、轻巡洋舰5 艘、驱 逐舰8 艘、潜艇6 艘、其它小型舰只若干艘。飞机200 多架。这些部队的武器装备 陈旧、训练差、军纪涣散、士气不高,从上到下毫无作战的思想准备,更无有效的 防御措施。 (3 )作战经过。 日军登陆前的航空兵袭击。第3 飞行集团自1941年12月28日至1942年1 月12月 对苏门答腊地区,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空袭,击毁了盟军飞机105 架。海军第 3舰队和第11 航空舰队的飞机,从2 月3 日至5 日,对爪哇地区之机场进行了数次 空袭,击毁飞机100 架,并在苏门答腊以东海面重创了由巡洋舰7 艘、驱逐舰5 艘 组成的盟军舰队。至此日军已夺得爪哇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为尔后的登陆创造 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扫清外围、切断联系、孤立爪哇岛。日军为了集中兵力夺取爪哇岛,采取了遂 岛夺取,先扫外围岛屿,切断荷印与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联系形成包围态势,最后集 中兵力夺取爪哇的方针。从1941年12月25日至1942年2 月10日,在巽他群岛的古晋、 文莱、肯达里、巴厘巴板、望加锡、马辰等地进行了规模不等的登陆作战,占领了 婆罗洲和苏拉威西等岛上的飞机场和要地,以构成对爪哇的正面威胁。从1942年2 月15日至2 月17日,从新加坡出发的登陆部队,在苏门答腊的巨港登陆,攻占了飞 机场、港口等战略要地,从而切断了荷印与印度方向的联系。从1942年1 月31日至 2月20 日,日军先后在安位岛、巴厘岛、帝汶岛等地登陆。并在2 月19日以海军第 1航空舰队(袭击珍珠港后南下支援)的飞机袭击了达尔文港,从而切断了荷印与澳 大利亚方向的联系和阻止美军从该方向来的增援兵力。至此完成了对爪哇岛的全面 包围。并利用已占领的机场,迅速向前推进航空兵力,对爪哇之军事设施连续突击, 这样就使孤立无援的爪哇岛处于束手待毙的境地。 日军登陆爪哇岛。日军经过对爪哇岛大规模的连续突袭和扫清外围岛屿的作战, 使本来就无作战准备的爪哇岛守军士气更加低落。因此,日军在爪哇岛的登陆已是 唾手可得了。从3 月1 日开始,日军兵分两路在爪哇岛东部和西部地区同时登陆。 在爪哇岛西部雅加达湾的兵力,基本上未遇到有组织的抵抗,登陆后直扑沙班,当 天即直接威胁雅加达及万隆并切断爪哇岛北部之东西铁路交通线。另一路登陆兵力, 则在泗水港西面的南望登陆,从背后包抄荷印海军根据地泗水港。当时爪哇岛三大 战略要地――首府雅加达、守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万隆、海军基地泗水港,均陷于被 分割孤立无援的困境。 另外岛上所有机场已被日军控制,此时守军已处于绝望,日军趁此机会发起猛 攻。3 月5 日占领雅加达,7 日攻占万隆,8 日攻占泗水港,3 月9 日荷印代理总 督只身逃往澳大利亚,守军已完全瓦解。于是荷印军事当局宣布向日本投降。 日军在爪畦岛登陆过程中,双方海军进行了数次海上战斗,但由于盟军指挥不 当,无空中掩护和无基地保障,所进行的海战不仅没有阻止日军登陆,反而使盟国 海军联合舰队基本上被全歼。其主要战斗有泗水海战、雅加达湾海战,爪哇岛南方 截击战。 泗水海战。 准备在泗水地区登陆的日军第48师,搭载运输船48艘,由第4 水雷战队、第2 和第9 驱逐舰战队掩护,于2 月23日,自巴厘巴板港出发,向泗水方向航进。26日 晨,在婆罗洲南的拉乌特岛南方与第5 战队和第2 水雷战队会合,编成一庞大登陆 输送队。当日17时30分,航至泗水西北方约60海里处,与盟军4 艘巡洋舰和7 艘驱 逐舰编成的联合舰队相遇,双方进行了远距离炮战。战斗从黄昏一直持续到半夜, 盟军2 艘驱逐舰被击沉。日军为了保 证登陆兵力的安全,于19时30分开始北撤,暂时脱离了接触,深夜盟军舰队又 北上攻击,日军数艘船只被击沉。此次海战使日军的登陆比预定时间推迟了一天, 然而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雅加达海战。 