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九月的开门节 法国人的节日真是繁多,传统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他们跟别人一样 统统不落下,历史纪念日如一次大战胜利日(11 月11 日)、二次大战胜利日 (5 月8 日)也都是全民公休日。近年来又平添了好几个不登“历书”的文化节。 每年9 月的一个星期日被定为开门节。 暑假之前的6 月,我已和朋友兴冲冲地度过了电影节和音乐节,暑假之后,又 欣喜万分地迎来了开门节。 何谓“开门节”?顾名思义,开门节就是把大门打开的节日。当然不是家家户 户开门迎客(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远不是那么好客的主),而是让形形色色的 名胜古迹在这一天洞门大开,迎接四方的游客。要知道,法国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平 日里是不对外开放的,这里头有的被政府部门占用,如总统府、总理府、中央政府 的若干部,有的被或大或小的机构盘踞或者属于私人领地。平时开放的名胜古迹有 的已辟为博物馆,但要收门票,如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荣 军院等。 到了开门节那一天,就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历史掌故的宫殿、楼阁、庭院、府邸 全都听到了阿里巴巴的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哗啦一下把门打开,伸出双 臂欢迎好奇的观光客和本地人,而且一律免费。 朋友告诉我,这一年9 月的那个星期日已经是第八个开门节了,屈指算来,此 节是从1984 年起创立的。说来也得感谢社会党政府的文化部长雅克・朗,这位仁 兄从坐上部长宝座起,先后倡议设立了好几个一年一度的文化节。1983 年6 月21 日(夏至那天)是第一个音乐节;1984年9 月的一个星期日成了第一个开门节;1985 年6 月迎来了第一个电影节。雅克・朗确实很理解现代社会中年轻一代的心思,接 二连三地创办文化节,颇受法国青年的好评,有好几次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雅克・ 朗是青年人心目中最称职的部长。想必他一定为社会党赢得了不少的选票吧。 这么好的节日,去哪里好呢?从一份宣传资料上了解到那一年的开门节热闹非 凡,仅仅在巴黎市和郊区,就有大约300 个历史建筑、纪念馆、博物馆打开大门向 公众开放。简直是凡门皆开。我不禁想入非非地回忆起了当年百看不厌的那部苏联 电影,要是这个开门节搬到1917 年的彼得堡去,那么,“不但冬宫的大门要打开, 尼古拉大门也要打开”了。 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等我均已去过多次,这番不想再凑热闹。 毕加索博物馆、达利博物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平时都会有机会看的,只要掏钱 买门票就行了。考虑再三,终于把目标定在了塞纳河左岸的瓦雷纳街,那里有总理 府和好几个政府部门。 等到和朋友匆匆赶到瓦雷纳街的总理府时,门前已经排了一条一百多米长的队 伍,瞧这阵势,今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参观热点。总理府又叫玛蒂尼翁府,建于 1721 年,开始时是一座元帅府,后为五朝元老重臣塔列朗的府邸,几度易手后成 了奥匈帝国的大使馆,最后成了总理府。 说话间已经排了40 分钟的队。我们进入玛蒂尼翁府的庭院,只见前院的高墙 上整整齐齐地通篇书写着法国大革命期间诞生的“人权宣言”。 进入府邸,楼中自然是富丽堂皇,颇有特色的是,里面的每一个大厅都以颜色 命名,什么玫瑰厅、天蓝厅、金黄厅等,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其中的国务会议厅是 法国政府平时的议事之堂,正面墙上挂着绣有堂吉诃德故事系列画的巨幅壁毯。望 着这与大风车大战数十回合的勇士,我不禁暗自思忖:这帮子部长在开会议论国事 时,是否也和那瘦削的西班牙骑士那般异想天开呢? 同一条街上还有农业部、教育部、公共职能与行政改革部(这个名字听起来好 奇怪)等。既来之,则看之。农业部占用的是维勒卢瓦府,也是有年头的老建筑, 花园很是漂亮,几乎可以和玛蒂尼翁府媲美。而教育部则寒碜多了,看起来像是一 个穷光蛋,建筑气势实在太不壮观了,惟有花园中一棵参天大树,独独地挺立在中 央,显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本色。 