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忆池宁 池宁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舞台美术家、电影美工师和书刊装帧设计师。他的文学 造诣较深,能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自己灵巧的悟性,创造出足以深化作品主题思 想的幕景、道具或封面构图,用光和色的烘托和变幻,构成符合故事情节的氛围, 充分调动观众或读者观赏作品时的美学情趣。 我和池宁认识,是在一九三八年的春天。当时上海早已沦为“孤岛”。 我住在法租界辣斐德路(今复兴路)桃源村,离上海剧艺社的演出场地很近。 剧艺社每次新剧公演,我都去观看。有一天出门,我在村口马路上遇到了教过 我书的复旦大学顾仲彝教授,他把我带到了上海剧艺社,参观几套刚刚按照设计图 纸加工绘制成的布景。他还给我介绍了正在舞台一角用水粉在布景上添补色彩的舞 台美术工作者池宁。 和池宁交往比较密切的时期,是在一九四四年我为上海永祥印书馆负责筹建编 辑部以后。当时,我一面向住居在沦陷后的上海、从未靠拢日伪的进步文化人组稿, 以便胜利后出版几套丛书;一面以“丛刊”形式(可以不向日伪申请登记),出版 一种变相的期刊。期刊第四集《朝雾》、第五集《黎明》的封面设计,以及“文学 新刊”第二集分别由吴天、赵景深、顾仲彝等六位作者撰著的六册封面设计,都是 出于池宁的手笔。 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池宁曾经潜往苏北,参加新四军,任鲁工团戏剧组舞 台美术教师。一九四三年因为反扫荡,需要精简人员而返回上海,先后任同茂演剧 社、联艺实验剧团、上海艺术剧团等许多进步戏剧团体的舞美设计。当时他住在一 座楼房晒台上增建的一间简易砖房里。我去看他时,如果不下雨,总是从狭小的砖 房里提出两个可以折叠的小帆布凳,坐在晒台上闲聊。有时我带了一瓶酒,买了一 些熟菜,和他两人在晒台上对饮。只要有酒,池宁的谈劲大增,说话滔滔不绝。 mpanel(1); 池宁告诉我,他只是一个初中生,当过小学教员。他从小热爱绘画,后来又干 过一家装饰公司的工艺美术。他说舞台美术的要害,是在钻研和把握作品的主题, 用绘画语言来衬托作品的主题思想,而且要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幕景,完美地表达 出来。因此这项学问,需要他不断学习,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学艺术素养。他虚心而 又好学,阅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和艺术理论书籍。他终于为不少进步话剧在日伪 鼻子底下演出,成功地完成了舞台美术装置,比较突出的有:《雷雨》、《日出》、 《女子公寓》和《这不过是春天》等。我国电影史上杰作之一的《小城之春》。以 及解放后的优秀影片《祝福》、《林家铺子》、《以革命的名义》、《早春二月》、 《革命家庭》、《小二黑结婚》(与人合作)和《鲁迅传》(因故未摄制)等,都 是由他负责完成美术设计。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九一四年六月出生于浙江瑞安的池宁,比我大两岁。上海解放以后,他任上 海市军管会文艺处电影室副主任,这时我才知道他早在一九三五年二十一岁时就已 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在十年动乱时期,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后,于一 九七三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1992 年1 月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