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一本帮人选书的书――法国人的《理想藏书》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发达时期,一切文明皆与信息相关: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体育、医学自不待言,就连读书,也须及时确切地掌握信息。众所周知,一 个人的读书能力(主要指精力、时间、理解力) 是有限的,就算一星期读一本,60 年也只能读3120 本;假如两天能读一本, 那满打满算也不过10000 本左右。然而,世界上每年的新书就远不止此数。中国的 不说,光法国就有15000 种之多,全球的出版量则更无法计全。 一个读者如何在书海中遨游觅食呢?他应该选什么读?从何着手? 一句话,读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读者限于自身知识面、精力、时间,选择时 往往需要听取他人尤其是专家的意见,以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曾在法国《读书》杂志社工作的贝尔纳・皮沃和皮埃尔・蓬塞纳等人编选的《 理想藏书》已做了这样一件替读者选择的事。 早在1987 年,《读书》杂志的贝尔纳・皮沃等人为帮助读者选择值得各人阅 读的书,并建立个人的藏书架,陆续提出了一些专题的理想书目(即建议阅读的书 目或称藏书书目)在杂志上分期发表。随后,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征 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对书目做了适当补充、修改和调整,正式于1989 年推出 了《理想藏书》一书。 《理想藏书》拟定了以文学为主的49 个专栏,每栏推出49 种图书,并将49 本书分为三个等级,最基本、最有代表意义的列入前10 本;次等重要的列入前25 本(含前10 本);其余的列入前49 本(含前25 本);读者可依各自的能力决 定阅读和购买量。有趣的是,书单故意为读者留了一个空白――第50 本,由他 (她)凭兴趣自选。《理想藏书》还对每个专栏及其49 部作品作了一个极扼要的 介绍,旨在传达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年代、出版社、重要性、特殊性,等等。 编者声称:在49个专题之外,读者可按各自的爱好建立第50 个藏书架。这样 在《理想藏书》提供的49×49=2401 本书的基础上,读者可自己扩建50×50=2500 本书的小图书馆。 这49 个专题可分两大类。一是文学,它又以国别和体裁细分;其中,在欧美 已非常流行,但我国还不太重视或刚刚开始流行的一些体裁,如历史小说、游记、 回忆录、日记、书信、传记文学等,都单独作为专题。 二是泛文化,包括音乐、艺术史、卡通画、战争、哲学、政治、宗教、风俗礼 仪、历史谜案等等。 请看“法国小说”列入前10 本的书目: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加缪《局外 人》;塞林纳《漫漫长夜之旅》;狄德罗《拉摩的侄儿》;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纪德《伪币制造者》;雨果《笑面人》;马里沃《马丽安娜的生活》;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司汤达《红与黑》。 “戏剧”的前10 本为:贝克特《等待戈多》;克洛岱尔《缎子鞋》;埃斯库 罗斯《波斯人》;易卜生《彼尔・金特》;马里沃《爱情与机遇的游戏》;莫里哀 《达尔杜弗》;拉辛《安德洛玛克》;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索福克勒斯《俄狄 浦斯王》;契诃夫《三姐妹》。从中可见选择的权威性。 《理想藏书》的泛文化类的书目同样精采。在“战争”专栏中,我们既可见到 凯撒的《高卢战纪》、修昔底斯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可见到《孙子兵法》。 在“政治”专栏中,有柏拉图的《理想国》、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孟德 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在“人文科学”专栏中,马克思的《资本论》、弗洛伊 德的《梦的解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均名列前茅。 《世界文学》杂志从1994 年起以“外国文学资料”为栏目连续两年连载《理 想藏书》文学类的书目,中国读者已经可以读到“德语文学”、“美国小说”、 “拉美西班牙语文学”、“英国文学”、“西班牙文学”、“意大利文学”、“俄 罗斯小说”、“北欧文学”、“文学批评”、“短篇小说”等的精采篇目。 mpanel(1); 近来读报,见有读者建议开展“跨世纪一代人应该读一些什么书”的讨论,也 有长辈、学者、作家出来开列一些书单。我以为,不管人们是不是生活在“跨世纪” 的时期,书是一定要读的,而且要多读。当然,开始时,不妨多听听他人的意见, 一人说好的书不必马上拿来读,有三人说好的书再去找来翻一翻。 等到读得多了,自然知道应该去读什么,怎么找,怎么读了。《理想藏书》推 荐的书目对于想读书而尚不知道怎么去找的青年人,当然是一种较有权威性的建议。 专家的选择的代表性乃至普遍意义当然毋庸置疑。但这毕竟是“他人”的选择, 主观、片面在所难免。作者之一皮・蓬塞纳承认:“这仅仅是一种选择,我们的选 择。我们可能忘了一些作家,也可能选了一些价值地位不高的作品。”《理想藏书 》的片面之处主要囿于欧洲文化中心论(甚至是法国文化中心论)的偏见,其次便 是语言的局限。外国作品没有法译本的一般进不了书单,译文欠佳的也得不到编者 的青睐。鉴于2401 本书中有近四分之三是译文,书目的折扣也就可想而知了。我 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把它们当作一种参考,既不轻易否定其普遍意义,又不盲目被 它牵着鼻子走,而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方向地自己去选择。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