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小文章   一次收到一本自某地寄来新出版的《宇宙风》,其中标题最惹我注目的是×× 的“磕头了”三字。我想以前刘半农先生曾谈什么“作揖主义”,现在××又说什 么“磕头”,难道我们的新作家对中国旧时代的野蛮礼节,竟有如此恋恋不舍之情 么?及把内容一读,原来是诉说编辑先生向他索稿之苦的一篇文字。他要求朋友们 豁免他这分苦差,竟不惜行这样“大礼”以为报谢,可见其情之迫切了。盖××近 正在写作长约百万字以上的小说一部,预计花上两年工夫来完成它。但××在抗战 时期也得了一般文人的通病,即是颇为严重的贫血,用脑略过,便会发生眩晕,不 得不放笔休息。所以工作进行,时有停顿。而朋友们却还不肯体谅他,每苦苦叮着 他,要他替他们的刊物写点零碎文字。他说他的心,虽想“有求必应”,而他的脑 力,却因健康不良的关系,非“力求节约”不可。一篇小文必须占去他一两天功夫, 假如都“有求必应”起来,他那长篇便永无交卷之期,他是以文学为生命的人,这 个长篇写作计划,若被迫放弃,则他必因失望而苦闷,而至于自杀云云。   ××原是一个幽默的作家,惯于说俏皮话,他又是文人,文人说话常喜夸张, 也不能十分认真。但他这回说的话,我却认为是由衷之言,而且字里行间,我还隐 约窥见他泪光的闪耀呢。中国文人与中国的农夫,虽一个耕的是砚田,一个耕的是 土地,而命运却毫无异样。农夫胼手胝足,栉风沐雨,一年忙到头,而其所获,往 往填不饱一家的肚子。苛捐杂税,又多于牛毛,他们的脂膏,常被别的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人吮吸尽了。中国文人,只能以写作为副业,当然不容易产生伟大作品, 而略略成名以后,便有许多书刊及报纸副刊请求写零碎文章。战时纸张缺乏,印工 奇贵,文字的篇幅也力求节约,普通以五百一千字之间为适宜,长了,编辑先生便 会感觉头痛。这对于作家,实为难于忍受的虐政之一端。凡有写文章经验的人,便 知短文之难写,更甚于长篇。它同样需要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它需有一定 的结构,若干的段落,它需要必有的辞藻和隽永的风味,正合了两句俗话:“麻雀 虽小,肝胆俱全。”况且篇幅小了,更要写得峭拔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求其 雅俗共赏,也得保持相当的文艺水准。昔人谓绝句在各体中为最难作,因其寥寥二 十八字,须说出一个意思,而起转承合,章法井然,具有开阖动荡之致,我谓小文 亦有焉。所以写小文而尚须求其佳,那不仅叫人写文,竟是叫人做诗了。   以我个人而论,觉得一篇五百一千字的小文,与一篇五千一万的长文,并没有 多大分别。我还有一种坏习惯,答允人家一篇文字,便像负了一笔债,重沉沉地挂 在心头,一天不偿还,一天不能安逸。写一篇小文,有时固可一挥而就,然而选择 题目,却也要费不少时光。题目选定了,落笔以前,又少不了一段酝酿意象的工夫。 这段工夫,正如酿酒一般,蒸熟了米,拌下曲子以后,一定要过一二天或两三天, 才能变成酒,急是急不来的。无怪乎以××这样一个大作家,写篇小文,竟要费去 他一两天宝贵光阴了。虽说天才可以凭藉瞬息的灵感,而口占佳章,如神仙之造 “巡逡酒”,将白水灌进壶里,倾出来便成佳酿,然而我却不是天才!   文章的性质,因作家个性而不同;也随作家年龄而改变。像我们现在这样年龄, “哥哥妹妹”一类文字,固绝对无法再写,即感慨时序,流连光景一类“风花雪月” 的文字,也不容易写出来。一株老树所表现的姿态,说得好听,是古朴奇矫,不好 听是僵直干涩,如何能勉强叫它开花?然而一般刊物向你索稿时,附带条件却也不 少。你供给它以谈论时事的文字,它怕触犯某种权威而不敢刊出;你供给它以研讨 学术的文字,它又说过于沉闷,不能为一般读者所欢迎,它只是要求你写新清秀丽, 可以陶情适性的散文,或活泼轻松,足供饭后茶余消遣的小品,那就非“哥哥妹妹”、 “风花雪月”不可了。天呀!这样强人以所难,不是虐政中之虐政么?   我虽不像××之有百万字长篇小说在写,然而我也很有点“抗战病”,譬如贫 血头昏之类,还有程度相当深的目疾,视物如雾里看花,看书略久,便胀涩发痛, 写文则更甚。在乐山偏僻的地方,既配不到合光的眼镜,又没有好的眼科医生可以 治疗,况且××可以藉卖文为生,而我却非靠教书糊口不可。上课改文,还忙不过 来,哪有时间精力,应酬各方的索稿?若条件不苛刻,也未尝不可以替人家偶而写 一两篇,倘竟要“点菜吃饭”则惟有恕我不能奉教了。我现在也要学××先生向拉 稿的编辑先生们“磕头”,请你们大沛洪恩,把这一类文坛的苛捐杂税,蠲免蠲免 吧,因为我砚田的出产,实在不丰呀!                           选自《归鸿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