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小议书的插图 前年秋天,上海古籍出版社约我写一本题为《美食寻趣》的小册子,作为“中 国古代文化生活丛书”的一册。我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翻检旧籍,钩稽史料,于 年底交了卷。荷蒙编辑同志的厚爱,把书稿推荐给香港商务印书馆,居然获得青睐, 同意出版香港版,书名改为“食的情趣”。去年十月,香港版抢先出版,而上海版 直到最近才拿到样书。 平心而论,上海版的这套丛书,无论封面、装帧、款式、印刷质量,按国内标 准来说,都属上乘,甚至可以说相当精美;但“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与香 港版一比,就显得大为逊色。香港书籍的纸张、印刷条件优于大陆,这是人所共知 的。可最令人惊叹的是插图多出上海版近三倍。上海版《美食寻趣》有彩色胶版插 图四幅,其他插图三十一幅,这对一本十余万字的小册子来说,应该说是够多的了。 谁知香港版《食的情趣》有彩色胶版插图二十二幅,其他插图七十六幅,而且幅幅 插图的清晰度无不叹为观止。实际上,插图已不是此书的附庸和陪衬,而是与文字 并重的一翼。例如《古代的野餐》这一篇,文字约二千余字,配有彩图一幅,黑白 插图八幅,内容有: 古人抱席出游图、敦煌壁画《畋猎图》、古人《流觞曲水图》、清代《雇人挑 担野餐图》、《山林野餐图》,还有明清两代备野餐用的提炉、提盒等实物照片。 由于这九幅图片的衬托,把古人的野餐作了多视角的显示,提供了最可靠最形象的 第一手材料,弥补了文字的不足,使这篇文章大为生色增辉。 mpanel(1); 我反复展玩以后,曾经写信给香港商务印书馆,认为此书的劳绩,撰写者和编 者应该各占其半,因为编者要把这种许多古代绘画和实物照片筛选出来,配合文字, 一一加以说明,这些劳动不亚于写一本书。编者回信告诉我,他们的发稿程序是: 文字编辑审稿完毕后,交付给图片编辑;图片编辑根据文字,挑选插图,作为一道 重要工序,常常需要一二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由此可见,他们的插图工作是整个编 辑工作的重要一环,绝不是点缀、装饰,仅仅求得版面活泼美观而已。这种认真严 肃的工作作风,这种高度重视插图的编辑思想,据我所知,在大陆出版部门中是罕 见的。 学术性知识性的书籍从来是不太讨人喜欢的,特别是那种枯燥的题材,艰深的 文字,容易使人读来生厌。更重要的是,有些问题,单靠文字叙述,常常有隔靴搔 痒之感,无法使人一目了然。比如要说明我国古代的吃饭样式,先是席地而坐、席 地而食,后来发展到置饮食于床,坐床而食,直到唐宋以后才进化到用桌椅进餐。 这三个阶段虽都有些文字记载,但最明快的,莫过于配合形象资料,用古代绘画、 古代器具照片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不是事半功倍、不言而喻了吗?因此,我建议, 我们的出版部门应该像香港那样,大大加强书籍的插图工作,宁可写得精练性、少 些,也要尽可能把插图配得齐全些、多些。图文并茂,珠联璧合,这是学术性知识 性书籍的方向,也是打开销路的一条途径。 《文汇读书周报》1992 年3 月7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