准备在雅加达地区登陆的日军第16军主力,搭乘运输船56艘,在第7 战队和第 5水雷战队为基干的战斗舰艇掩护下,于2月28日夜,抵达万丹湾泊地。第16军主力 在升始换乘时,盟军巡洋舰“休斯顿”号、“柏斯”号,对正在换乘的日舰进行袭 击,经过激战,盟军2 舰均被击沉;日军扫雷艇;运输船各1 艘被击沉,数艘运输 船受重伤。 爪哇岛南方截击战。 此次截击战,是指日本海军在爪哇岛东南海域截击盟国海军向澳大利亚撤退的 作战。2 月19日空袭达尔文港的日军海军第1 航空舰队返回肯达里港后,于2 月25 日向爪哇岛以南海面出击。其兵力编成有:“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 和“飞龙”号四艘航空母舰,还有近藤指挥的第2 舰队和南方舰队。任务有两个: 一是歼灭从荷印地区向澳大利亚撤退的联合舰队,其次是防止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增援。自3 月1 日至4 日,共击沉盟国海军驱逐舰3 艘,其他舰船13艘。至此,盟 国海军联合舰队除美军4 艘驱逐舰撤出爪哇岛外,其余均被击沉或重创。 5 、日军对锡兰岛的空袭。 日军占领了英属马来亚、荷属东印度,并占领了缅甸南部和安达曼群岛,直接 威胁到印度和英国通往中东的海上重要交通线。因此,英国决定组织一支新的舰队, 并调集六个旅的兵力,防守锡兰岛和控制印度洋。 日军在1942年3 月初获得了英军向印度洋调动兵力的消息。英军在印度洋的海 军兵力,原有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11艘、飞机300 架,日军估计最近有可能增派 航空母舰2 艘,战列舰6 艘、增援飞机250 架。主要海军基地为印度的孟买和锡兰 的科伦坡。日军认为英军在印度洋的兵力调动,构成了对日军在东南亚部队侧翼的 威胁。于是日军大本营决定以近藤指挥的海军南方部队和以第1 航空舰队(航空母 舰5 艘)、第3 舰队及第1 水雷战队为基于组成突击编队,在印度洋实施机动作战。 目的是消灭英国海军舰队,同时支援缅甸地区进攻作战。 3 月26日8 时,日军突击编队由苏拉威西岛的斯塔令港出航,经帝汶岛北侧海 峡,向印度洋航行。4 月5 日,到达锡兰岛南方海域。当日9 时以攻击机53架、轰 炸机38架对科伦坡实施空袭。自10时45分起,空战约1 小时。结果,击落英军飞机 约50架,击沉、击伤商船约10艘。同时轰炸了岸上机场。此时,英军舰队企图撤离 科伦坡港分散隐蔽,重巡洋舰“多塞特那” 号和“康沃尔”号驶向马尔代夫岛方向。下午4 时55分,在科伦坡西南280 海 里处,日军飞机只用了55分钟将两舰击沉。 此时,日本海军第1 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南云决定转移兵力,以舰载航空兵袭击 英国海军基地亭可马里港。4 月9 日到达锡兰岛东南500 海里附近展开。同日上午 10时20分,空袭亭可马里港,战斗约1 小时。英国空军飞机虽起飞抵抗,但效果不 大,结果日军击落英机约40架,击沉轻巡洋舰1 艘、商船3 艘。同时炸毁了机场。 英国海军舰队兵力在日军轰炸下,仓皇撤离亭可马里港。下午1 时5 分,在亭可马 里东南70海里处,日军飞机又击沉了英军航空母舰“赫尔米兹”号和驱逐舰“吸血 鬼”号。 在此期间,日军海军潜艇6 艘在锡兰至孟买之间海域击沉击伤英国商船9 艘。 在孟加拉湾担任支援进攻缅甸作战任务的日本海军兵力,自4 月1 日至10日击沉、 击伤英国商船30艘。 日军在东印度洋的空袭作战,至此告一段落。据英国宣布,这一阶段共损失舰 船11.6万吨。英国海军司令官萨默维尔上将不得不将残存的兵力转移到非洲东部沿 岸港口。这样日本就达到了控制东印度洋的战略目的。 但必须指出,日本海军转战太平洋、印度洋的第1 航空舰队,因训练有素的飞 行员损失过多,不得不命令3 艘航空母舰返回日本重新装备与补充。 这样一来,一个月以后的珊瑚海海战,日本就只有2 艘航空母舰参加,如果这 支突击编队(5 艘航空母舰)全部参战,很可能出现对美国海军不利的态势。 三、日军对西太平洋岛屿的进攻。 日军为了阻止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西进,以保障进攻东南亚部队的侧翼安全, 并为尔后向西南太平洋扩张建立前进基地。