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4 这本书的书名也是读者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什么是《失败之书》?作为本 书的编者,我曾试图说服他用他早期的诗作《一切》中的第一句――“一切都是命 运”为本书命名,我觉得,那不但可以唤起人们对于作者的记忆,而且可以唤起人 们对于历史的记忆。他以“失改之书博大精深”的诗句说服我,我认为以此诠释书 名反而过于通俗。 北岛是以失败来概括他文中的人物吗?还是以失败自况? 历史上,不乏因失败而获得成功的伟大人物,有的被失败所造就,有的主动地 选择了失败身后却获得了功名。金斯堡生前虽然也狼狈过,但与像卡夫卡、本雅明、 梵高这种生前无比失败的人相比,没有什么失败可言。当然,不是失败者并不意味 着就是它的反面--成功者。李尔克也说过,“没有什么成功可言,挺住,意味着一 切。”。但是,像洛尔迦这样优秀的人民诗人,死得又是何其荒谬!可见,失败与 成功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而更经常是互为悖论的。 有记者问,《失败之书》是不是“(北岛)生活的堕落”,北岛的回应是: “在一个追求物质化全球化的完美之夜里,我的书是一种沉沦,一种堕落,在其中 留下了对完美之夜显得多余的动作与阴影。”这可以理解为是他在抽象的诗人语境 中、在西方的语境中对于失败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阐释。但在我看来,在并不完美 之夜,说《失败之书》中的“沉沦”与“堕落”“是多余的动作与阴影”却显得过 于诗意了。 《失败之书》的附录部分收入了《书城》杂志记者2002年在波士顿对北岛进行 的专访,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早期诗歌时,他回答: “现在如果有人向我提起《回 答》,我会觉得惭愧,我对那类诗基本持否定态度。”他认为,那些诗“是官方话 语的一种回声”,“有语言暴力的倾向”。如果北岛仅从文学的角度否定自己的前 期诗歌,应该是正常的。但是,这多少伤害了甚至冒犯了那些一直热爱着他的读者。 不愿意接受对他前期诗歌的否定,与其说是出于文学的理由,不如说是出于历 史的理由;与其说是出于理性,不如说是出于情感。因为,虽然看起来产生和传播 那些诗歌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似乎已经不存在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那些诗歌所表达的价值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诗歌本身的重要性也依然存在着。而 北岛却改变了,或者说北岛对于诗歌的价值判断改变了。诗人自然会更多地从诗歌 本身评价诗歌的好与不好。但是,诗人有诗人的一厢情愿,读者有读者的一厢情愿。 北岛的成名是历史的选择,历史不负责鉴定诗歌的好与不好,历史只管一种文学现 象的重要与不重要。所以,如同我们没有权力责备北岛对早期诗歌的自我的否定一 样,北岛也没有权力要求我们放弃对早期诗歌的肯定。我不知道文学史上是否有过 类似的情况,这本质上应该是作家与生活、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是值得文 学史家研究的一个课题。 mpanel(1); 诗人从来是与社会和读者保持距离的,往往距离越大,其作品的成就也越大。 北岛早期的诗歌之所以影响巨大,正是因为他的超越性。当年,北岛从共同走上诗 歌道路的同时代诗人中,曾经完成了时间的超越,因此,被记住的是北岛而不是别 人。如今,北岛面临的挑战则是,是否能够完成空间的跨越?如果说,惟美,惟思 想,惟技巧,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那么,作家、诗人,在自己的美学追求之外, 该如何为社会提供思想资源呢?毕竟,他“得天独厚”地满世界跑了一大圈,他比 大多数人都更有资格回答这一问题。 在同一篇访谈中,北岛说:“摆脱革命话语的影响,是我们这代人一辈子的事。” 然而,在摆脱革命话语之后,如何建构“非革命”的话语呢?这是我和很多人的难 题,我相信也是北岛的难题。我猜想,否定早期诗歌的北岛,也许不习惯再谈“使 命”,但事实上,他已经向自己和整整一代人提出了这一使命。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