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一只神秘的青鸟 蒂蒂尔和米蒂尔兄妹是穷苦的樵夫的孩子。在圣诞节前夜,他俩没有玩具和点 心,却憧憬着幸福的未来。这时来了一个驼背、瘸腿、独眼的仙女,很像他们的邻 居贝兰戈太太,她请他们帮忙去寻找一只能带来幸福的青鸟,因为她的女儿得了病, 想得到幸福。两个孩子带着一颗魔钻,在狗、猫、面包、糖、火、水、光的陪同下 前去寻找青鸟。他们先来到仙宫,又来到思念之土,在那儿,他俩看到了死去的爷 爷、奶奶和七个弟妹,并抓得了一只青色的鸫鸟,但一离开思念之土,青鸟立即变 成黑色。他们又来到夜宫,冒险打开一扇扇大门,见到了疾病、战争、恐怖、黑暗、 神秘和成千上万只青鸟,但是鸟儿一见光就都死了。他们又来到森林,见到树木、 野兽、牲畜的灵魂,他们来到墓地,来到幸福之园,来到未来王国,那里的小儿等 着投生人世。……一年以后,他们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家中,可是青鸟总是得而复失, 思念之土的鸟变黑了,未来王国的鸟变红了,夜宫里的鸟全死了,森林里的鸟没有 逮住,光、糖、火、水、猫、狗等不得不向蒂蒂尔和米蒂尔告别。……早晨,两个 孩子被母亲叫醒,他们醒来后回忆着一年的旅行,使母亲大吃一惊,实际上两个孩 子只是做了一个梦,连大门都没有出。这时貌似仙女的女邻居来讨火种,孩子们以 为是仙女来了,忙对她说,他们没找到青鸟。他们又想起,邻居的小姑娘一直渴望 要一只他们家那样的小鸟,于是蒂蒂尔决定把自己心爱的斑鸠送给她,他拿起鸟笼 一看,发现斑鸠变成青色了,原来它就是他们要寻找的那只青鸟。他们走了那么远 路,终于发现青鸟就在自己的身边。 这就是梅特林克1908 年创作的六幕梦幻剧《青鸟》的大致情节。 比利时法语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是象征主义戏剧大师,同时 又是诗人和散文家。 作为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早期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悲观气氛,颓废色彩较 重。《擅入者》写一家人聚在客厅守护着隔壁奄奄一息的女病者,众人皆忐忑不安, 其中双目失明的老爷爷最早预感到死神的来临。 猛然间,门被撞开,护士前来报丧:女人已经死了。该剧表现了没落社会阶级 的病态心理,意在渲染命运的主宰、死亡的必然、格调低沉,令人心寒。《盲人》 写一群盲人在莽莽林海等待教士的营救,但实际上教士已经死去,此剧可谓《等待 戈多》的先驱。 《莫娜・瓦娜》、《乔赛尔》、《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中期之作,此时,他的 剧作与前期有了较大区别,他开始从悲观主义中挣脱出来,研究人生哲理、思索道 德价值,试图通过戏剧具体地表现出自己逐渐形成的哲学理论,在《莫》剧中,作 者批判了自私自利,歌颂了为国牺牲的精神。《乔》剧则是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一 首赞歌。这一时期的《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当时梅特林克一直住在法国诺 曼底省他自己买下的一座修道院里。《青鸟》写出后,由俄罗斯著名的戏剧艺术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首演于莫斯科,然后又在彼得堡大获成功。接着,纽约和伦 敦也纷纷上演,1911 年,法国也上演了《青鸟》。法兰西学士院的老学者们当时 向梅特林克暗示,如果他放弃比利时国籍,他们可以设法让他选入学士院,成为40 名不朽者之一,但梅特林克拒绝了。同年梅特林克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原因 上是由于《青鸟》剧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瑞典皇家科学院宣称,将诺贝尔文学 奖授予梅特林克是为了“赞赏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他的作品所具有的丰富 想象力和诗意的幻想等特点。这些作品有时以童话形式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灵感,同 时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授奖者的这番话,颇 能说明梅特林克戏剧的特色。 《青鸟》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象征,该剧反映的生活已不是直接的经验感 受,而是经过了一道象征的折光,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抽象的无形事物以生命和个性, 而这些生命和个性各按其事物的特征富有象征的意义。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这种特 殊描述方法,给观众以科学与哲理上的思考。看了《青鸟》后,观众一般会问: “这是部童话剧吗?”我们说,它有着童话剧的优美诗意,然而这又不是一般的童 话剧,一般的童话剧没有它这样深刻的哲理。《青鸟》通过两个小孩寻找青鸟的梦, 反映了作者本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 憬,青鸟象征着什么?在第三幕第五场中,橡树(剧中人物) mpanel(1); 对蒂蒂尔说:“是啊,我知道你在寻找青鸟,就是说,寻找一切事物和幸福的 秘密。”这句台词或可说明该剧的主题。