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1 很有可能,读过北岛诗歌的人,或者仅仅是知道北岛这个名字的人,都会想读 读他的散文。长久以来,作为八十年代中国所谓蒙胧诗的代表人物,他一直以符号 的方式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视野背景之中。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每个人还可以在 他之后填上其他人的名字,比如芒克,比如多多,比如顾城,比如舒婷,等等。尽 管在世界甚至仅仅是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无论如何都不能说这是一份值得炫耀的 名单,但是,能有这样一份名单,作为同时代人,我们已经可以为此而骄傲了。不 同的是,或者因为传奇的消息,或者因为耸人听闻的新闻,或者因为频繁在媒体出 现,其中有些人已经被公众熟知,变得不那么神秘了,而北岛却因为他本人的缺席 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从我们的视线消失,更准确地说,他从来就没有正式出现 过,这成为他如今向着我们走来的前提。 神秘带来的可能是光环,也可能是阴影,那么对于北岛来说是什么呢?我们巴 不得通过对于他个人言行举止的报道来了解他的生活、创作和个性,但遗憾的是, 读者并没能得到满足。虽然就我个人来说,对于媒体总是持有怀疑和保留,但是不 能否认,大多数人宁愿相信媒体,而不愿意花点力气从他的作品下手。 mpanel(1); 近十年以来,散文,当然还有界定极其广泛的随笔,在中国几乎取代了小说, 成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挤满了每一个书籍热爱者的书架。有不少人为此而感叹中 国作家创造力的低下和中国读者的懒惰。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实用的甚至是急功 近利的现实之中,对于书籍,趣味和情调的欣赏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实用所取代。散 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非虚构性,虽然仅就文学的品质来说,我们不能说虚构与 非虚构相比,哪个更好,或者更难,或者更纯粹,但当你想了解一个作家的时候, 比起小说,散文肯定更加“文如其人”,更别说与抽象而隐晦的诗歌相比了。 因此,读者对于诸如北岛、高尔泰这样的作家,阅读的期待,首先不是作为文 学的文本,而是文本背后的作者本人。人们试图通过作品进入作家的世界,进而通 过作家进入历史。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