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主编者的话 陈青生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风云翻卷,波澜起伏,阴晴变幻,冷暖交替,总是与中 国社会大小气候的闷抑舒畅、严紧宽松相随相和。许许多多痴情文学的男女老少, 置身这样的境况氛围,分别以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和追求登场献技,舞文弄墨,斟字 酌句,布局谋篇,编织出五音交响、七情洋溢的丽文华章,营造了中国文学绵延发 展迢迢长程中不乏自豪、也不乏思索的一段历史景象。不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历史 的创造者和见证人,先后将各自的文学生涯和文坛见闻付诸笔纸,寄托对流逝岁月 的纪念,也为文坛历史留下了雪泥鸿爪,夕拾朝花。这套“文坛漫忆丛书”,便采 撷、汇辑了五位著名作家回忆文学历程,怀念文坛师友,追忆文坛往事的散文精华。 这五位作家,大多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文学活动,按中国现代文学 史界的通常说法,属于新文学运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作家。五位作家的文学擅长不 尽相同,各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互有千秋,有的还是中国现代小说、新诗、散文和电 影剧作等方面的重要代表,但痴情文学的终生不渝,笔墨生涯的坎坷曲折,文坛交 游的见识广博,则是几位作家的共同特点。他们在各自的追怀忆往中,真实地报告 了自己的人生和文学经历,坦露了孜孜追求文学“真善美”极致的甜酸苦辣,喜怒 哀乐,成败得失;维妙维肖地再现了许多文坛人物的音容相貌,言谈举止,秉性情 趣和品格节操;还力求翔实地披露了一批文坛旧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旁蔓别 枝,以及种种外人难知的隐秘情节;加上不同风韵的文采,真挚至诚的情意,丰厚 深长的蕴寓,遂使这些文坛漫忆文章,兼容艺术欣赏和史料考证的双重价值。这样 的追昔忆往散文,对历史真相真情的展示,往往比教科书式的学术论著更具体、更 周详、更生动、更形象,也更使人信服,以至历来获得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受 到学术研究者的重视。 回顾历史,是对流逝岁月的纪念,也包含对往昔的反思,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还有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二十世纪惟幕初启时,中国文学表现出弃旧图新、追融世 界文学大潮的高远志向。这以后,中外文学交流的规模愈发扩大,中外文学汇融的 程度更趋加强,中国作家和读者的审美境界也更为宽广高大,从而孕育了众多将传 统精华和时代神髓集于一体的文学大家,产生了大批魅力隽永、异彩纷呈的文学杰 作。但是,社会的连年动荡,时世的多灾多难,又常常使文坛不得安宁,作家被推 上各种斗争的风口浪尖,文苑横遭粗暴践踏,一些年间居然成了司空见惯的平常事。 如果没有多年来各种各样的折腾、磨难、禁锢、摧残,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景象肯 定会比现有的更为繁盛绚丽。有一种见解认为,“伟大作品”的产生与作家经历苦 难很有关系。 中国古代有人说过,《离骚》、《史记》的问世,很大程度缘于作者蒙受深冤 奇辱,身心倍尝苦难。另一位古人也宣称,文学家非经苦难、苦恋、苦闷三境,实 难写出动人心魄之作。外国也有类似观点。西洋有人将诗人比作夜莺,认为夜莺的 生活舒适便不会鸣唱。东洋有人干脆将文学定义为“苦闷的象征”。苦难是一种社 会现实,也是一种人所难免的生活经历,它对作家人生道路的择定,对作家思想性 情的锻炼,对文学作品外形内涵的熔铸,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 将文学佳作的产生与作家经历苦难联系起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然凡事皆有度, 过犹不及也是公认的律理。作家究竟要经受多少苦难才能产生“伟大作品”呢?或 者换一个角度设想: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和文坛多少年来总在期待和呼唤“伟大作 品”却又总未如愿,是由于中国作家经受的苦难尚嫌不够呢?还是太多?其实, “伟大作品”的问世,得之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孕育,非独与“苦难”一因相关。 再说,即使“苦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作家饱尝苦难煎熬换取“伟大作品”的 产生,也令人觉得过分残酷,这实在有悖于人生本义、人道精神,也偏离文艺原旨, 似乎是社会文明落后时代对文学的嘲弄和扭曲。今昔对比,时代毕竟前进了,社会 文明毕竟发展了。尽管现在仍难以断言“伟大作品”已经不再需要苦难催生,作家 和文坛已经没有苦难等候,但在今天,反对暴戾和愚昧,推崇祥和与安宁,已经成 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意愿。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往屈原、司马迁、鲁迅、闻一多、胡 风、老舍遭遇的那类苦难,应该不会在中国文坛再现。“文坛漫忆丛书”的五位作 家,在文坛上笔耕墨耘、栉风沐雨的时间,都超过半个多世纪,有的更逾七十春秋, 他们的经历见识,也包含对于这一点的印证和祝祷。 mpanel(1); 二十世纪帷幕关闭在即,新世纪帷幕行将开启,中国文学又要进入新的发展时 期,前景光明,任务艰巨。此时,读读历史过来人费心凝血总结的经验教训,听听 他们推心置腹的忠言告诫,对我们思考中国文学在新世纪如何继往开来,踵事增华, 争取更健美的发展,从而对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这个课题,是可以得到有益启示 的。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