青鸟既是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的体现,又是 造化万物的奥秘的象征;既是物质生活中的福乐所含,又是精神世界的希望所在; 既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又是未来世界里的崇高理想。梅特林克以青鸟来象征 一系列的抽象概念,目的恐怕是想说明:人类的幸福,自然的奥秘是确实存在的, 若想发现它,就得在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去探求。虽然我们三番五次寻觅不得,以为 距我们十万八千里之远,但只要我们不悲观失望,而是充满信心,不断探索,总是 能找到的。剧的结尾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蒂蒂尔来教邻居小姑娘如何喂养鸟儿时, 青鸟突然趁机挣脱,腾空飞去,小姑娘急得号陶大哭,蒂蒂尔劝她:“没关系…… 我会抓回来的……,”他走到台前,对观众说: “如果有谁抓到了,愿意还给我们吗……? 为了将来的幸福,我们非要得到它 不可……。”这个结尾让人回味无穷,青鸟一定能找到,即使得而复失,也能再次 找到,因为不仅剧中的小主人公在找,广大观众也在找。像这样的象征手法应该说 比一般的正面叙说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和梅特林克前期的剧作一样,《青鸟》充满了象征,但这象征手法所带来的社 会效果却不一样了,以前的象征往往用来表现“无缘无故的生,无缘无故的死” (《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表示命运打击的不可避免(《室内》),而在《青 鸟》中,很难找到过多的悲观情绪;神秘主义还是有,但也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在 未来王国中,蒂蒂尔和米蒂尔碰到的未来世纪的孩子们大都雄心勃勃,怀着一腔热 爱科学、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实在令人鼓舞。这点似乎可以说明:象征主义可以 表现消极,也可以表现积极;可以表现失望,也可以表现希望;可以表现悲观,也 可以表现乐观(我们中国作家也是可以用这种现代派的手法表现我们的生活的)。 《青鸟》不仅仅是某种道德和哲理的象征性的铺展,我们不能够简单地把它只 看成是搬上梦幻仙境中的一些抽象思维。梅特林克的可贵之处,也是新颖之处,就 是以成功的戏剧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 《青鸟》采取了童话的形式,在人物选择上,首先把两位穷苦儿童作为主人公, 这样不仅能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不公正社会现象的忿懑,也 能较好地给象征手法留下充分施展的余地。除两个小主人公外,作者还将自然万物、 思想情感、社会现象,甚至抽象概念,如狗、猫、水、火、光、星星、磷火、感冒、 恐怖、黑暗、幽灵、二十多种不同的幸福、七种不同的快乐等全都拟人化了。这样 的处理,势必带来语言上的简洁、明了、易懂,而形象化的口语比起抽象的、晦涩 的语言更能在一出戏里体现出象征的意义。 为了再现一个理想世界,作者用丰富的色彩使整个梦幻剧充满了诗情画意。仅 举他对演员服装的书面提示,足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如母爱的服装,要求“戴着柔 软、几乎透明、白得耀眼的面纱,像蒙住希腊石像所用的那种。身上戴满珍珠宝石, 富丽华贵,琳琅满目,但无损于整体纯结和真挚的和谐”;夜“穿宽大的黑衣服, 缀满神秘的星星,发出金褐色的闪光。戴多层面纱,暗罂粟花的颜色”;火“穿红 紧身。朱红色大氅须有金线,毫光闪闪,头戴羽冠,状如火焰,色泽多变。”如此 斑驳陆离,色彩缤纷,使理想中的仙境更显妩媚。 为了更好地传达梦幻的效果,作者在每幕每场的布景设置上也动了不少脑筋, 在乐园则气氛活跃,在墓地则庄严肃穆,在思念之土则迷离扑朔,在夜宫则阴森刻 板,在未来王国则虚幻飘渺。再如,同一个蒂蒂尔和米蒂尔的家,开始时显得简陋, 土里土气(当然还不至于惨不忍睹),等他俩睡梦醒后,家里的一切东西,却显得 更清新、更悦目、更欢快,像仙境一样无可比拟。(有神秘和象征作为向导,作者 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是不会走得过远的,即是说,不会走向绝望的!) 《青鸟》问世时,人类已迈入了20 世纪,此时,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已在法国 告一段落,成果辉煌的象征主义诗歌,随着波德莱尔(1821―1867)、兰波(1854 ―1891)、魏尔伦(1844―1896)、马拉梅(1842―1898)等一代宗师的相继去世, 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而梅特林克这时却以《青鸟》等剧在戏剧舞台上为象征 主义争得了一块地盘,他和德国的盖尔哈特・霍普特(1862―1946)、法国的保・ 克洛岱尔(1868―1955)及英国的约翰・沁(1871―1909)等都是当时驰骋在戏剧 舞台上的象征主义大师,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剧作。 多少年来,《青鸟》一直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其影响和意义远远超出了 象征主义的范畴,而成为体现人类追求幸福的进取精神的杰作,“青鸟”也成了包 含着丰富内涵的一个代名词。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