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文化太保”谈梅毒   在一个优势文化的猛扑下,落后地区是没有办法妄谈选择的,好的固该笑脸迎, “坏”的也要和血吞。它们的“缺点”与“流弊”不是落后地区可以“预防”的, 这种难题在理论上似乎杀风景,但在事实上却的确莫奈何!   六十年前(一九0一),一个穷小子出身的法国戏剧家白里欧(Eusene Brieux) 发表了震撼一时的名剧――《梅毒》(Les Avaries,直译《损害》,英译Damaged Goods),这是继易卜生(Ibsen)的《群鬼》(Ghosts,1881)以后,用最婉转的 手法,写出梅毒的可怕的重要著作。全书不用一个刺激道学家的字眼,却道尽了道 学家所难表现的“道学”。   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个法国年轻人,在他快跟表妹结婚前,被医生检查出来有梅 毒。医生警告他在三四年内不能结婚,他不服气,找了一个江湖郎中来治。半年后, 他以为治好了,就结了婚。没想到第一个小孩生下来就长出恶疮,他的太太明白了 怎么回事,一气之下,抱着小孩就回娘家了。   白里欧在这个剧本里,借着医生的口吻,把梅毒对社会的危害,描写得非常细 腻,同时他又指控社会上的一些颇有问题的观念、指控江湖郎中、指控假道学。毫 无疑问的,他这部作品是“梅毒史”上的重要文献〔注一〕。   大约在白里欧写这本文献前四百年,欧洲大陆上有了梅毒。梅毒从哪儿来的已 不可详考,但是哥伦布航海前,在欧洲文献中找不到有关梅毒的纪录。所以合理的 证据是:梅毒是从哥伦布的水手身上传回去的,最早是从古巴、海地传到西班牙。 由美洲传到欧洲,再由欧洲传到亚洲,正好逆着麦哲伦的航线绕过来,这也可算是 新大陆的居民对船坚炮利的文明的一种回敬,正所谓civilization is syphilizat ion(文明即梅毒)。   这种回敬何时敬到中国来,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年代,最晚 不会晚于一五0五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这一年,正是哥伦布去世前一年,距离 发现古巴、海地等岛不过十三年。十三年间,梅毒遍历美欧亚三洲,不能不说是高 速度的“文化交流”〔注二〕!   在一五0五年以前,中国书籍中,没有关于梅毒的记载,有人以为司马相如传中 的“消渴”〔注三〕、李白诗中的“花柳”〔注四〕、孙思邈医书中的“恶疮” 〔注五〕都是古代有梅毒的明证。其实这些都是穿凿附会,梅毒根本是舶来品,是 道道地地的洋鬼货。   梅毒本是“杨梅毒疮”的简称(见张介宾《景岳全书》(单方》)。因为毒疮 像杨梅,所以也叫杨梅疮。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杨梅疮总论》说:   夫杨梅疮者,以其形似杨梅。   《疮疡全书》中“杨梅”条下说:   一名广东疮,一名霉疮。   梅毒所以叫做广东疮,是因为是由广东向内地传来的。   冒一五四五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出版的俞弄《续医说》草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