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冯玉祥和他的丘八诗 一 冯玉祥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生;他所首创的丘八诗,用劳动人民 的口语形式,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被茅盾先生赞誉为最早响应“文章入伍, 文章下乡”的号召而创作的诗篇。 冯玉祥是安徽巢县人,名基善,字焕章,从十一岁起,就在清皇朝的军队里当 兵。此后,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路程,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一步一步前进,特别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思想起了变化:一九三一年 “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抗日。一九三三年,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 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一九三五年冬,他到南京,任国民党政府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在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后,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 官,坚持抗日。一九三九年,因为主张抗日,受到蒋介石、何应钦等人的排挤,愤 而迁离重庆,住在市郊南温泉附近的余家祠堂里,闭门读书,谢绝会见国民党要员。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却与周恩来交往密切,成为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好友。 有一次他问周恩来,他身边是否有共产党员。周恩来说他不是管组织工作的,回去 向有关同志了解。几天后,周恩来告诉他,他的随从参谋周茂藩、赵力均、张公干 是共产党员,而且说,如果认为不便,可以把他们调往别处。哪里知道,他听后不 但不嫌弃,反而高兴地说:“其实,我早已感觉他们是共产党员。现在我知道了, 今后使用起来可以更方便,更有利于他们在我这里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 (参见台湾《传记文学》一九三五年第六期翟耀、袁水才文)后来,他接受周恩来 “将得力助手介绍到旧部关系较好的部队去作抗日统战工作”的建议,推荐张公干 到国民党三十三军刘汝明军长那里做副官处长,又在他的推荐下,让张公干任国民 党三五六团团长,成功地组织全团起义,把队伍拉到了解放区。 冯玉祥曾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事业,作过不少好事。当他听说坚 持抗日的共产党员吉鸿昌被捕后,就立即写信,并派遣他的老部下鹿钟麟去南京, 面呈蒋介石,要求释放。当他获悉在西安从事地下工作的张公干,被叛徒出卖而被 捕时,立即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等写信,并派遣周茂藩,带信去西安营救。而 当国民党以“政治嫌疑犯”的罪名,将张公干押送开封反省院集训时,他又给河南 省政府主席商震写信,并派地下党员陈天秩去开封营救。又因为诗人冯玉祥是中华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协会的有些活动,不得 不借用他的名义,在他的庇护下进行;有些被绑架的文化人,不得不借助于他,设 法营救。这使蒋介石对他大为恼火,把他目为异己,而且在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加 紧发动内战时,让他以“考察水利”的名义,流亡国外,不让他插手国民党的任何 军政事务。 二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复员后的冯玉祥从南京来到上海,候轮前往美国, 名义上是考察水利,实际上是被迫退役出国。那天晚上,我随文艺界的几位朋友, 一起去北火车站迎接。进了车站,站台上已经站满了欢迎的人群,情绪非常热烈。 火车缓缓进站,停歇以后,只见冯玉祥面带笑容,从车厢里出来,在军乐和鞭炮声 中,走下站台。他身材魁梧,衣着朴素,不断和欢迎的人群握手言欢,临别上车时, 还频频招手致意。第二天,我们又到霞飞路(今淮海路)去访问他。虽然等着他接 见的人很多,但他还是首先接待我们这几个文艺界的朋友。他的说话生动而具体, 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毫无顾虑地畅叙他“爱国有罪,被迫退伍”的事,流露出对 蒋政权极为不满的情绪。 八月三十一日,文协举行了欢送会,他在会上即席赋诗,并为我编的刊物,用 墨笔书写了“文艺春秋”四个隶体字,又用行书写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他的诗和 题签,连同当时拍摄的照片,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五日出版的《文艺春秋》第三卷 第三期上发表。 九月二日上午,在即将于当天下午搭乘“美琪将军号”轮船离沪之前,冯玉祥 在住处举行了茶会,和大家话别。握着他那巨大而温暖的手,我怎么也不会想到: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的见面,也是他永远离开祖国国土的最后一天。 三 冯玉祥是一位爱国爱民、热情洋溢的诗人,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总是用他 诗人特有的激情,毫不隐晦地写出他自己的心声。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军阀张作 霖逮捕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十六日处以绞刑, 壮烈牺牲。那时冯玉祥在陕西潼关,闻噩耗后大恸,统率全军戴孝,并于五月九日, 挥泪书写《吊李大钊等二十位同志》的碑文诗,全诗十五行,最后两行是这样写的 : 后死者之责任兮起来向贼猛攻 继续死者志愿而奋斗兮达到革命成功 一九三三年,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蒋介石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革命的情 况下,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 接连收复多伦等四县,却遭到蒋介石地面部队的夹击,并暗中挑拨内部分裂。