以海军第4 舰队为骨干,于进攻东南亚 的同时,对关岛、威克岛和新不列颠岛发起了进攻。 1 、日军攻占关岛。 关岛距离东京约1400海里,是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航空基地之一。守备 兵力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约300 人,当地民兵1500人。 日军进攻关岛的兵力为第55步兵团,分乘运输船9 艘,与担任掩护的战斗舰艇 组成登陆输送队。于1941年11月23日,在小笠原群岛的母岛集中,12月4 日从母岛 出发驶向关岛,途中并未遇到美军舰艇和飞机的阻扰,10日零时至1 时进入泊地换 乘,9 时30分开始登陆。因为守岛美军毫无准备,所以日军登陆仅受到轻微抵抗, 于10日12时前占领全岛,美国海军守岛部队全部投降。 2 、日军攻占威克岛。 威克岛位于关岛到夏威夷之间,是夏威夷至关岛海上交通线的中间站,又是美 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前哨阵地。因此,美军在该岛的兵力与防御设施均比关岛强。 日军进攻威克岛是由海军兵力单独进行的,其主要兵力有:第4 舰队的特别陆 战队,第6 根据地队的陆战队,第6 水雷战队等组成。当第一次登陆失利后,在第 二次登陆时增加了进攻关岛的第6 战队、袭击夏威夷返回的第8 战队和第2 航空战 队。 第一次登陆前,首先以航空兵对该岛进行了袭击,击毁在地面的美军战斗机8 架。尔后反复空袭,破坏岛上的军事设施,并以潜艇监视该岛兵力情况。 第一次登陆于12月10日黎明开始,因风浪过大,夜暗登陆兵无法换乘,致使天 亮后强行登陆,遭到守军猛烈抗击,日军两艘驱逐舰被击沉,数艘舰艇受重创。因 此,登陆失败,被迫退至马绍尔群岛。后得到加强兵力,准备第二次登陆。 第二次登陆,于12月22日进行,仍先由航空兵进行空袭,登陆兵于22日夜到达 换乘地域,但仍因风浪过大,无法换乘,于是决定32和33两巡逻艇直接抢滩,由乘 该艇的陆战队直接登陆,虽然遭到守军的猛烈抗击,伤亡较大,但经过激烈战斗, 终于当日占领全岛。 3 、日军攻占腊包尔。 腊包尔位于新不列颠岛,是盟军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基地,是美军对抗日军的前 哨据点,又是防卫澳大利亚的第一线阵地。岛上有澳军500 人防守,战争爆发后又 增派1500人。 日军进攻的部队是陆军南海支队和海军第4 舰队,1 月20日后,攻击夏威夷的 第1 航空舰队也参加作战。第4 舰队和南海支队,分别在特鲁岛和关岛集中,预定 1月23 日为登陆日。自1 月4 日起,第4 舰队的航空兵即以特鲁克为基地,对腊包 尔实施空袭。 20日后,第1 航空舰队的航空兵也参加对腊包尔的空袭,目的是压制敌航空兵 力以及破坏敌防御设施。 南海支队于1 月14日13时30分,从关岛出发,按预定计划,于22日22时,航至 距登陆地段3 ~4 海里的换乘区。因夜暗、云层低,没被盟军发现。同时登陆地域 沿岸的炮兵已被空袭摧毁,加之盟军对日军登陆方向判断错误,判定日军在腊包尔 以南的科科波登陆。因此,将防守腊包尔的部队调至科科波以南地区,这样日军就 乘虚而入,于22日23时40分至23日1 时5 分登陆,23日午前占领腊包尔市及以东机 场。澳军逐渐溃退,约1000人向日军投降。日军全部占领腊包尔。 从1941年12月至1942年5 月是日本侵略的扩张时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占领 了关岛、威克岛、腊包尔、荷属东印度、泰国和缅甸南部一线。面积达386 万平方 公里,等于日本本土的10倍多,人口达1.5 亿。日本是一个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 面对着美英两个帝国主义的强国,只付出了1.5 万多人,380 架飞机、4 艘驱逐舰 的代价,全歼了上述地区的盟军,达到了战争初期的战略目的。 四、作战简评。 1 、日军准备充分,握有主动权:盟军忽视准备,被动挨打。 日本对发动太平洋战争早有准备而且组织准备周密细致。并很早开始了“南进” 的军事部署。1938年大举进攻我国华南,进兵广州,占领了我海南岛、西沙群岛, 置中国南海岸于其完全控制之下,从海上包围封锁香港,开始建立了“南进”的第 一步军事基地。