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殖民地文学(4) 1930年代台湾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1928年台湾共产党 成立后,在岛内发展了党的组织,影响了一大批左翼青年和普通劳动者,在台湾民 族运动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台湾共产党在文艺领域的旗帜,《台湾战线》 的刊行,标志着台湾共产党人开始考虑以更为通俗易懂、更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来引导民众,以促进台湾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一举动也给台湾的作家们较大的 思想冲击,被称为台湾文学之父的赖和便曾亲身参与其中。1930 年10月25日,台 湾主张无产阶级文艺的文学界人士在台北举办“台湾言论出版自由获得恳谈会”, 会议有来自《台湾战线》社的谢雪红、郭德金、陈焕圭,《伍人报》社的周合源、 江森钰、蔡天来,《洪水报》社的许明、黄白成枝、曾得志,以及民族运动团体台 湾文化协会台北支部、台湾工友总联盟、工友协会、台北维新会、台湾文化协会本 部、台湾农民组合本部、彰化总工会等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商议成立台湾言论出版 自由获得联盟,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台湾左翼文艺运动的总动员这一大联盟最终未 能成立。 1932~1933年间,台湾文坛出现了《南音》、《福尔摩沙》、《先发部队》等 专业文学刊物,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是《南音》。1931年庄垂胜、叶荣钟、郭秋生、 赖和等组建南音杂志社,1932年元旦,《南音》正式出版,该刊的宗旨:“第一就 是‘怎样才能使思想、文艺普遍化’”,“本志应当期待充做个研究‘怎样才能够 使多数人领纳得思想和文艺的生产品’的机关,换句话讲,就是有什么方法或是用 什么工具和形式来发表,才能够使思想、文艺浸透于一般民众的心田,这是本志应 当努力的一个使命”。由此看来,《南音》的办刊原则在于使得台湾文学朝大众化 的目标前进,而不应是“极小部分的人们才能够享受它的恩泽的”刘登翰、庄明萱 等:《台湾文学史》(上),海峡文艺出版社,福州,1991,第450 页。,这与台 湾新文学运动开展以来一贯的方针一脉相承。正因为如此,《南音》发表的文学作 品大都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如赖和的《归家》、《惹事》,周定山的《老成 党》、《摧毁了的嫩芽》,赤子的《擦鞋匠》,郭秋生的《猫儿》,凉的《幻影的 消灭》等等。此外,《南音》杂志开展的台湾话文讨论、乡土文学论争及郭秋生、 李献璋对民谣民歌的收集,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南音》社成员多为台湾中部人士, 如彰化的赖和、许文达,鹿港的周定山、庄遂性、叶荣钟、洪炎秋,丰原的张焕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