mpanel(1); 一天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短了,本想去总统府,结果有消息传来,说是 那里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我们只好怀着遗憾的心情在瓦雷纳街附近转悠,罗丹博 物馆倒是近,但我早已看过两次,故而兴趣不大。 去总统府爱丽舍宫的美梦只有到明年去实现了。 ……光阴荏苒,又是一年过去了,秋高气爽的9 月又迎来了开门节。 这一年的开门节又有新举措出台:周末连续两天开门。我的论文已告完成,算 来明年不会呆在巴黎了。脑子里只想趁最后的一个开门节多看些东西。 约了一个学音乐的台湾同学直奔总统府,好家伙,等待参观的人排的队已经绕 爱丽舍宫有大半圈了。排吧!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不排是不让你进去的。不过,也 不尽然。瞧!维持秩序的警察在我们后边的队伍长龙里恭恭敬敬地请出了一对看来 已是风烛残年的老夫妇,请老俩口跟随他向大门口走去,颤巍巍的老头老太,跟在 威风凛凛的警察后面走,排队的人们肃然起敬,没有一个人多一句嘴。又过了一会 儿,一辆轮椅又缓缓地在我们身边驶过,一位身高马大的警察在后面推着,向入口 驶去……爱丽舍宫门前的事情最鲜明地呈现了法兰西人的心灵,他们要自由,要平 等,也要博爱。当然,我也这么想。 爱丽舍宫的历史不算太长,但从1718 年建成起,它经历的风雨可谓不少。滑 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在此签署了第二份退位诏书。波拿巴在此准备了雾月18 日的 政变。从第三共和国起,这里开始成为法国的总统府。 法国本是一个小国,但多年来一直不忘拿破仑帝国的显赫威严和殖民主义的鼎 盛时代,并且一直自视为政治大国,在国际政坛上充当重要角色。 于是乎,爱丽舍宫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说的也是,从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这里 举行过多少次重要的会谈啊! 足足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我们才跨入了爱丽舍宫的大门。里面并不太大。不 过,宫中的节庆厅和室内的冬季花园确实非同一般。说到冬季花园,请不要误会, 这是在室内的一个大厅,钢筋骨架上有拱形的玻璃屋顶,园内确实草木葱茏,百花 争艳,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大温室。 两天的时间,我们去了巴黎市政厅,去了国民议会所在的波旁宫,去了巴黎大 歌剧院。敲的门多了,看的景多了,似乎各处都是那么金碧辉煌,那么气势磅礴, 那么雄伟壮丽,很难用语言来加以仔细的区分。 不过,随地点不同,观者的心情不同,所得的感受自然也不同。 当我步入市政厅的前厅,耳边就回响起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的第一句 话。“1870 年9 月4 日,当巴黎工人宣告成立共和国而几乎立刻受到法兰西举国 一致欢迎的时候,有一伙钻营禄位的律师――梯也尔是他们的政治家,特罗胥是他 们的将军――占据了市政厅。”不过那一次可不是开门节。我还想起,1789 年的 大革命时,巴黎人民打下巴士底狱后,便占领了此地;1871 年,巴黎公社的战士 把这里选作他们的大本营……一部巴黎的历史,有多少志士仁人在这里留下了名字, 市政厅四周墙上146 尊巴黎名人的雕像所代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波旁宫中似乎更多了一种庄严肃穆之气。宫内不让照相,即使不打闪光灯都不 行,看来组织者是想维护国民议会形象的神秘感了。其实不然,这里出售的明信片 上全是波旁宫的风光,那么这只能解释为“版权所有,不得复制”了。虽不能拍照, 在这里我倒是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左、中、右。原来,左派、中派、右派的历史概念 起始于此,从过去到现在,政治倾向比较激进的议员在开会时都聚集在左边,而比 较保守的则喜欢坐在右边,久而久之,左派和右派就固定为政治术语。不过,要注 意,在波旁宫里,左和右的概念是相对于主持会议的面对着各位议员的议长而言的。 在旁听会议的听众和记者眼中,左派倒是坐在右面的,而右派却靠着左边。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