1940年9 月,趁德军在欧洲闪电战的胜利又进兵越南,驻越日军达 6万人。至此,日本大规模“南进”已完全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发动战略进攻。 日本选择了与作战地域的地形、气象等条件相近似的地域,对部队分别进行了 严格的训练。进攻马来亚的部队在越南和海南岛进行训练;进攻菲律宾的部队,在 台湾进行训练、并在中国海进行了多次登陆作战的演习;进攻香港的部队曾在广东 山区进行了对堡垒攻击的实兵演习,演习的逼真程度,使部队受到若干伤亡。经过 严格的训练,使部队统一了作战思想,协调了各兵力的行动,熟练了战术动作,而 且使部队适应了作战地域的地形、气象等特点,这对取得战争初期的胜利,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 日军战前预先展开重兵集团,对战争初期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日军在战前的准备工作,完全抄袭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理论原则,把兵力的战略 集中、展开等措施都放在战前实施。日军向菲律宾进攻的部队,预先集中和展开在 我国华南、海南岛和越南等基地。担负控制中太平洋和南部海区的兵力,预先集中 和展开在特鲁克群岛。担负北太平洋海区作战的部队,预先集中和展开在千岛群岛。 实施初期战役的陆海军战略第一梯队的基本兵力,于1941年12月初,已在上述地区 展开。由于预先展开重兵集团,增大了战略进攻的突然性,缩短了战争初期的进程。 因此,预先展开重兵集团,已成为日军发动侵略战争的一条重要原则。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有充分准备,也有周密的组织计划。单就其战争初期发起 进攻来说,把袭击珍珠港、进攻菲律宾、马来亚等地,在这几千海里的宽大正面上, 几十万军队,在不同的战略战役方向发起进攻的时间,都放在12月7 日早晨7 点钟, 这样大规模的协调行动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罕见的。仅此足以说明日军的组织计划 之周密细致。而且从开始发起进攻,到战争初期各战役的进展情况看,日军的计划 是基本上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这也说明日军战前的侦察所掌握的各方面的情况是准确可靠的。 盟军忽视准备遭致全歼。美英军事首脑在战略指导思想上和对战争爆发时间上 判断的错误,是它忽视准备的思想基础,也是造成在东南亚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 1941年1 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商定的远东战略是:“一旦与日本交战,应集中力 量对付德国,同时在德国失败之前,对日本采取牵制性的消耗战。”还判断日本可 能借希特勒战争初期的胜利而“北进”,即使“南进”也在1942年或更晚一点,因 此,没有积极的进行战争准备。美国的作战计划中,菲律宾的防御占重要地位,但 其防御组织要到1942年2 月才能完成,美军的调动和10个菲律宾师的组建也未能在 战争爆发前完成。麦克阿瑟的集团军群,按计划应为20万人,实际上只有13.7万人, 而且缺乏良好的训练。 大部分岛屿防御工事还在修建中。战争开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 惨败,使美国海军丧失了在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抵抗日军进攻的能力。在亚洲的美 国海军舰队,大部分在南方活动,没有防守菲律宾的部署,虽在初期幸免遇难,但 由于无准备和缺乏空中掩护,只好避往南方。美国海军实际上没有参加菲律宾的抗 登陆作战。从而使陆军处于孤立作战的境地,最后被全歼。 英国在东南业的战略,仍想借他人之手打仗,以保住自己的利益,企图依靠美 国牵制日本。因此,也未有积极的战争准备,对它在亚洲的前哨阵地――香港,采 取了“保住面子”的战略,认为坚守再失守会影响国威,不如冒失守的风险。