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经济与道德 凡是注重国计民生――经济,同时又关心世道人心――道德的人,总难免不为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究竟怎样”一问题所萦绕。再加以一方面我们时常听见经济繁 荣的中心即是罪恶的渊薮,或经济生活愈进步则道德生活愈退步的论调;另一方面 我们又时常听得有经济决定一切,只要经济问题解决,则政治问题、道德问题、文 化问题皆可不成问题随之解决的说法。换言之: 一方面有人持“经济万恶”说,一方面又有人持“经济万能”说。这种常有的 矛盾的似是而非的说法,更逼迫着那肯于实际生活上用心思,不为片面的道德名词 或片面的新式口号所蒙蔽的人,不能不细心去考察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其实经济与道德的问题乃是一个老问题,中国几千年前的圣贤对于这问题即曾 有过精透圆通的见解。现在且让我们先温习一下人人所熟知的管子,孔子,孟子对 于这问题的名言。 关于注重经济的话: 管子:衣食足而后礼义兴。 孔子: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孟子:苟无恒产,将无恒心。 关于注重道德的话: 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孔子: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孟子: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我们试比较玩味他们这番兼赅浑融代表典型的中国人智慧的话,我们便可以看 出他们的说法:第一,虽前后所说,好似自相矛盾,而其实无有矛盾。 第二,他们既不片面注重道德,亦不片面注重经济。第三,他们也不笼统地, 宽泛他说道德与经济有同等的重要,漫无分别;反之,他们对于经济与道德之先后 缓急、轻重高下的关系,确有一定的见解。我们可以总括为下列三命题: (一)就立国根本言,道德为立国的大本。国家的基础不是建筑在武力上,也 不是建立在经济上,而道德才是维系国家的基础的命脉。以素持德治礼治的孔孟, 有此种见解,自无足怪;而以实行霸道著称的管仲,也说出这类的话,更特别值得 重视。 (二)就施政次第言,须先着手解决经济或国民生计问题,次及国防问题,次 及道德文化问题。论语载孔子适卫时与冉有一段对话,最足以表示此意:“子曰: 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孟子见梁惠王虽然开口就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但一谈及施 政的程序,他便提出他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一套经济政策,且谓“老 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为“王道之始”。足见孔孟施政 的方针,一贯的首先着重经济力的培植。 (三)就道德与经济的关系言,国民经济的富足,可以促进一般道德之良好。 国民经济的贫穷,可以引起一般道德的堕落,惟有特别有道德修养的士或君子是例 外。 简言之,他们共同认为道德为目的,经济为工具,道德为立国之本,经济为治 国之用。经济的富足与否可以影响一般国民道德的良窳,但少数有道德修养之上其 操守却不受经济的影响。由我们以现代眼光看来,这种见解,可谓最合于常识、最 平稳、最妥当、最不偏倚、最无流弊了。 但是他们这种见解虽好,究竟止于是简单的、含浑的、甚或武断的见解,而不 是系统的理论或学说。譬如道德何以是立国之本?何以施政次第,须先解决经济问 题?经济的贫富何以会影响一般人道德的好坏?经济既能影响人的道德,是否经济 决定道德?如是,则能决定的经济岂不是本,而被决定的道德,岂不是用吗?经济 与道德逻辑上的关系,换言之:经济与道德必然的、普遍的、永久的关系究竟是怎 样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上面所引的管子和孔孟的话,均不能给我们以充分的满 意的答复。现在的时代,人们对于古圣贤的话无有信仰,其实也无须有信仰,所以 单是提出古人的嘉言灼见,若无事实的证明,理论的发挥,决不足取信。而且近代 凡耳食一点达尔文进化论的人,谁也都知道弱肉强食、优胜劣败、天然淘汰的说法, 谁也都知道有强权无公理,经济力、机械力、武力是取决胜负的关键,谁电不会完 全相信道德家“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或“为政以德”的说法。 所以我们只好对于古圣贤的遗教暂抱怀疑态度。今试对人人所公认的关于经济 与道德的一些事实,从理论的分析着手。关于经济与道德,有下列四条不可否认的 显明的事实: (1 )经济富足可以使道德好(所谓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有恒产即 有恒心,即指此项事实)。 (2 )经济贫乏可以使道德好(所谓家贫出孝子,士穷见节义;无恒产而有恒 心者,惟士为能,均指此项事实)。 mpanel(1); (3 )经济富足可以便道德坏(所谓饱暖思淫欲,所谓经济中心即罪恶之渊薮, 即指此项事实)。 (4 )经济贫乏可以使道德坏(所谓无恒产即无恒心,小人穷斯滥矣,或饥寒 起盗心的俗话,均指此项事实)。 这里所列各项事实,尽管彼此互相冲突矛盾,但却无人可以否认这些个是坚实 可靠的事实。我们对于这四项事实,第一须同等重视,不可偏重一项事实而大发议 论;第二我们必须提出一些可以同时解释四项事实的公共理论。根据对于上面四项 事实的分析,我们可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