在各 种压力下,冯玉祥不得不怀着沉痛的心情,被迫解甲山东,在泰山发奋读书。但他 决不消极悲观,在他住处的墙壁上题刻了两行勉励自己的诗句: 救民安有息肩日 革命方为绝顶人 一九三九年一月,汪精卫投降日本后,在讨汪大会上,冯玉祥大骂汪精卫王八 蛋,并在两天后写了一百二十八行的长诗《黄花菜》,历数汪逆一贯来的汉奸谬论, 最后两行是: mpanel(1); 呜呼!汪精卫!心肝尽丧亡! 呜呼!汪精卫!不如菜花黄!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冯玉祥六十寿庆时,重庆《新华日报》以整版篇幅, 在“庆祝焕章先生六十大寿”的总标题下,刊载了毛泽东等各方面的祝电、贺词, 并发表了周恩来的寿文。冯玉祥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了《谢寿诗》,表明自己的 心迹。其中有四句是: 为了我们的国家民族,为了全国同胞和全世界的人群,努力不懈不怕牺牲,尽 自己的本份打倒侵略的敌人。 抗战胜利冯玉祥在乘轮归返南京途中,写了《民族引》诗一首,共三十行,其 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抗战胜利今还都,应当欣跃又狂欢,为什么心头不轻松?为什么面上少笑 颜?那是为了政局未开明,那是为了各地有内战,大家个个皆不安,何时和平得实 现……? 同胞还须努力,为了实现那一天! 四 冯玉祥的诗,正像他的为人一样,带着朴质的农民气息,胸怀坦荡,明白如话, 但却强烈地反映了他火热的心情和迫切要求的政治愿望。比如一九三五年,张公干 受组织委派,去红二十六军工作,走后不久,冯玉祥非常想念他,写了四句诗: “我思公干,品行极好;我思公干,回来才好。”一九四六年八月三十一日,他在 上海文协送他出国的欢送会上,即席赋诗: 冯玉祥,退了伍,到各处去说和平民主。 看我好朋友,已经作古,手抚着木棺,热泪如注。 回想九年前,战败失国土,此次回来,觉得颜面全无,父兄对不住,姐妹对不 住! 今天文化界,朋友欢送我,能说什么话,觉得真痛苦。 文化能兴盛,可与汉唐伍;文化若衰落,政治不进步,不是随便说,可查中外 和今古。 几句丘八话,不知如何补。 这里,诗的第一行,坦率地说出了他出国的政治意图。第二行,暗指国民党反 动派如何惨无人道地杀害了闻一多、李公朴那样的爱国民主斗士。第三行,是回顾 “八一三”抗日时,他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防守上海南翔一带,不支而退,至今 内疚,觉得对不起人民。第四行,是启示我们:要运用文艺武器,干预政治,粉碎 敌人的内战阴谋,建设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自由的新中华。 他的这种心情,更加清楚地表白在他登上“美琪将军号”轮船以后所写的《出 国之歌》里,他明确宣布:要在不久的将来,“回来建设新中华”。 在美国,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反美援蒋的爱国 运动,并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当时,他结合政治斗争,写下了许多反内战、反独裁、 争取和平民主的即兴小诗和长篇三字诗。在一幅赠送给翦伯赞的自绘山水人物画上, 他写了这样的题词: 乘小船,上高山,脱下长衫,打倒卖国独裁的汉奸! 冯玉祥的爱国活动,在一年半以后,终于不能容于美国。他在被开除国民党党 籍、被撤销考察水利的公职、被美国驱逐出境的情况下,不得不冲出国民党特务的 重重包围,搭乘苏联轮船,借道苏联归返解放区,准备出席第一届政协,不幸在途 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而遇难。就在他遇难前的两星期,在苏轮“胜利号”上,他 写下了最后一首诗:《小燕》。在这首一百八十行的长诗里,他仍然矢志不渝地宣 传反美援蒋,争取和平民主: ……不可轻人民,人民主人翁,不可恃武力,武器非万能,不可再援蒋,延长 我战争。…… 五 冯玉祥把自己的诗称为“丘八诗”。丘八诗究竟有什么特点?一九四一年十一 月十四日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祝贺他六十大庆的寿文里说:“丘八 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这几句话,说明了丘八诗是 取材于作者的生活感受,既无矫揉造作之态,更无搔首弄姿之嫌。茅盾先生在一篇 文章里也谈到丘八诗: 文艺界抗敌的联合战线成立之后,有力的支持者之一,就是冯焕章将军。他是 “文协总会”的理事。 “文章入伍,文章下乡”,是当时文艺界同人致力的目标,冯焕章将军是实践 了这两句话的。他写了很多白话诗,他自称为“丘八诗”。那时,大部分的职业作 家一时之间还不能改变风格,使自己的作品适于“下乡”“入伍”,而冯焕章将军 虽以业余诗人,说到就做到。他这种精神令人不能不钦佩。 从茅公的这一段回忆里,可以看出丘八诗的风格特点,是采用工农兵的语言形 式,用工农兵的思想感情,反映为工农兵渴求表达的心声(主题)。 冯玉祥出身军旅,自学文化,虽然当了将军,却“最喜接近大兵和老百姓”, “深知士兵生活,民间疾苦”(均见周恩来寿文),所以他的思想感情能和人民群 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能用清直平通的老百姓语言,唱出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心 愿。 作为诗人的冯玉祥,正像他政治上追求进步一样,越到后来,越是勤奋。 他的哲嗣冯洪达在回忆他的文章里说:在美国时,“他身边总带个小本,看到 了,想到了,便马上记下来,虽然当场韵脚不一定能押整齐,但对那一经触动、稍 纵即逝的灵感,他是立刻紧紧抓住不放的。在他的遗物中,有许许多多小的活页纸 片,上面或钢笔、或铅笔、或毛笔,写满了诗句”。 冯玉祥的一生,从十一岁当兵开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路程,终于从一个旧军 人,一步一步走向进步,靠拢革命,转变而成为一个坚持抗日、争取和平民主、坚 决反美援蒋、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 自己生命的爱国者和民主斗士,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和景仰;他那独树一帜的“丘 八”诗篇,在抗日战争的磨炼中,越来越倾向白话,开创了与政治紧密结合、用劳 动人民口语形式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诗风,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 一页。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