在作 战计划中虽将马来半岛作为防御重点,但也没有全面的防御部队,而把主要精力放 在新加坡,在新加坡又是重点加强对海上的方向的防御,而未组织强有力的环形要 塞。日军正是利用了英军这一弱点,从陆上进攻得以顺利攻占新加坡。英国海军虽 然派来远东舰队的2 艘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但根本没有与日军 作战的思想准备。用丘吉尔的话说,是“希望藉此使日军置于战争之外,至少可以 使日军司令部不敢派运输队驶往暹逻湾。”可见,英国海军舰队在远东的行动只是 一种示威性的。 因此,对舰队没有组织空中掩护,致使该两舰被日军击沉,使日军在马来半岛 的陆上作战毫无海上威胁之感。 荷兰则完全依附于美英,既无抵抗日军的准备,也无抵抗日军的力量。 总之,盟军由于忽视准备,防御组织不当,事先不能及时掌握日军动向,陆军 展开太晚,士气低落,缺乏训练,海军无空中掩护等原因,致使在马来亚、菲律宾 和荷属东印度的防守兵力,在短时间内即被歼灭。 2 、夺取制空权是战争初期的一个重要内容。 夺取并保持制空权的问题,在战争全过程尤其在战争初期占有重要地位。交战 双方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陆、海战场上战略性战役的进程和结局。 日本军事首脑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即“制海者制全球, 制空先于制海,不制空必不能制海。”因此,太平洋战争一开始,日军就是从夺取 制空权入手实施其战略计划的。首先集中使用航空母舰的航空兵对敌海军基地和机 场上的飞机实施了密集而猛烈的突击。结果,在夏威夷摧毁美军飞机26Q 多架(占 驻岛飞机总数的70%),在菲律宾摧毁美军重型轰炸机的一半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战 斗机。英国航空兵同样损失惨重,仅1941年12月8 日一天,日军航空兵在马来亚北 部消灭英军作战飞机约60架。在荷属东印度方向。从12月28日至1942年1 月12日两 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航空兵对苏门答腊地域的飞机场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突击, 击毁荷军飞机105 架。2 月3 日,对爪哇岛地域的机场进行了突击,击毁荷军飞机 100 架。 从而改变了战区的军事力量对比,使日军夺取了太平洋地区的制空权。 日军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制空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战前组织 了周密的谍报和空中侦察,掌握了有关盟军空军基地和飞机停放在机场上的可靠情 报。而盟军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对抗日军的侦察活动。因此,日军的空袭目标 准确,效果较好。 (2 )日军在首次突击中密集使用了大量的兵力兵器,以粉碎战役主要方向上 盟军的重要航空兵集团。日军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在战争开始的头几天就在马来亚、 菲律宾投入飞机1300多架。 (3 )日军正确的选择了突击时间和目标。通常选择在对方航空兵部队疏于戒 备的时刻,拂晓进入突击空域,因为此时机场人员都在远离机场的驻地休息。考虑 到这一点,突击目标就不仅是机场,而且包括人员驻地、指挥机关、通信枢纽,这 样可达到全部瘫痪对方航空兵力之目的。 (4 )陆军的登陆地点选择在靠近敌人机场的海岸。登陆兵上陆高速度进攻和 大纵深穿插,这样很快可占领敌方机场,还可迫使敌方前线航空兵向后撤退转场。 这样,日军一方面占领机场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使敌空军活动受限、指挥混乱。 可见,陆上部队的快速进攻,有助于夺取和保持制空权。 3 、太平洋战争初期海战的特点。 战争初期,双方海军兵力的战役战斗活动,是围绕着登陆、抗登陆展开的。