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 谁都知道,为藏族民间艺人世代口耳相传,有四百万行一千万字的《格萨尔王 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但是有谁能知道,由无数博学多才的藏族学者创作、 有四百七十万行三千三百万字的《班玛散巴哇传》,才是一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它的长度刚巧是《格萨尔王传》的两倍。 《班玛散巴哇传》是以描述西藏地区佛教传播史为内容的长篇叙事诗。 据玛德沙木札和尕尔玛扎西的论文记载,公元八世纪时,吐蕃国王赤松德赞邀 请了东印度原萨浒尔国的王子萨托到西藏传教。赤松德赞听了十善业、十八界、十 二因缘等法门后,决定在雅鲁藏布江畔修建一座桑伊寺,供出家人修行学经。但是 由于妖魔作祟,屡建屡毁。于是邀请了正在尼泊尔传教的天竺乌文亚那国的上师班 玛散巴哇。相传他是无量光佛的转世身,智慧超群,法力无边。一路上,他用密宗 法咒降伏了沿途设下各种障碍阻止他入藏的妖魔鬼怪。公元七百六十一年,赤松德 赞在温布唐迎到了班玛散巴哇。经历了降妖斗法的曲折过程,终于在公元七百七十 五年,建成了桑伊寺。吐蕃王国第一次出现了身穿袈裟的喇嘛。从此信徒日众,还 培养了精通竺藏两种语文的译师一百零八人,将大部分佛教经典译成藏文。而且经 过旷日持久的辩论,大乘佛教终于击败了西藏地区的旧有宗教笨布教,确立了至高 无上的地位。 班玛散巴哇在西藏住了大约四十年(一说十余年)。在启程回归天竺前,他和 弟子将许多法籍藏进山岩庙岛,让后世信徒通过挖掘的艰苦考验,再得经书流传。 这种传播方式,就是“伏藏传承”,而挖掘者则被称为“德尔冬”。 从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这四百多年中,发掘出的各种经典图书、佛像和法器, 多得不可胜计,仅《班玛散巴哇传》就有一千一百余种。 由于藏传佛教有宁玛、萨迦、噶当、噶举、希解、角郎、格鲁等七个派别,各 派对班玛散巴哇的描述,往往凭借各自独有的视角和想象力,来加以渲染和创作, 把这位带有浓厚色彩的传奇人物形象,塑造得各有异彩,栩栩如生。公元十七世纪 时,吐蕃王室的后裔尔金林巴,是一位著名的大德尔冬。 mpanel(1); 由他从亚龙沟谢哲岩洞中发掘出来的《班玛尕唐》,经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 措的校订,并针对各派学者的争议,撰写了总结性批语,肯定像班玛散巴哇大师那 样具有无穷法力和海洋般智慧的人,做出超人的奇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对这 些奇迹确信无疑。这些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的话,平息了学者们的论争,直到现 在,《班玛尕唐》作为真实可信的诗体传记,受到各派侣僧的珍视。 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成功地描绘了数十次大小战役,场面惊心动 魄,人物形象也刻画得个性鲜明,璀璨夺目。但是由于它是世代相传的说唱文学, 难免有粗糙不足之处,如有些唱词重复,有些场景雷同、有些情节不符合逻辑。而 以《班玛尕唐》为代表的《班玛散巴哇传》,则是一些学者的创作,构思比较严密, 表述比较精微。它透过一幅幅气势磅礴的魔幻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人在寻求解脱时 的痛苦与挣扎、失望与期待。它把深奥艰涩的宗教义理演绎成生动可感的神话,不 仅为上层宗教人士所喜爱,也为一般僧侣和信徒们所乐于接受。直到今天,广大藏 区到处可以看到班玛散巴哇大师的塑像和画像,在布达拉宫的仁增拉康殿,也供奉 了他的塑像。《班玛散巴哇传》的思想和艺术意义也就全部在这里。 1988 年10 月29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