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溧阳》序 重返故乡的十余年中,奚渭明同志是给我最深印象的一个。我时常记着这样 一个事实:我从四十岁起定居在他的故乡上海;他从二十岁起认定了第二故乡溧 阳。我们之间的距离很小,时常觉得有某种联系。我也常为这种“易位”,心存 不安和愧疚之情。 我的故乡在江南不是首富之区,民性却是强的,留下了不少抗暴的故事,包 括抗日战争时期对陈毅司令员的传说。渭明工作之余,执著于民间文学的研究, 一些故事都被他写出来过,见诸报端。近几年调党史办,更孜孜不倦地全面探索 溧阳的历史,让他写《溧阳》这本书,水到渠成,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在溧阳渭明不能称作一个“老人”,但他积近四十年的观察体会,把自己的 青春热情和才智都搭了进去,对溧阳熟悉热爱的程度,故人难比。上海人写溧阳, 像我这样的溧阳人对渭明就怀着深深的敬意。自然在溧阳生活了近四十年的上海 人也可以算溧阳人了,许多的溧阳人和在溧阳工作的外地人也给他不小的帮助, 总之,这本书是众多的溧阳人对故乡认识的结晶。不过要没有渭明主笔,也不可 能如此迅速而圆满地有了本县的史书。 我也感谢常州籍的县委宣传部长吴伯瑜同志以自己的三篇文章,充实了这本 书的内容。 纵览全书,看到了溧阳的纵横,立体感也很强。浩瀚如见海洋与它的处处小 屿;广博有如山林、水域、天上、地下,尽收眼底。沿革、遗迹、人物、文苑、 风光、物产诸篇,絮絮道来,像一个时间、历史见证人,学识的渊博、选述史料 的精确,使我这年过花甲的溧阳人也感到钦羡和惊奇。我看过清嘉庆年间修的溧 阳县志,渭明选其精华并作了通畅的解说。他犹重溧阳的现代史、革命史,使溧 阳人和溧阳的外籍人感到格外的亲切,并认识溧阳的价值。 他是以挚爱溧阳的感情写的。司马迁那么客观地为古人立传,但字里行间无 不透露他的爱憎。渭明为溧阳修史,对一草一木,他也饱含感情去写,何况人物? 文字方面,连他自己也感到第二稿开始越写越顺。我欣喜地发现,由于他有上面 说到的一些优点,又越写越爱,文字有了飞跃的进步。 渭明对我说,他只是想为溧阳做一件事,以报答溧阳四十年对他抚育之恩情。 他岂止做了一件大事。从二十岁到溧阳,他默默地做了多少事?平时他敏于行而 讷于言,从不是一个风头人物。有人把他的勤奋和认真认作“迂”,他痛苦过, 但终于以这本书,由于他的深厚的积累,仅经过一年的努力,就给溧阳包括他自 己,留下一个令人瞩目的印象。 我衷心地祝贺《溧阳》一书和渭明的成功!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