就 总的情况而言,日本海军预有准备,计划周密,训练较好,战斗力较强;盟军海军 无准备,兵力分散,无统一计划和指挥,士气不高,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强。因此, 在日军大规模进攻面前,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态势,致使节节失败,最后被全歼。 (1 )太平洋战争一开始,日本海军就大量密集地使用航空母舰的舰载航空兵, 对盟国的海军基地和海上舰船实施突然袭击。例如珍珠港事件,英国远东舰队“威 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的击沉,这些行动对战争初期的战略性战役进程 和结局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打破了二战前美英各国依靠战列舰进行海上决战, 以决胜负的海战理论。这就是说,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成了海上作战的主要力 量。正因为如此,海上作战中争夺制空权,成了海军作战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 从而使各国改变原来的海军战略。诸如:加强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建造;在海战中 的舰队编成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混合编队;作战计划中首先考虑的是航空兵力的 对比,夺取制空权的措施和可能性;各兵种的协同动作,要优先考虑如何发挥航空 兵的突击威力等等。 (2 )盟军海军仓促应战,致遭全歼。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必然陷入被动 地位,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在战争初期的海上作战中日军预有计划和充分准备, 握有主动权。盟国海军的无计划无准备,陷于被动地位,这是盟军海战必败的重要 原因。以爪畦岛海战为例,日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盟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在双方炮战中,日军能提前发现敌舰,在战术技术上运用较好。如利用校射飞机观 测弹着点,增大了命中率,各兵力能密切协同,鱼雷攻击命中率高,又善于各个击 破敌人。相反,盟军因无准备,不能组织良好侦察,往往误报敌情。在2 月26日至 27日的海战中,使舰队连续三次往返泗水港。当获得准确情况第三次出港作战时, 舰员已在战位高度紧张30多个小时,舰员已相当疲劳,它直接影响了士气和战斗力。 因此,战斗效果极差。两次对日舰进行了鱼雷攻击,共发射鱼雷67条无一命中。由 于通信联络不畅通,新布设的雷区位置未通知海上活动的舰艇,结果使自己驱逐舰 “周比特”号触雷沉没。由于事先无计划,发现情况临时处理,结果下级不了解上 级意图,造成兵力不协调、各自为战的极端混乱局面,最后被全歼。由此可见,充 分准备、周密计划、良好的训练、可靠的情报保障,是取得海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3 )海上封锁是造成盟军联合舰队被全歼的重要条件。在爪哇岛海战中,日 军对盟军采取了严密封锁,使盟军海军孤立无援,以致遭到全歼。日军根据当地的 地理特点和盟军的战略态势,严密封锁了西与印度洋、东与澳大利亚的海上航道, 使盟军援军不能来,欲撤无退路。结果盟军联合舰队,除美军四艘驱逐舰逃往澳大 利亚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综上所述,可以说日军战略进攻获胜的决定性条件是:充分周密的准备;在主 要战略方向上预先展开重兵集团;掌握了战场制海权和制空权;以及在战略性战役 中陆海军的密切协同。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